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曾布呈威引徽宗恼火
第二天早朝,工部尚书方庆上奏说:“年前皇上曾经安排,过年之后,大地开冻了,就可以动工修建皇家画院。现在河里、地上都已经解冻。工部和翰林院奉上的画院草图,皇上也已经看过。皇上提出的修改意见,我们也已经按皇上的恩旨做了修改。工部的意见是,皇家画院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开工了”。 徽宗对这一奏章非常感兴趣,就往前探着身子,听得非常仔细。工部尚书奏罢,皇上正要开口,曾布站了出来,说:“皇上,本相有话要说。” 徽宗已经到了嘴边的话,被曾布噎了回去,就扁了扁嘴,说:“那你说吧。” 曾布说:“皇上,朝廷眼下百废待兴,方方面面都需考虑。可朝廷的财力不足,修建画院,材料款、人工款、还有后期的装修装饰都要大笔的钱。臣以为,画院这种东西可建可不建,可有可无,并非什么急迫的事。所以臣不赞成建画院,现在不赞成,将来也不赞成”。 曾布这一番话,把徽宗噎得够呛。本来徽宗听了工部的汇报,很是高兴。可被曾布这么一说,像兜头浇了一瓢凉水。眼睛立即无神,面部表情严肃。在朝会上,杨光华从来是不发言的,而作为已经被任命为画院院长的王诜,又不按规矩上朝。所以曾布的话,就无人反驳。工部尚书方庆见宰相反对,不好再说什么。徽宗对此很是踌躇。他知道,在这个朝堂上,曾布反对的事,就很难有人出来反驳,也就只好说,“修建画院的事,既然宰相如此看,那就先不予考虑,以后再说。” 这话刚刚说罢,就听蔡京说到:“皇上,老臣有话要说。” 满朝堂的人,都把目光凝聚到了蔡京身上。按说,蔡京作为翰林学士承旨,当然知道皇上非常重视修建画院的事,也一直期盼着动工修建。蔡京跟徽宗不但在书法上有神交,而且绘画方面也有强烈的共鸣。蔡京知道,只要在这次朝会上决定不建,或者推迟修建,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建,还能不能建,就是未知数了。且不说画院院长王诜是自己的铁哥们,仅就皇上那么期盼画院开工,那么希望快点建成,也好能有一个绘画艺术的荟萃之地这一点,他也应该在无人敢于反驳曾布、皇上都要向曾布让步的关键时候,站出来说句话。不然,这朝堂就真的成了曾布的天下,曾布也就真的成了朝廷的主宰。因此,蔡京果断地站到曾布的旁边,琅声说道:“皇上,我以为工部的意见,虽然不是非常完善,但是老臣以为,画院,不是可建可不建,可有可无,而是应当有也必须建。” 曾布一听这话,立即火攻眉头,但碍于蔡京的身份,也碍于自己的宰相身份,还是压住火气,问道:“翰林学士,这种事情也能随便说话?” 蔡京接口说,“皇上,老臣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老臣是在发表意见和看法。在朝堂上,所有出席朝会的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建议。老臣以为,修建画院说不上是重大工程,但是修建了画院,能够推动朝野的美术事业。绘画,并不单纯是美术爱好者的事,它体现的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绘画事业的繁盛,能够看到一个朝代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的发达程度。大唐王朝阎立本、吴道子等人,之所以能够画出传世名作,就因为大唐的文化政策好,条件好,而我们大宋,迄今为止,在各级政府从朝廷到地方没有任何一家画院,也没有一个培养绘画人才的地方;如果建了画院,既可以汇集优秀的绘画作品,又可以在这里兴办美术学校,培养美术人才,通过绘画来展示大宋王朝的辉煌气象。也能带动国家的文化建设。” 蔡京这一番话,句句都让徽宗听着舒坦,也高兴。可是,曾布却火冒三丈。他再也压不住心里的火气,立即打断蔡京的话,怒气冲冲地说道:“刚才我说了,当前朝廷百废待兴,万事待建,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花在这些荒唐的杂事上。如果一个王朝,把精力都放在什么画画写字上,那这个王朝就离亡国灭种不远了!” 