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视频)

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九沓 9830 2024-04-26 13:22
   公元719年,开元七年。  这是李隆基登基的第十个年头。  距离上次天幕消失,已经过去了三年。  这日,御史台接到了宰相宋璟的一道新规定。  御史中丞看过这道规定,左右思索,只觉得不妥。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释义新加进来的条例,嘀嘀咕咕的:“从即日起,被审问的罪犯如果认错态度好,就可从轻判刑,若犯的罪不那么大,就是放了也无碍。若被审问的罪犯死鸭子嘴硬,坚持叫嚷自己是冤枉的,那就直接把他关起来。”  关起来……  御史中丞看着后面附着小字,关押时间,无期。  他挠了挠头,更愁了些。  这不合适啊。  这样还如何调查案件的真相?  若是犯了错,只凭一张嘴认错即可释放出狱,那司法的威严何在?这与儿戏有何区别呢?  如此规定,只会让那些真犯了罪但油嘴滑舌的罪犯变成漏网之鱼,而那些坚持心中公理正义之人,只会蒙冤入狱,在大牢中含冤死去。  长此以往,冤假错案只会一件比一件多。  御史中丞左右踱步。  可这首席宰相的决定哪是他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能够改变的呢?  况且这个宰相性格刚直,决定的事情八匹马都拉不回上几句话,但宋公,他光是站在那里就是不怒而威的模样,眉间皱纹像是始终没有抚平一般,别说跟他讲话了,就是凑到他面前,腿都打哆嗦。  御史中丞拿着手里的命令,愁啊。  这可如何是好。  要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出事情了还有宋公顶着呢,左右这命令是他下的,他不过也是一个办事儿的人,就是百姓怨声载道,甚至陛下怪罪,都还有宋公顶着,他小小的御史中丞哪里能反抗宋公的命令呢?  御史中丞已然下定决心一般,想着要不就算了,就当看不见。  他欲转身重新回到座位上办公,但转身之时看到了天。  门是大敞着的,天也同平常的天一样,无甚区别。  一碧如洗,白云点缀,阳光明媚。  御史中丞又迟疑了。  上次那贪污的赵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官吏,因与姚公有了牵扯,就被天幕扒了出来。  这事儿毕竟关乎宋公,宋公可是宰相啊。  跟宰相扯上关系,就容易被天幕提名。  他还记得,上次天幕说的是盘点陛下在位初期的宰相,只有姚公一人如何能算得上是盘点?  天幕结束的时候还说了,因为时间原因便讲到这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幕还有话讲。  他们私下里甚至还讨论过此事,最终一致认为,天幕还会再次出现,还会再讲其他的宰相。  宋公是如今执紫微令的首席宰相,文官之首,天幕真要有话说,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和宋公脱不了关系。  事关宋公,还  是小心为上。()?()   御史中丞又看了眼手里这看起来就有很大风险的命令。()?()   他一咬牙一跺脚,下定决心,最终脚步一转,往宋公办公的地方去了。()?()   天幕可比宋公可怕一万倍。-  v想看九沓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吗?请记住[]的域名[(.)]v?v#?#?v  ()?()   此时,王皇后在出神。  她的父亲王仁皎死了。  父亲的死讯让她回忆起了从前。  回忆起了儿时自己在父亲肩上长大,跟着父亲一同骑马的日子。  只可惜她早便出嫁,后来当了皇后之后,更是没能尽到为子女的孝道。  王皇后轻叹了口气。  是她不孝。  生前不能尽尽孝道,死后应当可以。  王皇后想起了先例。  窦太后的父亲,陛下的外祖父,他的坟墓是有五尺一丈。  若能也如此一般,想必也算是能表孝心了吧?  心里有了一个模糊的念头,王皇后就开始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陛下年轻之时,与他的父亲两人感情颇好,若是念在年轻之时他们夫妻之间相互扶持的情谊,陛下或许能够应允。  