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战前的双方 元祐元年三月戊辰(十一)。 交趾思琅州知州刘引之子刘奇再至西平州,面见章惇,并献上带来的思琅州舆图、户籍册以及交趾所赐思琅州知州、刺史等官印。 刘奇将这一切献上,就恭敬的跪在章惇面前:“蛮荒之人不识天命,不知大义,幸相公亲临教抚,使我思琅州上下,顿觉大义所在……乞归大宋,永为宋臣!” 章惇笑意盈盈的上前,扶起了刘奇,道:“汝父子能知朝廷大义所在,幡然醒悟,率众归明,朝廷必不会亏待汝等。” “吾将上表天子,册封汝父为思琅州知州、羽林将军、思琅州刺史。并封汝为三班借职。” 刘奇大喜过望,立刻再拜:“臣父子寸功未立,便已蒙相公如此厚爱,朝廷恩德深如海呀!实不知该如何报答!” 说着,眼睛都红了起来。 这些边境上的侗溪土司,历代以来有奶就是娘。 或者简单点——谁强,他们帮谁。 在熙宁南征后,大宋王师打出了赫赫威名。 如今,大宋西军再次出现在边境上。 章惇又怀柔招降,甚至许诺了表奏其家族依旧世袭原职,同时朝廷还将大大封赏的政策后。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现在不止刘家已经完全倒向了大宋。 在另一侧,和廉州、钦州接壤的交趾苏茂州知州张训,也遣其子张茂到廉州,献表称臣,表示——我们早就盼着王师打过来了!我们和交趾人不共戴天啊!请王师早早发兵,将我们从交趾贼的残酷统治中拯救出来。 而在昨天,另一位交趾北方大族,交趾门州刺史王静,也派了代表到了西平州,表示——相公,我们王家早在大宋太祖的时候,就想内附了,乞永为宋臣,只要天子册封俺们当门州刺史、知州,俺们就一心一意跟着大宋走。 至此,宋、交边境上,交趾人设置的五个边境羁绊州,有三个在开战前就已经倒向了大宋。 只有七源州、广源州,还在忠于升龙府。 交趾边境门户顿开。 思琅州刘家是第一个献上舆图、户籍的家族。 章惇扶起刘奇,柔声道:“刘三班,一路辛苦了。” “且先下去休息吧。” 一个三班借职,章惇自己就可以除授。 这是他的权力! 刘奇大喜,道:“恩相在上,请受末将一拜。” 呦! 还是个会打蛇随棍上的主。 章惇笑了起来,没有否认对方的称呼。 毕竟,他除授的人,不就是他的门生吗?叫他一声‘恩相’理所应当。 把刘奇安顿下去,章惇就来到了白虎节堂。 他到的时候,狄咏、苏子元还有田仕儒等人,正在一个被制作好的沙盘前,推演着敌我态势。 这沙盘是燕辰带来的几个工匠,在来到西平州后,通过询问当地土司、商贾制作而成的。 虽然可能不详细,但大体地理地势和敌我情形是明确了的。 对宋军而言,有了这沙盘,战前就可以尽量的推导敌我态势,同时在心中对当地地理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章惇走进来,所有人集体行礼:“恭迎大帅。” 章惇点点头,走到沙盘前,命人将带来的刘奇所献的思琅州舆图送去给那几个匠人,以便丰富沙盘细节。 做完这个事情,章惇就看着沙盘上的情形,上面已经被狄咏等人插好了一面面小旗帜,显然他们刚刚已经又推演过一次战事了。 代表着大宋主力的御龙第一将的旗帜,已经插到了交趾七源州和广源州的背后——北件城,截断交趾太原和七源州、广源州之间的联系。 于是,整个交趾北方,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这个突出部,就像一块点心,落入了大宋土司们的合围和围殴中。 御龙第一将加上苏子元的邕州兵马两千,田仕儒的思州兵马一千五,以及广西本路精选出来的精兵两千,则将在北件对付来援的交趾主力。 