这句话,犹如一把锋利的刀片扎在了徽宗的心尖上,差点呛出眼泪来。只见徽宗剧烈地抖了一下肩膀,喉结急促地滚动了几下,似乎是使劲咽下了一口唾沫,瞬间像是傻了一般呆呆地盯着曾布。徽宗绝没想到,曾布居然如此反对书法绘画,如此贬低他们这些书法家画家。此等看法,比章惇更甚。 尽管曾布的话很伤人,也很霸道,但蔡京并不上火,而是沉静地接过话头说:“修建一座画院,花不了几个钱。如果经费不够可以建的简陋一些,不必太繁华。这是一个对待国家文化建设的看法和态度问题,并非经费问题。我并不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画画,就强调绘画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朝廷的重臣,特别是当权者,考虑问题要为国家的长远大计考虑,不能考虑一时一事,一点一滴。否则,就会在国家重大事项决策时走偏。” 朝廷的一号人物和翰林院的一把手,为建画院争得不可开交,皇上说谁都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曾布,是当前他最信任的宰相,执掌朝廷的大权;而蔡京是他非常喜欢、也是与他有神交的人。尤其是蔡京这一番话,说的徽宗满心的高兴,句句说在他的心坎上。所以他究竟支持谁?这就成了朝堂上众臣高度关注的问题。可徽宗的心里很是矛盾。他担心,如果支持了蔡京,曾布会很不高兴,就会影响朝廷的运转。他作为皇上,一是经验不足,二是不想操那些闲心,他就想把朝政的事都交给曾布。可曾布要是不高兴,没有干劲儿了,没有信心和热情了,还有心好好地管朝廷的事?那是他不想看到的。可他要是支持曾布,又违背自己的本心,蔡京和天下的画家们也会不高兴。因此,他特别期望朝堂上能站出另外一个人来,只要形成多数压倒少数这样的局面,他就好说话了。可是,其他人没有谁站出来说话。万般无奈,徽宗不得不把目光转向了杨光华。杨光华忙于记录,很少抬头,而此时朝堂上一时静寂了,没有可记的东西,就抬头看皇上,正好跟皇上的目光撞在了一起,皇上就给他使眼色。杨光华顿时明白了,他决定打破从不在朝堂上发言的先例,就站起来, 往曾布和蔡京的旁边看了一下,说到:“皇上,臣想说句话,请皇上恩准。” 整个朝堂上顿时起了嗡嗡的低语声,所有人的目光全聚焦到了杨光华身上。徽宗立即说,“你说你说。” 杨光华说道:“皇上,关于修建画院的事,刚才宰相和蔡大人各有看法。我不是画家,也不是绘画的狂热追捧者,但是我认为蔡大人的观点,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朝廷的需要。诚然,修建画院是要花钱的。国家当前的建设,方方面面也都需要钱。可是哪个项目应不应该建设,那就要看这个项目在国家建设和发展当中的地位和分量,如果确实是没有必要的项目,甚至建设这个项目,对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拉后腿,那这个项目当然不能建。可我认为画院建设恰恰相反。” 曾布听杨光华如此一说,气就越来越旺,转身对着杨光华,挥起手来指着说:“你,你一个秘书,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咸论淡?” 皇上对曾布这句话很是反感,就说了一句:“能够上朝的大臣,都有资格在朝堂上说话,何况杨光华是正二品的大员?朝廷什么时候规定过正二品官员不能在朝堂上说话的?” 曾布两眼冒火,直瞪着杨光华,不再说话,直接退回到自己的位置。蔡京撇了撇嘴,也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去了。杨光华看着两人退回,只补了一句说:“请皇上恩旨,画院可否动工兴建,不然工部无所遵循。” 曾布的话令徽宗非常反感,甚至很是恼火。但毕竟徽宗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因此并没有发火,而是接着杨光华的话说:“刚才三位大臣都发表了看法,两位认为可建必须建,一位认为不可建。那么这样吧,此事暂时搁置争议,朝会以后,到垂拱殿专门商议,议定之后再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