况且这仅仅只是为了一表孝心,而完全不是为了她自己。  陛下就是心里再不喜她,还是要顾念一个孝顺名声的。  经过一同分析之后,王皇后觉得此事可行。  她不是拖拉的性子,既然决定了,那便抓紧把这事儿给办成。  王皇后起身换了身衣裳就预备去找李隆基。  路上天朗气清,微风和煦。  本是令人舒适的天气,王皇后心里却总觉得不大对劲。  陛下真的会同意她的请求吗?  虽有一个孝的名头,并且还有先例在前,但这五尺一丈的坟茔究竟还是越了礼制。  陛下最近因天幕的警示,比往常更要约束自己一些。  若真是拿了礼制来说事,她也没有什么好的反驳办法。  王皇后看着天,日光有些刺眼,她微微闭上了眼睛。  第一次天幕的内容始终在她心头盘桓着。  那些冰冷的文字组成的骇人听闻之事在她心中盘桓。  那都是十几年后,几十年后,切切实实,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帝始终是皇帝。  罢了。  阿耶不是那等在意虚名之人。  所谓五尺一丈的坟茔,也不过是弥补些她的愧疚之心罢了。  想来陛下不会同意,而这又是越礼制的行为。  还是莫要落得一个不勤俭的名声了。  想着,王皇后打消了念头,又回到了自己的宫中。  此时李隆基在奋笔疾书处理政务,他不是很敢歇息。  上次天幕的出现让他精神紧绷了许久。  自天幕把他想逮小鸟儿的事情揭露,他现在是连偷偷享乐都有些不敢了,生怕天幕再次出现后又把什么一些不符合他明君身份的事情给捅出来。  被背刺的感觉真的十分不好。  痛,真的太痛了。  他逮小鸟为的是哄哄他的武婕妤()?(),   虽然也有自己想看鸟的成分在。  可鸟没逮到?()???????()?(),   人没哄成()?(),   他的武婕妤也有些不太对劲起来。  李隆基想不明白。  自从上次天幕出现之后()?(),   武婕妤对他就不是那么崇拜了。  她的眼睛看到他不会再亮晶晶地发光。  李隆基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他的后宫都怎么了?  上次天幕没有说什么骇人听闻的大事情,他的武婕妤也因为此前不在宫中,不知道第一次天幕的内容,按道理来说,不应当如此。  武婕妤相貌是一等一的好看,知书达理,人又聪慧。  李隆基的确是真心实意地喜欢她。  所以他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李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一,万物之始,带有无限的可能,也寄予了他对这个孩子的无限期待。  想到名字,李隆基又不高兴了。  他此前让宋璟为他未出生的儿子女儿起几个好听的封号,轮着用,被拒绝了!  这么简单的要求,就被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偏偏宋璟跟他讲大道理,说是无论哪个儿子女儿都是他的孩子,不可偏心。  他说不过宋璟,只能作罢。  李隆基坐在皇位气成一团。  他猜宋璟看破了他的用意,知道他的重点不在多起几个名字封号为了方便以后用,而在于好听。  宋璟或许看破了他想给他跟武惠妃的儿子起一个天底下最好听的名字。  无所谓,他会自己起名字。  李一就最好听了。  可这孩子终究是生病,夭折了。  李隆基坐在案前,由怒转哀,心里却在为那个夭折的孩子难过。  李隆基并未沉溺于伤心的回忆中很久,于他而言,再伤心那不过也只是所有孩子之中的一个。  最重要的是,他与武婕妤又有了第二个孩子。  李隆基搓搓手,面露笑意。  这个孩子想来是上天对他痛失第一个孩子的弥补吧。  想来武婕妤大约也是这么想的,她一扫之前悲伤的情绪,对他也更好了些。  武婕妤倒是还是与那王皇后赵丽妃等人有很大不同的。  李隆基如是安慰自己。  【大家好,这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宰相盘点2.0。我们今天要讲的宰相,是在姚崇之后上任的宋璟。】  天幕再次出现在长安城的上空。  绝大多数的人已经不再恐慌。  官员们在听到神音之后,纷纷放下手头里的事情往外走去,伸头看了看天,确认是天幕之后,又折返回去,揣上纸笔,自觉准备去上朝。  李隆基原本忐忑于为何已经三年了,天幕还不出现,现在在听到神音之后,反而放下心来。  有种心中大石落地的感觉。  此外,因这三年他老老实实处理政务,未干出什么荒唐的事情,他心里也  更有了几分底气与得意。