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蒸汽机,出来吧! 东江米巷,工部。 正当京城围绕京津铁路议论纷纷的时候,大明最重要的科研成果已经进行展示,但展示的对象仅限于朝廷重臣。 在那个巨大的锅炉内,水被柴火加热至沸腾,转化为滚滚蒸汽。这些蒸汽在机器内部咆哮着,仿佛是一头觉醒的野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贾尚书藏得好深啊!” “世间真的不需要畜力便能运送物资的机器吗?” “能与不能,咱们瞧着便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 兵部尚书刘宣等重臣来到匠人院,看到眼前闻所未闻的蒸汽机,感受到那股水蒸气恐怖的力量,亦是纷纷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怪异的机械议论了起来。 蒸汽机的计划早在弘治三年便已经秘密启动,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是工部尚书贾俊,成为帝国最秘密的科研方向。 只是想要打造一个蒸汽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蒸汽机是一种通过燃烧煤等物质来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利用蒸汽压力来推动活塞等机械零件进行往复运动的机器。 具体工作原理为:锅炉中加入煤等燃料,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进入汽缸,推动活塞沿着往复方向移动;通过阀门来调节蒸汽的流量和方向,从而实现往复运动。 只是锅炉、汽缸、活塞、阀门、连杆和气压计等部件,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研发,难度要远超尼龙材料。 唯一的好处是工部可以调征天下最厉害的工匠,集华夏最刻苦匠人智慧,一项项地攻克着这些部件的难关。 为此,工部尚书贾俊召集了工部、兵部和造船厂等衙门的优秀匠人,成立了秘密钻研蒸汽机的部门,而如今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 轰隆隆…… 当蒸汽机的活塞开始缓缓移动,连杆带动飞轮旋转时,围观的重臣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们看着这个由生铁构成的庞然大物,竟然在没有人力或畜力推动的情况下,真的自己动了起来。 这种景象,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原本他们怀疑是变戏法,但这个蒸汽机摆放在空地中,仅仅有人往锅炉添加木柴,根本不存在人力和畜力驱动。 “老夫没有眼花吧?这……这是真的自己就能动起来?”户部尚书何琮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敬畏和震惊。 “如此神迹,咱们大明必定能更上一层楼!”农业部尚书刘忠仿佛见证了某个伟大时代的开端,声音充满着敬畏和欣喜。 贾俊的反应最为平静,只是脸上多了一份沧桑,抬头望向西苑的方向喃喃地道:“幸不辱使命!” 虽然工部得到太祖通过梦境给陛下的蒸汽机设计图,但他们研究小组为了制造蒸汽机,遇到的难题罄竹难书。 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水的沸腾和蒸汽的性质,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当水被加热到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具有巨大的力量。 于是,他们便开始设法利用这种力量来驱动机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同时研究相应的部件,终于设计出了一种简单的蒸汽机模型。 这个模型由一个锅炉、一个活塞和一个连杆组成。 当锅炉中的水被加热到沸腾时,产生大量的蒸汽会推动活塞运动,进而通过连杆驱动其他机器部件。 虽然这个模型还很粗糙,离所需要的蒸汽火车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蒸汽机的成功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轰隆隆! 摆在空地上的蒸汽机,每一次轰鸣和活塞的每一次往复运动,都像是在向人们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这个机械怪兽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力量的认知,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无限遐想,亦是开始相信了奇迹。 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时代终将过去,而大明将进入一个探索大自然的新时代,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随着此次展示结束,众重臣在震撼中离开。 年关渐近,大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铺天盖地而来。 西苑御书房的琉璃瓦失去了色彩,飞雪逐渐堆积在屋顶、廊檐和窗棂上,将原本金碧辉煌的宫殿装点得银装素裹,更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 御书房的主格调越来越鲜艳,连悬挂的世界地图都上了颜色,这里跟外面白雪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里淡淡的墨香与炉中燃烧的檀香交织在一起,特别阁楼上的茶香四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 一帮重臣踩着时点而来,在弹掉身上的落雪后,在尹台和王越两位大佬的带领下,便一起朝阁楼上的皇帝恭恭敬敬地行礼。 尽管外面风雪交加,但书房内却温暖如春,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源。 “圣安!”身穿龙袍的朱祐樘显得慵懒地躺坐在椅子上,此刻身体确确实实很好,亦是心情愉悦地吐出两个字。 今日是一场最高会议,而今满朝文武百官都以能够参加这场会议为荣,初次踏入这里的六部侍郎显得特别亢奋。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话放在如今的大明王朝十分体贴。 自朱祐樘登陆以来,虽然花费一些时间进行掌权,但一直在推动社会发展,大明王朝一直蒸蒸日上。 以最重要的粮食而言,京城米价是逐年走低。 虽然红薯、玉米和土豆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但北方缺粮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东北府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粮仓。 