第680章 我跟你说没门
以前,乡民的赶集点一般都离家有些远,等他们挑着担子赶到了地头,鸡鸭已经消化掉了好些食物,没怎么喂食的话都拉完了。 卖家来讲,不喂食确实有些不划算,而且不一定能卖掉。 更关键的是,买家也不是买了要现吃的,多养几天是很常见的。 买家同样是赶集之人,买好东西往家赶的路上,没喂食的鸡鸭早已腹中空空,一路都是鸡鸭乱叫也很烦。 当然,实际路程很近,为了多卖钱,使劲喂食的也大有人在。 等生活方式改了后,这些旧规矩必须改,不然会被新时代的人指责。 高支书觉得不能喂太饱了,也是讲究人,不乱占便宜。 高建德多嘴问了句,“轧钢厂的人是现在就赶来吗?” 高支书回应道:“他们还没出发,今天是运输科的大货车,晚一点会来运。” 平常干活算比较积极的,更何况只是跑跑腿,高建德答应道:“我这就去说。” 高支书关心道:“路上小心些,别摔着了。” 高建德边走边说:“您就放心吧。我这么大的人了,摔不着。” 不只是向阳花大队,整个东风公社的生产大队都接到了轧钢厂的电话。 出现了这样的新情况,采购三科陈国栋科长找李铭商量过年的物资。 俩人合计了下,请示了李主任后,就准备趁文件还没有下发到基层的空档,抢先把乡下的物资运回城里。 至于以后的采购,打算借用火腿肠加工厂的名义了。 加工厂采购一些肉类,是很正常的生产任务需求,把申请报告打上去,上级肯定会批准。 至于粉条、小蘑菇什么的土特产,那只能见机行事了。 内地出了新的规定,闹出好大的动静。 港城也一样。 去年的事情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酦酵。 中环,联邦大厦。 娄晓娥吩咐道:“港府的《工厂及工业经营条例》的修正案已经生效了。” “我们的全职员工没有16、17岁的青少年,青少年的情况我就不说了。” “女职工的工作时间,各个分公司必须严格执行,不许有任何违反规定的情况出现。” 文广顺经理接话道:“我们方便面厂肯定不会出现违规的情况。” “港府的规定,女职工今年的工作时间每天不得高于9个半小时、每周57个小时。” “我们公司是8小时、48小时的标准,比港府的规定更严格得多。” 林昌久经理也说道:“火腿肠厂的员工都是跟着生产班组走,她们就是想加班,下一班的人也不会同意的。” 火星贸易的倪休接着说道:“我们虽然会超时,但是我们没有女性工作人员。” “我们公司的司机和搬运工都是多劳多得,很多人都主动要求加班增加工作量。” 港城的条例暂时只保护了女职工,以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分两年,先定每天上限9个半小时,后面再压缩到每天8小时。 男性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长并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并且星期天不是理所当然的休息日,想休假只能休无薪假。 就是这么不完善,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 娄晓娥叮嘱道:“还是要劝他们多休息,多注意自身的健康。” “钱赚到了,身体垮了,赚的钱可能还不够他们治病的。” 倪休连连点头说道:“我会提醒他们的,务必让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娄晓娥转而又向众人说道:“港府和立法局正在商议一大批新的用工条例。” “以后有新的条例公布,你们都要审视内部的规章是否符合条例。” “好的,董事长。”整齐的回答声很是响亮。 开会多了,经理们已经养出了默契。 转折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工业雇佣(带薪假期及疾病津贴)条例》、《雇佣条例》(佣人保姆等)、《工人赔偿条例》、《清洁空气条例》、《**登记条例》等等。 这一大批的条例把工人的利益合法化。 