()?()   这回天幕可是说不出他什么坏话了。()?()   这不仅是因他小心检讨自己,还有他的好宰相宋璟的功劳。  ?九沓的作品《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域名[(.)]???$?$??  ()?()   平日里他总嫌弃宋璟啰嗦,什么都要管,一点小事也揪着不放。()?()   但在天幕又一次降临的时候,他才知晓自己的好宰相是多么可亲可爱。  他相信,若没有宋璟的约束,这次天幕又要抓他的小辫子。  李隆基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很光滑。  “上朝了,上朝了。”  李隆基伸手招呼着宫人去通知文武百官。  这次的集合因为文武百官的自觉而变得更快了些。  宫人们提前在宣政殿前架好了矮几,御膳房准备好了点心吃食与热茶。  一切都在井井有条进行着。  宋璟所说的所有话,所做的所有事,都无愧于心。  因此在看到神音说此次讲的内容是自己的时候,他心里没什么很大的波澜。  只是有些因第一次看到天幕这等神迹而冒出来的惊奇罢了。  百官有条不紊到了宣政殿前,根据自己上朝的位置找好了属于自己的矮几。  宋璟看着一个接着一个聚到这里的同僚手里都拿了纸笔。  心里生出几分与众人格格不入之感。  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已不再做宰相的姚崇也被李隆基请了过依旧看他不是那么顺眼。  姚崇虽然不当宰相了,但是那张嘴巴对着他还是一样的锋利,偏偏他拿他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被天幕肯定的“救时宰相”,主动请辞回乡,是陛下还需听他的政见将他留了下来。  他就是想使绊子,也无从下手。  更何况,他同一个虚职使绊子的意义在哪里呢。  但宋璟便大不相同了。  宋璟是公认的耿直,嘴巴虽然也不说什么好听的话,但他对谁都这样,甚至于陛下也不敢不听他的劝谏,这是无差别攻击。  这种大家都受攻击的感觉让张说心里感到平衡。  他知道,宋璟不是排斥异己,他只是耿直,没有什么坏心思。  因此看到宋璟两手空空站在那里,有几分迷茫的样子时候,张说热情走了上去。  “宋公这是未带纸笔?”  宋璟老实点点头,并不解问道:“你们带纸笔,这是为何?”  张说一副你果然不懂,让我这个有经验的人匀出一半的纸和一支笔,递给宋璟,然后拍拍他的肩膀:“此次天幕直言讲的人是宋公,宋公要留心了。”  宋璟只得自己意会张说的意思,无论是这个“听讲课、做笔记、写感悟”,还是那句意有所指的“宋公要留心了”。  众人皆准备好后,天幕进入了主题。  【我们  之前在讲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政斗的时候,提到过宋璟。彼时太平公主为争夺朝堂权利,拉拢具有话语权的宰相,宋璟便是太平公主拉拢的第一个宰相。但宋璟坚定站在了李隆基一边,不同意太平公主换太子的提议,直言:“东宫有大功于天下,真宗庙社稷之主。”】()?()   【在此之后,他与姚崇共同提出,令太平公主离开长安,居于东都洛阳,李隆基的两个哥哥外放出任刺史,两个弟弟直接加入太子的护卫队。这样以来,能威胁到李隆基地位的太平公主和两个哥哥远离政治中心,两个弟弟直接变成了李隆基的助力,这样的提议不能不说是有政治远见的。但宋璟也因此被贬为楚州刺史。】  ?九沓提醒您《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20?&?&??  ()?()   【开元之初,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李隆基已经登基了,已经彻底掌握了权力,却还是没有将他调到长安来,他心里有怨吗?】()?()   [我不知道他,但是我先说我,我是得有的。]()?()   [是啊,帮人说了好话但是人家还不承人情。]  [但是他是皇帝诶,皇帝的大臣真的很多,不记得宋璟也是正常吧。]  [我个人的拙见是,宋璟其实不太适合开元最初那个百废待兴的状态。]  [你们居然能讨论是适不适合,我就不一样了,我历史不好,我都没听说过宋璟。]  李隆基被天幕提醒,想到了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正如天幕所说的,他是天子,他是九五之尊,天子之言百官听从这是常理之中的事情,他哪里会想他的臣子是不是有怨呢?