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笑着说:“你要来我就在家里等你们,刚才买了菜回来。平时会去关系好的朋友家玩,一般都在家里看书,不出去串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事,去人家家里玩,影响人家。” 乔燕笑着说:“阿姨是知识分子,喜欢看书。” 黄老师兴奋地笑了:“一辈子跟书本知识打交道,教书育人。你们年轻人是记者,从事文学工作,我们都是知识分子。” 乔燕笑着说:“小陈经常在《晚报》发表散文,还在上面连载小说。阿姨看到了?” 黄老师兴奋地笑着:“看到了。小陈不错,文学素养好。乔燕的文学素养也好,只是侧重纪实文学。” 黄老师家在三楼,陈奕和乔燕把自行车放在楼下锁好,跟黄老师上楼。黄老师的家也是普通家庭之一,客厅的家具少,有餐桌和几把椅子,有台电视机,装修朴素,简单,但是墙上的字画散发出书香世家气息。黄老师说爱人在家休养,身体有病,很少外出。 陈奕又想到发生在崔老师身上的事情,这次不会想到把黄老师介绍给刘新,当然,如果黄老师的家人跟刘新交朋友学武术可以。 黄老师叫陈奕和乔燕坐着玩,她给他们泡茶,家里的情况不好,没有纯净水。 陈奕和乔燕坐着玩,乔燕拿出录音笔录开始录音,把录音笔放在坤包里面。陈奕拿着手机拍照。 黄老师轻声笑了:“小陈是本地人?爸妈在哪家公司?” 黄老师泡好三杯茶水坐下来,乔燕和陈奕一直在外面骑车办事情,虽然刚才喝了点茶水,现在仍然想少量饮茶,喝茶和散烟抽烟也是交友的方式。 陈奕笑着自我介绍,黄老师是文化人,而且年纪大了,陈奕没有隐瞒家里的大部分情况,只是没说没必要说的。 黄老师听完笑着说:“条件可以。也是普通家庭子女。但是你和你姐现在的条件好。也要自己奋斗发挥。” 陈奕笑着说:“我姐夫是富二代。她的情况比我好得多。” 乔燕也兴奋的听着。 黄老师好奇地了解陈慧的情况,陈奕简单地说了下。乔燕微笑着听陈奕说话,在黄老师面前,她保持冷静,没让黄老师看出她跟陈奕的那种关系。 黄老师慈祥地笑着说:“你姐夫的条件好,我也听说过新悦家具厂和曾悦。家具厂是知名企业,曾悦是知名人士。想不到他还是富二代,条件不错。” 乔燕也兴奋地说:“陈奕姐夫的条件好。家里爸妈有本事,他也有本事。黄阿姨,听说叔叔身体不好?” 黄老师脸色平静下来:“他的身体不好,有病。” 陈奕还是看乔燕跟黄老师交谈,乔燕知道陈奕等待什么,没有让他失望:“叔叔有什么病?好像是尿毒症?” 黄老师表情严肃:“他是尿毒症。我有个朋友,他的老伴也是尿毒症,家人不想给她治疗,她想活。” 乔燕和陈奕感觉心冷,感觉有的亲情冷漠,感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至上,也感觉到人生的残酷。陈奕看下乔燕,很想去黄老师的朋友家看下。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朋友也是尿毒症?” 黄老师礼节性地笑下说:“是的。家里本来钱不多,有尿毒症情况更严重。” 乔燕笑着说:“阿姨,叔叔在哪里?” 黄老师笑着说:“他在休息,早上起来出去活动了下,回来感觉不舒服,吃了饭出身汗水,没有注意感冒了,就去床上休息。” 乔燕是年轻女子,不方便探视,陈奕也觉得没有必要:“阿姨和叔叔年纪都大了,平时要注意身体健康。” 黄老师笑着说:“谢谢,我们平时很注意。”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女儿经常回来看你?” 黄老师笑着说:“她有自己的事情忙。家里有病人,积蓄不多,女儿的压力也大,我们尽量不给她添麻烦。” 乔燕笑着说:“阿姨结婚的年纪大,生孩子的年纪也大。” 陈奕好奇地说:“阿姨还在教书?” 黄老师笑着说:“退了。我工作几年才结婚,结了婚一直没要孩子。