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离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姜宁。 他一直觉得这位姜姑娘与旁人不一样,明明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说话行事却老练得像个大人。 可眼下,看着她抹泪的模样,又无助得像个孩子,全然不像他之前认识的那个她。 “倒也不是不能解,”沈离就迟疑道,“但在那之前,我能否冒昧地问一句,你何故要给令尊下药?” 姜宁就垂了眼。 因带着前世的记忆,她对沈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 虽然没指望这一世还能将他收为心腹,但她希望能成为互相信赖的朋友。 因为深知沈离的脾性和为人,姜宁就没打算同他绕弯子,而是直接问:“沈大夫知道昨夜贡院着火的事吗?” 沈离不解地点了头。 “前段时间我反复在做一个梦,梦中的贡院深陷火海,而我的父亲就葬身其中。” “若只是偶尔梦到一次,我必不会在意。” “可梦到的次数多了,我便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指引。” “我知道这很荒诞,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况且父亲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三年,必不会因为我的一个梦而放弃下场,所以我就用了我方法把父亲留在了贡院外。” “可我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明明我也喝了那个汤的……” 说到这,姜宁就掩面哭了起来。 如果这一世还是留不住父亲的命,那她重生的意义又是什么?难道真的只是把上一世经历过的苦难再经历一次吗? 那她还不如趁早把自己了结了。 沈离不能判定姜宁刚才说的这番话是真是假,但他却知道姜宁对她父亲的这份感情是真。 并不擅长安慰人的他便道:“事情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只是您父亲身上的毒并不好解,我需要以毒攻毒。而令尊住在永安侯府里,对我必将掣肘。你若信我,就将令尊移去永兴巷,在那边我才敢放手一试。” 放手一试?! 也就是说,沈离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如果试都不试,结局就还是和上辈子一样。 可沈离在永兴巷的宅子那么逼仄,肯定容不下太多的人,而自己又不放心将父亲一个人留在那里。 猛然间,姜宁就想到了上一世父亲去世后,自己在热孝期住过的田庄。 那本是她母亲江幼娘名下的田庄,是外祖母留给母亲的陪嫁之一,母亲去世后,那田庄便顺理成章地到了她的名下。 “沈大夫,我名下有个田庄,可能比您在永兴巷的宅子更合适,”姜宁便同沈离正色道,“只是不知道您愿不愿意去。” 沈离是个大夫,此事又关乎到人命,他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姜宁便同他约定好,让他先回去整理行囊,回头派马车接他一并去田庄。 二人说定此事后,姜宁就去找了外祖母。 听闻京城还有大夫愿意给姜闵中瞧病,太夫人就十分吃惊。 “你在哪找来的大夫?莫不是遇到什么骗子吧?”她很是担忧地问。 “不是,沈大夫家也算是三代行医,他祖父曾进过宫给世宗皇帝瞧病,原本在东大街上的杏林春就是他家的,只是后来遭了变故,这才关了张。”姜宁就同外祖母解释着。 说起给世宗皇帝瞧过病的沈大夫,太夫人就有了印象。 “杏林春竟关张了吗?什么时候的事?”因侯府里但凡遇上了头疼脑热都是拿帖子去太医院请人,太夫人对京城里这些药铺医馆反倒不曾留意过。 “具体什么时候我也说不清,反正有段时间了。”姜宁却觉得这不是重点,她继续着自己先前的话题,“沈大夫说他在医书里瞧过相似的病症,所以愿意一试。” 姜宁不敢说出父亲是中毒,因为那样必定会在侯府里掀起轩然大波,外祖母也会让人彻查,说不定反倒会耽误对父亲的救治。 看着姜宁灼灼的眼神,太夫人那满肚子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连徐老太医都说了那样的话,京城各家有点名气的大夫都不愿意上门,先不论这位沈大夫是不是沽名钓誉之辈,这个时候敢站出来,就已勇气可嘉。 虽然姜宁将宝压在这位沈大夫身上多半是在赌命,但这确实也是她唯一的希望了。 “你想要外祖母怎么做?”太夫人就怜爱地看了姜宁一眼。 “我想带着爹爹去宛平的田庄,”姜宁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万一……万一沈大夫也束手无策了,那边总是方便一些。” 说到这,姜宁就开始哽咽,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和上一世一样了。 太夫人听得眼神一黯。 “就如你所说的办吧!”太夫人叹了口气,“只是你又是如何知晓那个田庄的?” 太夫人看向姜宁的眼神就充满探究。 姜宁心中一咯噔,心想自己怎么忘了这一茬。 上一世,父亲去世后,是大舅找了间寺庙让父亲停灵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再派人送了棺椁回了蜀中。而她在热孝期,在外祖母跟前又不好穿得一身重孝,便搬去田庄小住了一阵。 她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这个田庄的存在。 这一世,外祖母从未同她提过宛平的田庄,她不应该知晓才是。 可她的话已经说出了口,就只好继续糊弄外祖母了:“那田庄不是外祖母您告诉我的吗?” 姜宁就把上一世祖母告诉她的那些话复述了一遍。 太夫人见她说得和实情差不多,便真以为是自己以前提过,就打消了心间的疑问,叮嘱起姜宁收拾箱笼的事。 姜宁自从进了京就没离开过她的视线,虽说这次只是去田庄小住,太夫人的心中满是不舍。 因为平日里都住在一个院子里,太夫人都没给姜宁的屋里安排管事妈妈,想着她身边除了两个年纪相仿的丫鬟,连个老成点的人都没有,便道:“让王嬷嬷跟着你一道过去吧,不然遇着事,你都找不到可以商量的人。” 姜宁本想拒绝,可一想到自己若不带上王嬷嬷,只怕难让外祖母安心,就应下了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