有了这些条例,港城的工人不用求企业主的善心恩赐,权益都是法律所规定好了的,是企业主必须应当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正在倒时差的大舅哥也跑来开会,“几个月不在,港城这是要大变样了呀!会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 礼品公司汤洪德开口说道:“娄董,这些变化影响不到我们。” “条例颁布,拉高了其他公司的用工成本,反而对我们公司是有利的。” 大舅哥稍微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以前就说公司给的福利待遇过高,导致用工成本高,影响公司的竞争力。” 文广顺笑呵呵道:“其他厂提高了工资待遇,用工的成本向我们靠齐,和我们比还是有些差。 林昌久很有信心的说:“之前差距更大的时候,我们的技术和规模可以稳稳的压他们一头,现在更不怕他们的竞争。” “之前全港城没有几家工厂是执行8小时、48小时工作制,我们的福利待遇算是一枝独秀的。” 包装厂的陈士谋补充道:“就是现在也没有几家,我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68-70年,是内地和港城的交叉点。 港城工人不只薪水比内地高,连福利待遇也开始追上超过内地。 加上电子产品、大件物品的价格相对低廉,整体的生活质量开始大幅超越内地的大城市。 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更是拉大了双方的财富差距。 在这之前,面对内地工人的待遇,港城的工薪阶层有羡慕之感。 在这之后,港城的工薪族有了居高临下的优越之感。 港城,来到这里的人就是为了赚钱讨生活,是一个一切朝钱看的地方。 没钱就会被鄙视。 内地既然已经是落后的了。 港城的人也就越来越不再以各自家乡的称呼来自称,顺德人、新会人、潮洲人等等称呼变少,讲自己是港城人的越来越多。 年轻一代的人很多都是在港城土生土长的,没有了长辈的灌输,更不可能对印象模糊或者从未见过的家乡产生好感。 他们更认同自己是港城人。 不管是瑛国佬,还是各大家族,都非常乐见这样的情况转变。 让工薪族自认为高人一等了,不再是最底层的了,满足了他们的那份虚荣感,也就不会那么爱闹事了。 当然,等几十年后,内地又起来了之后,工薪族的失落感也会特别的大。 感觉这个东西,别人帮不上忙的,只能靠他们自己再次慢慢适应。 港城工薪族的改变,也附带了不知是好是坏的变化,帮派变得复杂了,收买、卧底之类的容易多了。 帮派不再纯粹以老乡为纽带了,更多的是以邻居、同学、朋友等新的关系发展新成员。 老乡抱团取暖的作用弱化,更多的只是为了金钱利益的你争我夺。 ‘海荣劳务公司’显然走在这一趋势的前头。 湾仔街市的堂口坐馆地。 阿荣看到好兄弟回来,“阿海,你上午跑哪去了?我到处找你都找不到。” 阿海随口说道:“陪黄福义出去了一趟。有什么事么?” “新的一批50个人的基础英语已经培训好了,可以安排登船去澳洲了。” “这事好办,按原来方式安排,咱们做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这不是怕你有改进的意见,早点告诉我了,我可以早些改好。” 这兄弟虽然没啥脑子,但是听人劝,阿海微笑道:“没有,现在的流程已经很完善,没什么好改进的了。” 阿荣应下道:“那我就按老办法把人送上船。” 阿海感叹道:“还是要多运点人去澳洲呐。” “不说每次运送的人头费,现在每个月收到的几千块管理费,能养十几个兄弟。” “澳洲那里要是有几千个人,每个月能旱涝保收几万的管理费。养上几百号兄弟,咱们可以把整个湾仔占下来。” 这说的是精锐骨干,不是那种帮忙凑数涨声势的临时工。 阿荣抱怨道:“这事就得怪港府了。” “咱们送人出去务工,澳洲的正府拦着不让进,我还能理解。” “港府拦着不许去,这干他屁事,纯粹是吃饱了多管闲事。” 