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羿如今正好十三,成亲或许还有些早,可为他物色合适的太子妃人选却正是时候。 前世,她就曾为了给江宛如物色如意郎君,故意找了个借口将功勋世家的适龄公子召集进宫。 今日,江太后和江皇后很有可能也存了这个心思。 如果是这样,那自己就更要小心了。 姜宁正想着此事,就看见一个小内侍低着头走到了外祖母的跟前:“永安侯太夫人,太后娘娘请您和江家众女眷去东暖阁小叙。” 太夫人不敢怠慢,忙同身边的人话别,然后带着江家的女眷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去往了东暖阁。 东暖阁内的陈设一如姜宁记忆中的模样。 猩猩红的波斯大花地毯,紫檀木的雕花落地罩,掐丝珐琅的纯铜火盆……就连陪坐在江太后身边的胡太妃也是一样。 胡太妃是辽王的生母,是仁宗皇帝众多妃子中唯一还留在江太后身边的人。 太夫人领着江家众人给江太后和胡太妃行了礼,江太后让人端了把太师椅给太夫人。 太夫人在太师椅上半坐下,胡太妃便同她笑:“太夫人有些日子没进宫了,害得我和太后娘娘打牌都缺了牌搭子。” “太妃娘娘说笑了,老身是怕经常进宫来,反倒叨扰了太后娘娘和太妃娘娘!”太夫人就笑着客套。 “怎么会?我和太后娘娘巴不得你常进宫来呢!”胡太妃和太夫人笑谈着,目光却扫到了姜宁身上,“这小姑娘是谁?怎么瞧着有些面生。” “这是幼娘留下的孩子,叫姜宁。”太夫人答。 “哎哟,她就是幼娘的孩子呀!”胡太妃突然就对姜宁有了兴趣,“来来来,到我跟前来,让我好好瞧瞧你!” 姜宁低头上前,故意瑟缩身子,小声道:“给太后娘娘请安,给太妃娘娘请安。” 江太后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胡太妃却笑着同太夫人道:“她长得还真像幼娘小的时候,连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都像。” 说话间,她就从手指上撸下个金戒指:“也没有准备别的见面礼,这个拿去玩吧!” 姜宁面带诚惶地看向了太夫人,见外祖母点头示意后,这才上前双手接了胡太妃赏的戒指。 江太后眼中的鄙夷之色就更重了。 姜宁想到了前世,她第一次见江太后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情形,只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壮着胆子大声地说话,却被江太后评了句“乡野孩子”,为此江妍笑了她半年之久。 就在这时,江妍上前撒娇:“姑祖母,妍姐儿在家可想您了,可祖母说咱家是外戚,要以身作则,不能老进宫来叨扰您。” “哦?是吗?”见到江妍的江太后顿时眉开眼笑。 “当然是真的,您看我为了进宫特意打了一套红珊瑚的头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姑祖母看到我也会觉得开心。”江妍再一次显摆起自己的红珊瑚头面。 “嗯,好看好看!咱们家的妍姐儿出落得越来越好看了,将来也不知道会便宜了哪个傻小子。”江太后笑呵呵地说着,却引得姜宁疑惑不已。 上一世江太后对江妍的喜欢也是溢于言表的,所以后来给赵羿选后时,江妍一直觉得自己是不二人选。 可江太后却选了她。 难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她没留意过的事? 一想到这,姜宁就往后站了站,尽量让外祖母的身形挡住江太后的目光。 恰巧此时内侍来报:“皇后娘娘来了。” 太夫人赶紧起身,站在一旁恭迎。 却被进得屋来正在脱着大氅的江皇后用手托住:“母亲,您这是折煞女儿!” 江皇后今日戴着龙凤珠翠冠,披着霞帔,一身的雍容华贵。 太夫人却道:“国礼不可废。” 江皇后这才侧过身子,受了太夫人一拜。 姜宁站在众人身后,远远地打量着这位大家都说生来命好的姨母江惠娘。 她这位庶出的姨母虽然从小就养在外祖母膝下,性子却十分的绵软,以至于无论是当皇后还是后来当了太后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在姜宁的记忆中,这位姨母很少有自己的主见,总是旁人说什么,她便应什么,否则当年做了太皇太后的江太后也不会执意要赵羿再娶一个江家女为妻。因为在江太后看来,她百年后,江惠娘很难挑得起庇佑永安侯府的重任,她需要在江家替江惠娘再找一个帮手。 可谁知姜宁入宫的半年后,她的这位姨母就病逝了,姜宁不得不担起了全部的重任。 这些话都是当年太皇太后去世前,拉着姜宁的手,亲口对她说的。 她告诫姜宁,她们是江家在朝中的仰仗,而江家是她们在内廷的底气,因此万事要以江家为重。 一开始姜宁也确实是依着太皇太后的话去做,可后来她慢慢地发现表兄江河并不能很好地约束江家人,反而让江家人在京城越发的嚣张跋扈,引得民怨,她这才敲打了江家人,让他们收敛些。不料却让江家人从此积了怨,生出让江宛如代替她的念头。 如今的姜宁已不愿再论前世的对错,她只想远离这一切,过自己的清净日子。 可事情并不如姜宁所愿,江皇后受了太夫人一拜后,就在人群中一眼瞧见了她:“你就是姜宁吧!” 无处可躲的姜宁上前行礼,就听得江皇后笑:“以后记得多陪外祖母进宫来看姨母。” 声音软软糯糯的,一如姜宁记忆中的模样。 姜宁点了头,刚欲退至一旁,就听得殿外响起了净鞭声。 天子出行,响净鞭,以示回避。 听得那净鞭声伴随着“皇上驾到”由远及近,就有宫人过来提醒江太后去大殿升座,太夫人也带着姜宁等人告退。 朝贺的仪式是在慈宁宫的正殿举行,江太后端坐于大殿正中的宝座上,先是由帝后向她行礼祝寿,再由有封号的妃嫔向她祝寿,最后才轮到朝中的外命妇分批上前祝寿。 姜宁随着外祖母等人立在人群中,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司礼太监高喊着“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祝太后娘娘万福金安,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