他的身体不太好,年轻的时候要忙事业,我快满三十岁的时候才生孩子。”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女儿也二十多了。” 黄老师笑着说:“女儿有二十五六了,也是大龄女子。” 陈奕和乔燕忙笑着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结婚晚,阿姨的女儿年纪不大。” 黄老师开心地笑了:“女儿想趁年轻忙事业多挣些钱。没有急着结婚。谈了几个男朋友,听说家里有老人生病,而且家里没有多少钱,都吹了。”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女儿从事什么工作?” 黄老师笑着说:“她在化妆品公司当管理人员,经理。本来在厂里上班,她觉得厂里只有固定工资,家里有病人需要钱治病,就出来打工。她是大学生,为了家里的开销舍得吃苦,老板觉得她有能力,就提拔她当经理。” 陈奕和乔燕觉得黄老师的女儿不错。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女儿有本事。” 黄老师笑着说:“有什么办法?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为了事业奋斗,没有注意身体素质,以后发现身体不行了,已经晚了。” 陈奕和乔燕笑着说:“只是叔叔的身体不行,阿姨的精神状态很好。” 黄老师笑着说:“我的身体还可以。叔叔年轻的时候要结交朋友,没有断过烟和酒,生活无规律,偶尔生病也不注意,哪知道后来会患上尿毒症。真是想不到的天灾。” 黄老师的神色变了。 陈奕和乔燕能想象到疾病折磨的痛苦:“阿姨,叔叔有退休工资?” 黄老师说:“他的退休工资不够自己用。因为身体有病,退得早,工资就少。” 乔燕提出参观每个房间,黄老师欣然答应,带她和陈奕去每个房间看,乔燕和陈奕看的同时也拍照片。黄老师家每个人都有收入,因为有病人的缘故,经济拮据,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跟得上时代的电器。跟崔老师家的情况一样,这是疾患带来的贫穷。 卫生间的空气好,卫生也做得好,让人想到房子的主人是老师,文化素养好,特别爱干净。 乔燕想用卫生间,黄老师和陈奕站在外面聊天等她。陈奕想到宋倩的家里也困难,乔燕可以去采访宋倩?加上宋倩要给他谈许友的事情,也许到时候可以一起办好?不知道乔燕对宋倩有没有兴趣? 乔燕很快出来,又去卧室看,卧室的床是普通木床,床上用品也简单,床上躺着个老人,老人看到他们微笑着轻声说欢迎。 乔燕和陈奕忙笑着问好:“叔叔生病了,休息下。” 老人笑着谢谢,要老伴陪陈奕和乔燕玩。从卧室出来,黄老师去做饭:“家里有病人,要按时吃饭。” 陈奕和乔燕去厨房看黄老师做家务,黄老师跟每个知识分子一样,爱惜卫生,厨房里的所有用具都放得整齐有条理。 黄老师留陈奕和乔燕吃饭,乔燕笑着告辞:“谢谢阿姨,以后有时间又来玩。你们的女儿回来了又来玩。” 黄老师兴奋地笑了:“小乔想采访我们女儿?” 乔燕笑着说:“想。阿姨家的情况特殊,我想看下她作为你们的女儿有什么想法。” 黄老师哈哈笑了:“她有空回来的时候我给你们打电话。” 乔燕笑着说:“阿姨的朋友也是这种病,家人不想给她治疗,有机会我们想去采访。” 黄老师笑着说:“可以带你们去。但是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你们要理解他们。” 离开黄老师家,陈奕和乔燕推着自行车回去,乔燕问陈奕饿没有?他说饿了。 乔燕笑着说:“帅哥才毕业,会自己做饭吃?” 陈奕笑着说:“我要写作,做饭都是刘玲的事情,她要我多写点散文和小说,多挣点钱。她暂时没有办法多挣钱。” 乔燕笑着说:“刘玲很聪明。是个贤妻良母。值得你爱她。” 陈奕笑着说:“我和刘玲算得上为了爱情走到一起生活。” 