阿海有多读些书,记得梁律师等人说起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签协议的,各地都有管理的义务。” “我们不用管港府,按我们自己的办法把送人出去,照样没问题。” 劳务输出一般是要两个地区先谈好,才能安排劳工过去。 ‘非法移民、打工’的名字有个‘非法’的前缀,其实不单单违反了目的地国家的法律,也不符合出发地国家的法律。 只是很多出发地所在国选择了躺平、不管了。 比如被镁国搞乱了的拉丁镁州。 这个年代好些有想法、有能力的头头都被镁国佬搞下去了。 既然镁国把人家的国家搞坏了、没希望了,拉镁的人后面跑路去镁国也算是天经地义,是镁国自作自受。 涉及到送人去澳洲的利益,阿荣关心问道:“你陪黄福义出去,他有没有说李董下一步在澳洲的投资?” “农场的改造工程快完工了,你之前说过了,农场种田要不了多少人手。” 阿海亲自主持的澳洲事务,心里自然有数,“我没多问。但肯定不用担心工作的事。” “工人们现在在澳洲住的只是工棚,以后修房子都要好多人手。” “道路也没有修好,修土路都要花好多时间。” 阿荣难得用了一回脑子,“这样大兴土木,澳洲的正府不管么?” 阿海简单的解释道:“澳洲看起来有三个层级管理,实际上联邦离得太远,只有州、地方的两级管理。” “州正府负责的是治安、中小学教育、医院、道路交通、消防救护、水电天然气这些大的公共事情。” “地方层级的名字五花八门,市、郡、区、城区、地区、镇,全TM的都是同一个级别的,互不隶属。” “只有几千人的布鲁姆,按名字来讲是‘郡’,有议会和市长管整个郡的杂事。” “只要能交税,布鲁姆郡议会还是很希望有外地人去的,特别是能带来投资的大富豪。” 阿荣听得有点晕,只记住了最后面涉及钱的事,“意思只要收买好了地方的议员和市长,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阿海继续解释说道:“像移民这样的事情归联邦管,只要我们不去惹事,他们地方上是懒得理的。” “李董的农场大兴土木,需要的物资都是向镇子里的商家下单的,妥妥的大客户。” “再加上,我们之前送去的人都不懂英语,整天待在营地里、农场里,没有去镇子上打扰本地居民。” “治安没问题,州正府的也懒得理,大家也就相安无事。” 阿荣疑惑道:“现在这一批是懂英文的了,是要放他们出去做事么?” 阿海耐心说道:“他们这些人的英文水平还不够,去了澳洲也要继续学英文。” “现在澳洲是白天干活,晚上学英文,只有通过了考试的才允许出农场。” 阿荣本来还想去澳洲长见识,顿时头大的很,“傻强他们在澳洲天天晚上念书!?” 阿海知道自家兄弟为啥反应这么大,哈哈笑道:“没有强迫他们学,但是学不会的不许出去。” “闲着也是闲着,除了打牌看电视,他们基本都在学英文。” 不远万里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打拼,道德品质不好讲,但有这种决心的人一般来讲是比较上进的,会尽量抓住机会往上爬。 港城的学费十分昂贵,澳洲能免费学英文,即使在澳洲没能混出头,回到港城也很有优势。 港城的所有经济都和外贸息息相关,外贸的通用语言是英文,懂英文的人会比绝大多数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同样给给人当佣人干打杂的,给瑛国人等外国人做事比在华人家庭的薪水能高好多。 港府的各种公职人员招聘启事也只在英文报纸上刊登,没有关系的人,只有看得懂才能知道有岗位在招人。 普通人想要往上走,遇到的处处都是门槛和关系。 连星辰公司的招工都经常用内部推荐的方式。 星辰公司的经理人会议开完。 经理们三三两两的散去。 在会议上一直没多嘴的黄福义邀请道:“娄董,您有事情要忙不?我想请您喝下午茶。” 大舅哥笑道:“想用下午茶打发我?我跟你说没门。” “我早准备了好酒,就等您回来品尝了。” 黄福义又小声说:“现在有点事和您商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