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穿在1977

第220章 蹲点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941 2024-04-26 13:30
   中午吃饭的时候,黄莺、杨菊和刘丹三人传着看那张派购证。   当然不是觉得稀奇,这东西她们家也有,每天打猪草都够够的,哪里会觉得稀奇。   但是这东西跟陈凡连在一起,就让她们觉得很有意思了。   看看陈老师,白白净净、高大帅气还不失英武,简直就跟电影里的演员一样好看。   再看看派购证,就能想到猪!   然后把陈老师和猪联系在一起,三人就忍不住想笑,可是又不敢笑,就死劲憋着,一个个表情都有点走形。   早就看过派购证的姜丽丽最能明白她们的心思,本来已经平复了笑意,现在又被她们带得想笑起来,嘴角止不住地往上翘。   倒是陈凡一点也不在意,慢条斯理地吐着鱼刺,笑着说道,“养猪这种事呢,就跟学习一样,也要看天分,但是很不巧,偏偏我就很没有天分,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还要拜托诸位,最少也要帮我把猪养到120斤,好让我交个差。”   最晚到84年初,就会全面实行“公社改乡镇、生产队改村”。从此以后,“几队”这个词就只存在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们口中,然后再过几十年,等到新世纪出生的那批人成长起来,他们就会很奇怪,明明我们是某某村几组的,为什么老人们总是在说我们是几队的呢?   其实早在84年的春天之前,小岗改制大获成功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生产队和公社偷偷的跟风,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所以到84年才会正式解散的食品站,在某些地方,早已经提前几年就不再向生产队下达派购任务。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肉的需求量自然也会随之提高。需求量高,猪肉的价格就会涨,再进一步促进生猪的价格上涨。到那个时候,不用任何人下达任务,农村里面就有很多人主动养猪。   而随着杂交水稻的普及,粮食增产、米糠增多,社员们养猪的饲料也就多了起来。以前只能养两头的,现在能养三头甚至四头。   如此一来,无论是食品站还是屠宰场、肉联厂,都有收不完的生猪,自然也就不需要再下达任务。   毕竟下达派购任务,是要给养殖户“奖购”补贴的,能省一笔是一笔,何必给自己增加负担呢,这也是前几年好几次中断派购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要是陈凡胆子大一点,极有可能一头猪的任务都不用交,就能撑到食品站取消派购。   不过反正他现在也养了两头猪,还不用他自己劳累,到时候挑一头去完成任务,也算是给他来到这个时代,增加了一点参与感。   以后跟孙子提起来,也能自豪地说一声,当年你爷爷我也是受到国家委托、执行过重要任务的人!   说这个任务不重要的,肯定不吃猪肉。   听到陈凡的话,黄莺   杨菊一听,赶紧跟着表态,“我养的猪长到156斤,过年前你吃的就是。”   陈凡听了立刻点头,嗯,那头猪确实好吃!   刘丹也不甘示弱,但是自己养的猪确实没她们的大,只能嘟囔两声,“我、我也能养猪。”   只有姜丽丽没吭声。   刚才陈凡就跟她说过,有黄莺她们帮忙,就让她不要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好歹给她们一点表现的机会,就当是用劳动抵扣学费。   所以现在姜丽丽低着头不说话,也不跟她们争抢。   陈凡见三位女同志都踊跃报名,顿时深感欣慰,点头说道,“很好,就是要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然后话风一转,“但是呢,争先恐后的同时,也要讲究团结,就和我们的生产队一样,人人都全力以赴,还怕不能大丰收吗?所以……”   他看着三人笑了笑,“养猪这件事,就拜托你们了!”   三个女生用力点头,宛如在接受重要任务。   当然,陈凡也不会让她们白忙一场。   无论如何,等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也要送她们到考场上走一遭。这足以抵扣她们的劳动价值了吧。   将派购证还给陈凡,黄莺突然说道,“陈老师,伱听说了吗,又有干部要来我们队了。”   陈凡愣了愣,“什么干部?”   黄莺正要说话,杨菊抢着解释道,“就是‘蹲点’干部,从春耕开始,一直到秋粮入仓,几乎每年都有干部被派到村里蹲点工作,一方面是指导生产,另一方面也是锻炼他们自己。”   指导生产?   陈凡若有所思地问道,“是农技站的人吗?”   黄莺反应快,将话头抢回去,“不是,什么单位的都有,去年是税务所,前年是财管所,之前还有邮电所、粮管所、土管所、卫生所,年年都不一样。”   一听这话,陈凡就有些奇怪了,“粮管所还好说,邮电所的人过来指导什么工作?”   杨菊笑着说道,“我听我爸讲过,他们其实就来看我们队里的劳动情况的。”   陈凡,(¬¬)?   这话是不是有问题?   杨菊继续说道,“其实也是分人,有的干部很厉害,种地比农民还厉害,前两年有个姓范的干部,就教了我们队里很多有用的种养殖知识,帮助我们提高了产量。   还有去年下来的赵干部,很会写报告,经常帮我爸写报告,找公社要农药化肥,每次都能要来。”   陈凡听了不禁眼角微抽。   那是写报告厉害吗?   不过他也听明白了,还真就像之前杨菊说的那样,这些蹲点的干部,一方面是来“指导”农村生产工作,同时帮助蹲点单位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下来生产队,对他们自己也算是一种锻炼,回去后肯定能在档案上添一笔,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   沉吟两秒,陈凡突然问道,“有蹲点干部下来,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他说着画了个圈,笑道,“我说的不是队里,是我们这个小院子。”   黄莺瞬间明白他的意思,当即抢着说道,“他会在各个社员家里轮流吃饭,还会轮流睡觉,再就是跟着所有人一起劳动。”   陈凡想了想,问道,“所以他也会来这里吃饭、睡觉?”   黄莺三人都愣了一下,然后缓缓摇头,表示不知道。   等她们都不说话了,姜丽丽才抬起头来,小声说道,“蹲点干部不会过来。”   陈凡转头看着她,好奇地问道,“为什么?”   姜丽丽抿抿嘴,说道,“对他们的要求是‘三同’,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最上级对所有下乡干部的三条铁律,谁都不能、也不敢违反,否则一旦有人偷偷告状,后果会很惨,可能连干部身份都保不住。   ‘三同’的要求只限定为生产队社员家庭,而且必须是贫下中农,我们这里是知青点,不在‘三同’的范围之内,所以不管来的人是谁,都不会过来。”   陈凡顿时恍然,原来还有这么一条规定。   他现在对这个蹲点干部的了解又深了一分。   如果真是这样,要坚守‘三同’原则,那就不会是只派来监督生产的。   但是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还是要等人家干部到了之后,亲眼看到才能确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