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战前的白沙津
今夜的白沙津注定无眠。 “白沙津”是海口在唐朝的名字,“海口”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宋朝。 举着火把的兵丁在大街上川流不息。 “咚咚咚”急促的敲门声传遍了大街小巷。 户部、兵部、工部等部门的大小官吏、衙差从睡梦中被人叫醒。 一个个穿上衣服,和家人简单交代几句后便离开家门,行色匆匆地赶往衙门。 小老百姓们听到动静在家里小声地议论着。 “他爹,外面是怎么回事?好像很多人的样子。” “唉,估计是朝廷又要用兵了吧。”男人叹着气说道。 “他爹啊,这可怎么办?这刚过了几天好日子,咋又要打仗了啊。” “唉,真是妇人之见,那鞑子岂能善罢甘休?” “哇”的一声, 被外面叫喊声惊醒的孩童大哭起来。 此时的妇人也不再说话,连忙抱起孩童,轻轻地摇晃着,不时轻轻地拍打着孩童的后背。 然后掀起上衣…… “唉,造孽啊。”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男子自顾自的在一边发着牢骚。 男子唉声叹气,不住地小声嘟囔着,也不知道在说的是什么。 果然,孩童的世界吃饱了就是一种满足。不一会儿,孩童在母亲的怀抱里再一次呼呼入睡。 再漫长的黑夜也会迎来黎明,太阳终将升起。 渐渐,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丝丝鱼白肚。 一小片红霞打破了黑夜,太阳从东方的海平面上慢慢升起,一道道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海平面上。 白云被染成红色,天地之间形成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大放异彩,美不胜收。 当阳光穿透清晨的迷雾,照射在海面上,照射在大地之上,阳光便形成了一道道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形状。 随着太阳升起,天色已亮。 百姓们打开院门,准备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却被告知,不得在街上随意走动,以免影响大军通行。 百姓们站在家门口指指点点,互相议论着。 海口,大宋第一陆军第一师驻地,第一师师长吴希奭站在点将台上,注视着下面并不满编的,只有三千人马的第一师。 兴王赵与珞赫然在列。 “兴王殿下,第一师三千人集结完毕,请殿下下令!”吴希奭对着赵与珞行了军礼说道。 “弟兄们,鞑子要来了,你们怕不怕!”赵与珞大声喊道。 “不怕!” “不怕!” “不怕!” 身着新式铠甲,手持新式兵刃、火器的第一师三千名官兵,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声震数里! 赵与珞伸出右手,向下一压,呼喊声戛然而止。 精兵,悍将! 精锐,精锐中的精锐! 王牌,王牌中的王牌! “儿郎们,你们都是吃谁的,喝谁的!” “陛下!陛下!陛下!” “请圣旨!”赵与珞大喊一声。 小太监双手捧着明黄色的圣旨,小步走了过来。 赵与珞双手接过来,慢慢展开,大声地读了出来…… 洋洋洒洒数千字,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蒙元如何杀戮百姓,如何窃我神器,如何人神共愤等等。 在往后便是皇帝赵昺如何顺天应人,黄天如何眷顾; 继承大统,承嗣神器又是如何合理合法; 皇帝登基以来又是如何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立志如何光复河山,重整社稷,以求如何让百姓民心稍安之类……云云。 正所谓出师有名,师出有名才能无往不利。 不管任何战争都是一样的。 哪怕是蒙元的入侵,那也是要说成是南宋单方面的违约,至于说有没有违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个理由。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故事《狼和小羊》,狼说小羊把水“弄脏”了只是一个借口罢了。 道理都一样。 赵与珞当众宣读圣旨,这样就有了法理依据,同时也就稳定了军心。 当朝廷厚待士卒们的时候,统兵将领想要造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士兵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军中的士气自然也就暴涨。 “死战!死战!死战!” 士卒们的怒吼,声如洪钟、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执法官,宣读军令!”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吴希奭,大吼一声。 执法官大声地把七禁令五十四斩的军法再次宣读。 军令宣读完毕之后,执法官大喝一声:“从现在起,执行战场纪律。无论是谁,违反军令者,斩!” “此战,只能胜!不能败!如果败了,那就想一想你们的家人,想一想你们的父母妻儿,他们能活下去么!” “老子的第一师,官家给了我等最好的装备,我等是全军的精锐。老子这里不需要没卵子的孬种,谁特酿的干不了,现在站出来。出了这个门,就是死,特酿的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 “将士们,鞑子就要打到咱们家门口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吴希奭声嘶力竭地吼着。 “干特酿的!” “干特酿的!” “干特酿的!” 士气高涨,不顾生死,此军可用,可大用啊! 兴王赵与珞站在旁边,看着台下三千名将士,队列整齐,气势如虹。一个个士兵的目光中透露着坚毅、勇敢、锐利……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出自孙武的《孙子·军争》,翻译过来就是:行动迅速时如风一般,行动从容时如林一般,攻城略地如烈火一般,驻守时如大山一般,隐蔽时如阴云蔽日,冲锋时如雷霆万钧。) 此时的赵与珞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官家有如此强军,世间怕难遇敌手。 列祖列宗保佑,大宋中兴有望矣。 慈宁宫。 “外面什么声音?”杨太后问道。 “回太后娘娘,是吴希奭吴师长正在召集军马。”慈宁宫总管李公公弯着腰,轻声地说道。 “嗯,兴王那边什么情况?”虽然不理朝政,但事关赵宋存亡,该有的消息还是要了解的。 “回太后娘娘,据小低们汇报,兴王殿下已经去了吴师长的军营。” “太后娘娘,您听,将士们正在山呼万岁呢。臣恭喜太后娘娘,贺喜太后娘娘。” “哼!鞑子都要打过来了,喜从何来!”杨太后脸色一怒,愤而说道。 “太后娘娘,您就放宽心吧。您听,这喊声声势震天,光从这喊声中就能透露出来那份威武雄壮。这陛下的新军定能无敌于天下。”李公公连忙解释道。 “唉,自古这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杨太后满脸忧愁地说道。 “太后娘娘,您就放宽心吧。兴王殿下讲得透彻,这一次咱们大宋一定能大获全胜呢。” “借你吉言,昺儿现在的情况如何?” “回太后娘娘,暂时还未有官家的消息。不过目前来看,鞑子还未出兵。陛下在这琼州岛上,安全的很呢,娘娘您也不必过于担心了。” 杨太后听了不再言语,带着人朝着祠堂方向慢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