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又是李秋?
李秋好不容易说清楚红薯,终于带着众人,从田间回来。 “老李,大唐,真的有这么难吗?” 李秋知道,老李在大唐必然有不低的地位,又忧心百姓,所以才如此看重红薯。 因此,他并没有阻挠,大方的将红薯送了出去。 这样就可以借助老李的手,让朝堂推广红薯,多养活些百姓。 李秋的疑问是,大唐的情况,到底有多艰难。 李二听到李秋的话,不由一阵沉默。 大唐难吗? 难!太难了! 外部,有突厥肆虐,屡屡侵犯关中,残杀百姓。 内部,有世家大族制衡,把持土地粮食各种材料,普通百姓饥寒交迫,挣扎在生死边缘。 就连李二的朝堂,别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如云,李靖,李勣、秦琼程咬金等猛将如雨。 但下面的中坚官吏,郡守县令这些,却无比匮乏。 整个大唐,读书识字的全是世家之人,用他们地方就沦为世家的自有地,不用他们,就皇权不出长安! 李二的难处,简直数不胜数! 而大唐的国库,更是空空荡荡,老鼠进来都得饿着回去! 这样的大唐,怎能不难? 李二和众人神色凝重,唉声长叹。 “唉!” “大唐百废待兴,谁不难啊?” 李秋听着李二的解释,不由心生怜悯。 他以为,大唐盛世,还有李二这样的明君,虽然虚弱一点,应该不止于此。 但不想,此时的境况,竟然艰难至此。 李秋拍了拍李二的肩膀,安慰道: “别灰心,都会过去的!” “大唐盛世,终究会到来的!” “上面还有陛下和一众贤臣呢,老李你就别操这个心了!” 李二顿时纠结起来,这话虽然是夸赞他,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说到底,担子不还是落到他李二身上? 李秋见李二愁苦的神色,一把搂过他的肩膀。 “走了,老李!” “你难得来一趟,还带着这么多朋友,一起去喝一杯?” 后面的长孙无忌等人,见此也不由咋舌。 虽然知道陛下平易近人,但被这么年轻的小郎君,叫做老李,还勾肩搭背,总是不太好吧? 而知道一切的杜如晦,则更加纠结:“陛下和李秋,不是父子吗?” “怎么处成兄弟了?” 不管众人怎么想,李秋还是拉着李二,都进院子里。 这么一大票人,喝酒也不容易。 因此,李秋想了想,直接招来丫鬟小翠,跟他吩咐: “小翠,你去准备炭盆,将羊肉都拿来!” “今天我们吃孜然烤羊肉!” 小翠去安排吃食,李秋则亲自去地窖里取酒。 只留下李二等人,好奇的四处张望。长孙皇后也站在花丛里,一脸笑意。 此时,一个清脆的童音响起。 “娘!” “抱抱!” 却是长乐和王婉两个小丫头,从外面玩了回来。 她一看到长孙皇后,便欢喜的扑了过去。 长孙皇后一把抱起长乐,看着她活泼的模样,开怀 大笑。 “好好好!” “你在这儿乖不乖?最近学了些什么?” 长乐一听,顿时得意起来。 “长乐可乖了,师父教的东西,我一学就会!” 她张开小嘴,得意的开始炫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长乐和王婉清脆的童音,不断背诵,十分欢快。 然而,长孙皇后却越听越惊奇。 长孙无忌等人更是直接凑过来,神色极为郑重。 “这……这是什么诗篇?” “我怎么从来没听过?” 他一边说着,一边沉思,口中喃喃自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文字,这意境……” “妙啊!用这诗文给孩子开蒙,妙不可言啊!” 长孙无忌摇着脑袋,不断品味。 而魏征等文臣,也越听越沉醉。 李二更是心思百转,整个人待在原地不动。 “诗文……” “开蒙……” 这一瞬间,李二浑身如被电击,眼神大亮,像是一轮明灯。 这样的诗文,不仅意境深远,道理分明,更十分易学。对于刚开蒙的孩童,简直再合适不过。 若是整个天下的孩童,都学习这首诗文…… 李二不敢再想,只觉看到无数人才涌现,报效大唐。 “长乐,这诗文,是谁教你们的?” “是哪位大贤所作?” 长孙无忌等人也瞪大眼睛,静静期待着。 能够写出这样的诗文,绝对是大贤,文章盖世,智慧超群! 长乐看着众人郑重的表情,被吓了一跳。 “父皇……” “这诗文,名为《千字文》!” “是师父亲自写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教给我们的!” 李二浑身一震,似乎不敢置信。 “李秋?” “又是李秋?” “他……他不仅懂得医术和工匠锻造,带来红薯,竟然还有如此文采?” “这这这……” “这难道真的是天生圣贤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