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放水抓鱼
刘季知道秦瑶今天是要拿银子回家的,大清早就跑村口蹲着,专门等要去镇上的人,托人买了肉回来。 有排骨还有肥瘦相宜的五花肉,晚上做了好几道香喷喷的肉菜,馋得大郎几个一直在厨房门口徘徊,无心练字。 秦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这股诱人的肉香气,心情大好。 刘季在厨房转身看过来,“娘子,你回来啦!” “最后一道菜,马上就做好,等你洗漱好咱们就开饭。” 秦瑶好奇的往堂屋里探了探头,“今天大手笔啊,这么多菜。” 饭桌上,一锅清炖红枣山芋排骨、一盘青椒炒五花肉、一碟爽口腌萝卜、还有厨房正在做的白菜豆腐羹。 过年那天都没吃这么好,秦瑶啧啧两声,“看来水磨坊最近的生意好了很多啊。” 这个二郎知道,立马举手说:“阿娘,这大半个月来,每天都能有十枚铜板呢,有时候还能捡到鸡蛋、青菜、磨好的一碗面什么的。” 大郎也道:“大家现在都不爱去村里的石磨坊了,都来咱们家用水磨坊,还说咱们家水磨坊好用呢。” 这么算起来,月入三百文钱,确实可以让刘季多做这么多肉菜,毕竟这笔钱,秦瑶没拿,全部让他拿去当生活费。 不过家里伙食能开得越来越好,也没必要把多出来的钱收上来。 刘季已经把白菜豆腐羹盛出来,见秦瑶没喊要收私房钱,笑容里多了两分真诚,“娘子,开饭啦。” 秦瑶催促兄妹四个洗手,又一起去厨房拿碗筷,每人都盛了满满一碗白米饭,围坐在饭桌前,只等她先动筷,瞬间开动。 都是肉,味道还都做得非常不错,一家人吃得香喷喷的,都没有人舍得说话。 直到吃到七八分饱,速度这才慢下来。 而此时桌上的菜,已经基本见底。 刘季手快,抢到最后一点白菜豆腐羹,直接倒进碗里,再夹两块腌萝卜,拌一拌,酸脆可口,还有点辛辣,香得咧。 吃得满足,心情也格外好,秦瑶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刘季扒拉完碗里最后一口汤饭,放下碗筷擦擦嘴,好奇的问: “娘子,下河村的水磨坊弄完了?” 秦瑶颔首,知道他想问什么,直接告诉他,“你一年的学费有了,等月底抄完了书,七月初就去县城书院复学。” 刘季在心里把学费转换成具体数字,差不多五两银子,她这半个月不到就赚到了! 虽然钱不在他手里,但也要花在他身上不是,当即没忍住笑出了声,“娘子,这个家有你真是我们的福气。” 秦瑶哼笑一声,让他少拍马屁,“书抄了多少了?” “快了快了,就剩下两本字多的,月底能抄完。”刘季自信答道。 想起即将到来的书院生活,他就忍不住雀跃。 不用下地了,还能在县城长待,往日那些旧友召集起来,吃喝玩乐,岂不快哉! 秦瑶看他那期待的神情,眸光微暗。 六月的雨说下就下,夜间突然就下起大雨来,山里风凉,暑气全部被雨水浇灭,儿童房里传来“阿嚏”的受凉声。 秦瑶赶忙起身来到隔壁,推开屋子把放在木箱子里的薄被给他们取出来,嘱咐四人盖好肚子,别敞着衣裳睡。 医疗不发达,小毛病村里赤脚大夫能给你发点药吃吃,要是严重起来,可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三郎和四娘睡得沉,身上只穿个小肚兜,屋里的动静都吵不醒他们两个,但也知道冷,薄被盖上,立马卷进去,把自己包在被子里,只露出半张鼓鼓的小脸蛋。 秦瑶手痒的捏了捏,两小只咕哝一声,砸吧砸吧小嘴,又睡去了。 “轰隆!”一阵雷鸣至屋顶上方滚过,雨更大了。 秦瑶低头一看,两小人连动弹都没动弹一下。 这睡眠质量,她是真的羡慕。 冲睡在上铺的大郎和二郎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睡,秦瑶关好门窗回到自己屋里,好一会儿才睡着。 她总担心这么大的雨会不会漏,时不时睁眼看一下房梁上的屋顶,确定这瓦片盖得严严实实,这才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睡去。 清晨醒来,雨小了很多,但还在下着。 这天气无法晨练,大郎和二郎难得睡了个懒觉。 秦瑶听着山下田间传来农人们的幽叹,跟厨房里准备早饭的刘季说了一声,披上蓑衣,带上斗笠,扛着锄头去了地里。 路上的泥被昨夜暴雨冲刷,形成一条小溪沟,得亏秦瑶穿的是草鞋,要不然鞋面都该湿透了。 河面水位上涨了差不多二十厘米,离河近的几亩地被河水冲垮了田埂,河水倒灌进稻田里,冲毁了一小部分稻子。 秦瑶不由得跟着农人们一起叹气,随即挽起裤腿,搬石头和泥过来加固田埂,又把倒了的稻子扶正。 有几株被压死了,看到那一朵朵被摧残的稻花,想着这可都是要结出粮食的,便觉心疼。 田里的水太多可不好,雨刚小些,村里人几乎全部出动,都到田里疏通沟渠,把田埂挖开一个口子,放水。 稻田位置靠河而且还是低洼地的人家,看着那些泄下来的浑浊田水往自家田里灌,气得破口大骂。 可大家伙也没别的办法,低洼地的只能自认倒霉,把靠近水渠的田埂垒高。 秦瑶有样学样,把自家靠近水渠的田埂加高,不知是谁家养的田鱼,顺着水渠冲了下来。 她眼疾手快,一把摁住,逮住一条肥肥的大田鱼。 这下子,低洼地的可乐了,换高地的在那着急大喊:“我家的鱼,我家的鱼!” “我管你谁家的,落到我家田里那就是我家的!”众人哈哈大笑道。 秦瑶跟着笑了起来,眼看又有一条鱼被冲下来,赶紧把手里的鱼拍晕放在田埂上,腾出手去抓冲来的鱼。 村里的小孩们听见了动静,一窝蜂涌来,这下子更分不清哪个是别人家的,哪个是自己家的,反正篓子挎在身上,一群姑娘小子堵在水渠中段,逮住鱼儿就往自己兜里放。 大郎和二郎战绩斐然,两个小竹篓都装满了。 三郎和四娘不敢下那么深的沟渠,就站在田埂边给哥哥加油打气,稻田里,全是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