乔燕的脸色红了,短时间内没有说话。 陈奕想到什么马上说:“我跟她在一起,也是看到她的能力,如果她只是单纯漂亮,我不一定追她。人品方面刘玲基本经得起考验。” 乔燕认真地说:“你相信她?” 陈奕哈哈笑了:“天底下有很多男人,我是其中一个,还有比我更优秀的同龄人。我相信刘玲跟我恋爱的时候考虑过别的男人。我理解她的想法,如果她跟别的男人走,我会答应。” 乔燕说:“你知道刘玲也跟别的男人关系很好?” 陈奕说知道,回忆刘玲跟郑浩的友情说:“我一直怀疑刘玲也等他,但是最后刘玲还是选择我。” 乔燕说:“为什么?” 陈奕笑着说:“你能想到吗?” 乔燕说:“我才听说,没有时间分析。而且我不了解刘玲,无法正确分析。” 陈奕笑着说:“因为我比郑浩多了文学修养,不但能当记者,还可以给厂长当秘书,又能写书赚钱,比郑浩强多了,所以郑浩向刘玲表白的时候,刘玲选择我。” 乔燕哈哈笑了:“其实,每个大学生都能写书赚钱,只是我们搞文学的理论知识多点。” 陈奕赞同:“其他专业的只考虑毕业找个收入多的工作,能自己创业更好。” 乔燕笑着说:“很多大学生想创业,但是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还是只能打工。成为顶尖人才的大学生并不多。” 陈奕笑着说:“我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作家富豪。” 乔燕咯咯笑了:“我支持你!” 陈奕提起宋倩的事情:“她失去工作,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完全靠打工打杂维持生活,她跟老公的关系不好。情况很典型。你愿意去采访她吗?” 乔燕认真地问:“她跟老公的关系不好,离婚没有?” 陈奕笑着说了宋倩跟许友的事情,乔燕知道许友是罪犯:“怎么会爱上罪犯?” 陈奕笑着说:“好像宋倩还没有放弃许友。我认为还是为了那段感情,那段跟许友同床共枕的感情。” 乔燕说:“为了有男人陪伴而跟犯罪分子走到一起生活。但是又为了物质财富,而没有跟老公离婚。” 陈奕嗯了声:“你想到了。” 乔燕说:“许友不是本地人,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口才好,没有钱,甚至没有人脉,也是靠打杂维持生活。许友跟宋倩的老公比,宋倩肯定选择廖云,但是又希望许友陪伴她。” 陈奕哈哈笑了:“形成了三角恋爱。她处于矛盾之中。” 乔燕说:“可以去采访,看下她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陈奕又说了宋倩的个人爱好,乔燕笑着说:“宋倩是个五毒俱全的女人。如果她有事业,有钱,她的爱好正当。富婆都喜欢打牌赌钱,也是拉拢朋友的手段,打牌的时候送钱给需要的朋友。当然有些人会利用打牌赌钱赚一把钞票。” 陈奕笑着说:“我也知道那些事。” 乔燕说:“宋倩没有钱,她打牌赌钱是为了赢钱。” 陈奕同意乔燕的看法。乔燕笑着说:“她的形象不好,可以采访她,她也是贫穷但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市民。” 陈奕笑着说:“她现在的工作不错。她以前也是服装超市的导购,不知道怎么出来了。” 乔燕惊讶地说:“她还在服装超市做过?” 陈奕笑着说:“是的,宋倩的经历简单,但是她的口才很好,现在很多行业都需要她这类人,可惜的是她没有文凭,又被很多行业排斥。” 乔燕哈哈笑了:“英雄没有用武之地。” 陈奕笑着说:“你听我说了宋倩的事情,可能对她没有兴趣了。你可以选择不去。” 乔燕说可以去看下,没有时间就算了。对于纪实文学作家来说,对于记者来说,最好还是亲自去考察,不能把没有核实的事情当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