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对天子有怨,这是不想继续干下去了吗?  李隆基看了宋璟一眼,轻飘飘地问:“你可有怨?”  宋璟行得正,坐得端,可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他认真回答:“臣没有怨。”  宋璟是没有什么心情波动的,但坐在一旁的张说着实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天幕上来就玩这么大的吗?  问臣子是不是对皇帝有怨,他们哪里敢?  天幕不知道另一个时空的宋璟已然帮她回答了问题,天幕自问自答。  【宋璟是没有怨的,他不仅没有怨,还干出了一件漂亮的政绩出来。他出任广州都督之后不久,就发现了广州的房子绝大部分都是茅草屋。茅草,就地取材,数量多,轻便易拿,在广州那样沉闷多雨的天气里,还有通风的作用。茅草屋的确是容易盖,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怕火。所以在宋璟出任广州都督之前,这里火灾频发。火灾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烧了一座房子这么简单,房子里储存的银钱物品,食物家具,甚至于产农副产品的牲畜都会在大火之中付之一炬。此外这只是小型火灾所造成的损害,更大型的火灾给百姓带来的损失只会更大。】  [古代确实蛮惨的,小地方火灾频发真的是没什么好办法,甚至因为水都是从河边或者井里打的,都赶不及救火。]  [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有什么,我们有消防员叔叔。]  [再次感谢我妈把我生在了现在。]  [所以还是少做穿越梦,因为条件真的  很艰苦。]()?()   宣政殿前又因为新名词,“消防员叔叔”,而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消防员叔叔。  ?想看九沓写的《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第37章 第三十七章(视频)吗?请记住.的域名[(.)]?9?$?$??  ()?()   众人一脸迷茫。()?()   根据词义,应当是专门救火的人?  但这毕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天幕之上也没有画面进行展示,所以百官没有抓住这个不放。  他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宋璟的政绩上来。  这个政绩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  但能走到长安这个政治中心的,除了那些年轻还未得到历练的,哪个没有点外放的经历。  哪个不是在地方做出点政绩的。  只是宋璟这个政绩,比他们的更大一些。  长安的百姓大部分停下手里的活儿,出,他们都盖上瓦屋了。”  “那真不错啊。”  “谁说不是呢,火灾容易烧死人啊。”  “这么说来,宋宰相这无形之中还救了不少人的命啊。”  不仅仅是长安,各州都看到了天幕。  各州的刺史,都督,齐齐出了长安出现了天幕这样的神迹,天幕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晓古通今。  他们之中极少数的人见过天幕,此时再次看到,算不上惊讶。  但更多的人只是听说,却无缘得见。  此时各州长官百姓都看着天幕,都听神音讲述宋璟在出任广州都督之时做出的政绩。  “这等小事,后人都知道?”  “天幕还未说是什么政绩。”  “宋宰相这是名垂青史了吧?”  其中有不乏渴望建功立业之人,一脸羡慕。  谁不希望被记录在史,被后人永远记得呢?  还有些深知自己没什么大本事的,只想着浑浑噩噩过日子的。  “唉,宋宰相能当宰相,那是人家有过人之处,我不行。”  百姓也都看到了。  “广州都督,广州的地方官儿真好。”  “咱们在汴州呢,咱们这里也有好官儿!倪刺史就很好!”  “可倪刺史已经被调去长安啦……”  “莫要说了,再说又想哭了。”  “倪刺史是有本事,有抱负的,咱们不能拦着人家的仕途呀。”  还有些地方没摊上宋璟和倪若水这样的好官儿,在看到天幕之时,百姓心中激愤。  更有些没念过书的出口成脏。  “看看人家地方官儿,要不是天上神仙,我都还以为全天下的官心都是黑的。”  “还没说宋宰相做了啥呢。”  “你别管他做了啥,上面说了,做出了漂亮的政绩。”  “要不是真做了有利咱百姓的事儿,天上会说吗?”  “他们的心像烧过的木头一样黑。”  “哔娘哔养的,什么哔玩意,去他哔哔的!”  有人理性探讨,   有人发出质疑,   有人羡慕失落,   还有人甚至撸起袖子,   看起来是想去跟人打一架的样子。  【宋璟是邢州南和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人。他是北方人,所以会烧瓦的技术。宋璟出任广州都督后,注意到了那里火灾频发这一现状,将烧瓦技术教给了当地的百姓。可以说,宋璟的这个举动不仅仅改善的当时的民生和经济,更是在以后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广州码头的兴起,外国的商人频繁来到这里进行贸易往来,经济发展迅速,这不单单让当地的百姓更富裕了,以至于后来广州也成为了纳税重地。】  全天下的百姓兴奋起来。  他们听到了富裕!  富裕就是有钱啊!  他们没文化没知识,不知道什么贸易往来,但是他们能听懂富裕两个字。  这下穷人对自己这里的地方官更不满意了。  他们议论纷纷,甚至背地里偷偷指指点点。  “哎呀呀,看看人家啊,看看啊!”  “大家都是地方官,怎么差距就那么大。”  “要不怎么说人家宋大人能当宰相呢,就我们这里的那个,没用。”  “一辈子当不了宰相。”  “就是没用。”  这时也深受火灾之害地区的父母官儿陷入沉思。  有些心为百姓但力不从心的官儿扼腕叹息。  真没用啊,他真没用,当时就知道读书了,区区造瓦造房子,怎可不会!  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后悔之后,他们开始寻找解决之法。  是不是该找人去北方学点儿什么造瓦的技术?  天幕的话把全天下学子的思路都给打开了。  现在当官儿技术要求都这么高了?  想搞出一点儿政绩,光靠读书是不行了?  有书生晃晃手里的之乎者也。  圣人会教造房子吗?圣人不会。  死读书是不是不行?  老人说的,人该有一技之长还是对的。  不能光读书,不能读死书,还是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事事躬行的。  谁知道曾做的哪件事,学的什么技术,在日后能发挥作用呢?  李隆基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他听到了什么!  纳!税!重!地!  谁会不喜欢纳税多的地方呢?  谁会不喜欢有人巴巴跑来送钱呢?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他作为皇帝,他了解,显而易见,现在的广州还远远没有达到天幕所说的这个地步。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哪样不得慢慢来呢?  李隆基兴奋将手背在后面,来回踱步。  因为税收而造成的短暂兴奋没有持续很久,毕竟收钱还是以后的事,李隆基现在手里没拿到钱。  他平静了下的贸易。  茅屋变瓦屋,只是初步改善民生和经济的第一步,这初步发展起来的经济更像是一个基石,而真正让广州变得富裕的,是码头,是港口,是和外国人的交易,是贸易往来。  互通有无让广州彻底发展起来了!  此时的广州在李隆基眼里像是会下金蛋的鸡,虽然鸡还没有生蛋,但是终有一日,它会生出无数金蛋,这些金蛋将源源不断,运往长安!  想到这个鸡,李隆基的眼睛就要亮了。  他就这样眼睛亮晶晶看向将这只鸡一手孵化出来的宋璟。  宋璟不明白李隆基的心路历程,但他感受到了李隆基探照灯一般的眼神直直向着他过来了。  他一贯刚正不阿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惶恐。  陛下的眼神有些太过热烈。  陛下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他还是正常的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