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成都,众人的精力开始集中到比赛上来,雷振东本着知己知彼的原则,就向岳山询问道:“蜀中有什么着名的前辈高手吗?” 岳山道:“蜀地人杰地灵,象棋高手自然也是层出不穷,但若论开宗立派能称一代宗师的,还得是已故的无冕棋王贾题韬先生。” 雷振东歪着脑袋想了半天,没有任何印象,于是问道:“这人不怎么出名啊,他拿过几个全国冠军?” 岳山摇摇头:“贾先生没有拿过个人赛冠军,甚至不是专业的棋手,但是他对象棋发展的贡献,不亚于全国冠军。” “贾先生是民国时期生人,棋艺高超,曾经战胜过当时的棋坛总司令谢侠逊,名噪一时。 他不是以棋为生的职业棋人,所以很少参加正式比赛,但凡与人对弈,又几乎每战必胜,所以被称作‘无冕棋王’。” “无冕棋王,听起来好有悲情色彩啊。”雷振东不无感慨,如果有可能的话,谁不愿意把冠冕实打实的戴在头上呢。 岳山笑道:“对别人来说或许是这样,对贾先生则未必,他是佛学大家,学识广博,辩才敏雅,象棋算是他佛学研究之外的副业,如果过分执着于棋盘上的胜负,未免着相,不是修行者的觉悟。 其实他对象棋最大的贡献,也不是他的实战名局,而是他的两本象棋理论着作《象棋指归》和《象棋残局新论》。” “这两本书有什么厉害之处吗?” 岳山道:“《象棋指归》着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象棋史上第一部着重阐述子力效能、阵型、先后手等问题的理论书籍。 在它之前有很多着名的象棋着作,譬如《橘中秘》、《梅花谱》等,都是招法谱,记录双方对局招数,少有分析,偶加评语,也不过是短短数言,断定优劣胜负而已。 《象棋指归》则不同,它并不拘泥于具体的一招一式或者某种开局,而是以高屋建瓴的方式从全局来论证棋盘征战的道理。 这本书开篇即以阵型研究为枢纽,比较了七种棋子的特点、实力和用法,详细剖析了棋盘纵九横十每条线路的特点,之后又详细介绍了每种布局的作战意图和优缺点,还有关于先后手的论述,棋艺进修的方法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象棋长时期偏重实战摸索而轻视理论探讨,故而一直被认为是贩夫走卒之戏,难登大雅之堂。 《象棋指归》是第一次把象棋对弈从实战技巧层面提升到理论分析的境界,使象棋从文人士大夫不屑的雕虫小技,变成蕴含兵家至理的斗智艺术,从这一点来看,功莫大焉。 至于《象棋残局新论》,则是补《象棋指归》未尽之旨,构建了全新的象棋残局理论体系。 这本书着于九十年代,那时贾老已经是耄耋之年,仍然笔耕不辍,启发后人。 不同于《梦入神机》等偏重于具体局面的残局着作,这本书也是从全局着眼,阐述了残局的含义及特征,总结了残局的战略方针和具体了战术核心概念,把残局的理性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两本旷世之作,对象棋做出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奠定了贾老独一无二的象棋理论家地位,也代表了他对象棋发展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远不是一两盘名局可比。” “除了象棋着作之外,贾老的棋评也是当时一绝,他的《象棋论坛》,开象棋棋评先河,可以称得上是棋评第一人。 他的棋评分析公允,见解独到,文采斐然,雅俗共赏,读之如沐春风,体现了他高超的象棋理论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若单论棋评,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无人能达到贾老的水平,那一盘盘传世名局,就好像天下最美味的菜肴,除他之外,再无人能道尽其中真味。” “严格来说,贾老并不是蜀人,他生长于山西,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乱避居成都,当时他正值壮年。 解放后,因为精通佛法,贾老响应号召,随军入藏,这一去就是近三十年,期间远离蜀地,亦远离了象棋,直到八十年代才返回成都,重新接触棋界。 贾老壮年入川,老年归蜀,在蜀地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佛学研究是他的主业,象棋只能算是他的余兴。 虽然如此,贾老在象棋上却是桃李满天下,蜀中有名的高手,前有‘蓉城五虎将’,后有‘蜀中三剑客’,都曾受教于他,之后再传的弟子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的蜀中象棋能厚积薄发,后来居上,与贾老在蜀中多年的培养和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无冕棋王’之称当之无愧。” 雷振东听得心神摇曳,忙问道:“这两本书哪里可以买到?” 岳山笑道:“算你运气,我这里有一本《贾题韬象棋着作全集》,收录了他的四本象棋着作和一些散刊文章,这次南下特意随身带着,你拿去看看,应该对你有帮助。” 说着打开书包,从里面掏出来一本厚厚的书来,有辞典那么厚,封面硬质黄壳,看起来已经很老旧了。 雷振东接过来,如获至宝,仿佛得了江湖中人得了《九阴真经》一般,石岩枫和叶知秋都在他身后眼巴巴的望着。 王丹却不屑一顾,哼,少见多怪,这种象棋入门必读的书籍,我早就有了。 等等,为什么我有了却没带来呢,难道这就是我和岳师兄的差距吗? 雷振东不管其他,当即就打开书籍,如饥似渴的捧读起来,果然开卷有益,受益良多。 书中所言:布局为战争之预备阶段,重在阴阳向背;中局为战争之接触阶段,重在进退移换;残局为战争之结束阶段,重在调度杀和。 阴阳向背者,分强弱于机先;进退移换者,决攻守于己形;调度杀和者,定胜负于最后。 不知布局,不足语战略;不知中局,不足语战术;不知残局,不足语战斗,三者缺一焉,不能善其事也。 言简而意赅,可谓至理名言,道尽棋中三味。 雷振东自从组队参赛以来,历经多番大战,自感棋力大增,对象棋中的道理也有一番感悟,但绝无此书中所言这般清晰透彻,条理分明,以过往的棋局应证,胜负得失无有不中。 书中形容象棋各个子力的风格:车如长城,如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仕相纷飞,似精寒之雁阵;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 语言优美,比喻形象,真像一片华丽的散文,读之叫人如沐春风,回味无穷。 又说:车之至重,可轻如鸿毛;兵之至微,可重如泰山;一相之飞,可撑半壁;一将之闲,可定全局。点线交替,远近推移,轻重取舍,因势而异。 这般精辟独到的见解,若不是棋艺造诣与文学境界俱臻上乘之人,如何能总结得出。 雷振东仔细体会,不觉自惭形秽,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粗鲁的厮杀汉,虽然晓得一些争斗厮杀的方法,但是对象棋弈道的领悟还是太浅薄了。 他决定了,一定要把这本书认真读完,化成自己的东西,届时对象棋的理解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