得益于东北的水利建设,还有百姓积极开拓土地,加上东北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东北的总亩产已经突破了2000万吨。 东北府一年生产如此多的粮食,虽然现在新的东北人需要消耗一部分,但剩下了绝大部分的粮食。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 大量的东北粮食通过税粮和售粮运往京城,加上山东、山西和河南等地粮食产量增加,又通过海运引进朝鲜米,北方的粮食基本上是迎刃而解。 随着北方缺粮的情况得到缓解,南粮北调便不显得那般迫切了,甚至每年需要百万维护费的京杭大运河都可以放弃掉。 只是这些成果并不是结束,而一切仅仅是刚刚开始,特别发展的过程中亦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 虽然南米北运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南货北运成为了时下的困局。 随着海运的兴起,很多货物都放弃了京杭大运河,而是选择更加便利的海运,大量的货物从江南或海外运到了天津。 天津新设的税关的地位日益拔高,但随着码头的货物越来越多,导致朝廷亦是不得不直视天津运力不足的问题。 郭镛站在重臣前面的香炉边上,却是突然拿出一份明黄的圣旨:“工部尚书贾俊接旨!” “臣恭迎圣意!” 贾俊先是微微一愣,而后规规矩矩地跪下道。 内阁首辅尹台等重臣面对圣旨,亦是纷纷跪了下来,心里十分疑惑陛下为何突然给工部尚书贾俊颁旨,莫非是要治贾俊的罪? 郭镛摊开圣旨,便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工部尚书贾俊掌管工事以来,功绩卓著,甚得朕心。观卿之能,乃大明之栋梁……今授文渊阁大学士,特擢召入阁,加授太子太师衔。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往稽古训,上必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钦此!” 啊? 户部尚书何琮等重臣听到这个任命,显得难以置信地抬头望向贾俊,亦是震惊地望向阁楼上的帝王。 虽然现在内阁的地位已经有所下滑,但历来都是要看词臣出身,再不济亦得像原吏部尚书李裕那般得到满朝文武百官的认可。 反观眼前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工部尚书,竟然突然被皇帝破格入阁拜相。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亦是被震惊到了,此刻无法压抑自己情绪地谢旨道。 跟正根苗红的内阁首辅尹直不同,亦无法跟处理公正而获百官认可的李裕相比,他仅仅只是一个举人出身。 按着他举人的出身,如今能够呆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都是天大的恩赐,谁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竟然被陛下破格入阁拜相。 到了此刻,他感受到皇恩浩荡,亦是愿意给予他如此待遇的帝王效死。 “贾卿执掌工部以来,诸多工程颇为顺利,明远宝船和蒸汽机更立下赫赫功绩!朕今特擢召入阁,此举既是表功,亦希望下面的朝臣以其为榜样。只要老老实实为大明做事,汝等将来亦能如贾卿这般入阁拜相!”朱祐樘的声音从阁楼上传来,显得颇有渲染力。 “原来如此!” “贾俊当得起这个待遇!” “明君在朝,吾辈之大幸也!” …… 在场的重臣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给予举人官入阁拜相的待遇,只是听到朱祐樘这番话,整个人瞬间打起了鸡血,心里亦是纷纷感慨地道。 一个举人官老老实实做事都能得到如此殊荣,他们作为堂堂在进士官,将来如何不能入阁拜相呢? “陛下圣明!”在内阁首辅尹直的引领下,所有的重臣规规矩矩地施礼道。 他们现在对朱祐樘唯命是从,既是受迫于朱祐樘如日中天的权势,亦是打心底敬重这位雄才大略且赏罚分明的帝王。 贾俊仅仅是举人出身,在接过代表成功入阁拜相的圣旨后,此刻已经感动到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正默默地细声哭泣起来。 刘瑾一直站在阁楼上的护栏前,手持拂尘淡淡开口:“汝等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蒸汽机,不知对京津铁路项目怎么看呢?” 朱祐樘接过韩幼英纤纤玉手递送来的热茶,亦是默默地喝了起来。 运输,这是时代最大的成本,亦是最迫切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方向。 即便华夏花费无数的人力和财力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但想要将粮食运到京城,同样需要耗费八成的动力成本,每年的支出便已经通过数百万两。 大明王朝初期所推出的开中法,此举其实同样是朝廷牺牲盐税解决运力问题,而这里的潜在开支同样达到几百万两。 现在大明王朝真想要经济腾飞,那么必须着手解决落后的运力问题,而铁路是解决目前动力问题的最佳途径。 正是如此,他亦是准备推动京津铁路项目,改变这个时代动力落后的困局。 “虽然蒸汽机确实神奇,但是否能制造蒸汽火车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兵部尚书刘宣是一个严谨的人,当即进行质疑地道。 工部左侍郎陈政看到已经晋升的贾俊,整个人像打了鸡血般信誓旦旦道:“刘尚书,此事咱们工部既然敢将话放出来,两年间必定可以造成蒸汽火车!” 按很多人的理解,自然是先造出蒸汽火车,然后再造铁路。只是大明王朝如今竟然准备先行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期间,然后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 “昨天咱们参观了蒸汽机,贾尚……贾阁老亦说两年内必能将蒸汽火车制造出来,咱们就别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尹直深知事情的背后是由阁楼上那位在推动,亦是站出来表态道。 朱祐樘将手中的茶杯放下,此次其实有些冒险。 只是天津的发展还是出乎意料,港口货物的堵塞问题比想象中要严重,特别一旦进入冬天运河便瘫痪。 现在问题还能通过畜力来解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旦这个问题不解决妥当,那么经济腾飞只能是空中阁楼。 运力的落后,成为制约华夏经济腾飞的最大阻碍。 正是如此,虽然蒸汽火车需要两年后才能制造出来,但他还是决定将京津铁路这个项目提前提上日程。 “即便技术的问题能解决,但可有考虑如此之多的钢铁从何而来呢?”兵部尚书刘宣并不认怂,而是提出又一个尖锐的问题道。 作为兵部的话事人,他比谁都清楚钢铁的不易。 虽然大明生铁的总产量是四万吨,但这给兵部都不够,又哪里能够将铜铁不当钱般,竟然要从天津铺到北京。 要知道,两地少说都有两百多公里,这得消耗多少生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