交趾兵出太原向北,必须走北件。 这就是逼迫交趾主力,与宋军决战。 从而一战消灭掉交趾驻防在太原的主力。 不夸张的说,只要打赢了北件战役,交趾北方的战事就将结束。 广源州的杨家、七源州的李家,能拥有的兵力是有限的,作战决心也是有限的。 一旦其陷入围困,同时宋军再将交趾援兵的统兵大将的脑袋,悬挂起来。 他们自然会投降。 章惇看向狄咏,道:“根据多方消息,交趾李乾德已遣其太尉李常杰出镇太原,为江北诸州节度使。” “其麾下兵将,已有两万余!” “再征发青壮民夫,其军势可达数万。” “若其从太原,全军而来,将军有信心在北件将之击败吗?” 狄咏抬起头,自信无比:“经略相公旦请放心,我军已经准备妥当。” “末将与苏知州、田巡检都已经商议好了。” 说着,他在沙盘上,开始讲解其他和其他大将商议好的作战部署。 狄咏老于阵战,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履历。 而且,还接受过当今天下烈度最高的沿边地区的军事考验。 自然他的布置极为细致。 连预设的战场,都选了好几个地方。 章惇听着,眼睛渐渐亮起来。 他是知兵,知道狄咏等人的布置和安排都很合理,也很恰当。 只是…… “我军兵力,不过万余,交趾若全军而来,兵力够吗?” “此外,刘引、张训还有王静等人,都说交趾太尉李常杰此番率军屯驻太原,还带来了象兵,据说有战象二十头。” 章惇皱起眉头来:“不好对付啊!” 章惇没有见过大象,但他听说过,汴京的玉津园在太祖、太宗和真庙时代养过大象。 传说大象巨大无比,力大无穷,发起怒来等闲十来人根本拦不住。 交趾人用来作战的战象,只会比玉津园里驯养的大象更大、更强、更厉害。 若其结阵冲阵,恐怕很轻易就能撕开一条步军的防线。 狄咏笑了起来,他对章惇道:“请经略相公放心,御龙左直就是官家亲自派来对付交趾人可能出现的战象的奇兵!” “嗯?”章惇不太明白了。 御龙左直是护卫燕辰的军医们的卫队。 这些天来,也一直呆在燕辰屯驻,专门作为后方伤兵疗养的永平寨。 章惇去看过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特别是寨中改造好的伤兵院,还有培训的女医户都有着深厚印象。 但御龙左直的那一百多人? 章惇就记得他们每天都会在永平寨的空地上,拿着一些装满了石头的陶罐练习投掷。 比拼谁丢的更远、更准。 燕辰甚至会给那些丢的远、丢的准的人发赏。 章惇看的莫名其妙,但燕辰告诉,这就是御龙左直在战场上唯一要做的事情。 这让章惇很不解,但也没有多想。 毕竟御龙直嘛,总是有很多怪癖的,也没有人能管得了他们。 可如今,听闻这些御龙直还是专门对付战象的奇兵? 章惇有些不太相信。 他们怎么打战象? 靠丢陶罐吗? 但考虑到御龙直的特殊性,还有狄咏透露的信息,章惇没有多问。 …… 交趾,太原城。 这里是交趾在富良江以北最大的军事据点,也是交趾统治江北的核心,同时还是江北和升龙府最近的地方。 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多里。 换而言之,越过太原,就可以横渡富良江,兵临升龙府。 故此,交趾人在此建立了坚固的城防,同时常年屯驻了数千军队。 随着李常杰来到太原,并在这里,设立‘大越国江北行营大总管’幕府。 太原城也变得喧哗、拥挤。 李常杰带来的两万多交趾军队,将整个城市挤得水泄不通。 无数骡马,在城市内外,日夜喧哗。 李常杰此刻,正在带着来太原城与他商议对策的广源州知州杨景通巡视着战象营。 二十多头战象,威风凛凛的在象兵的指挥下,排列成一排。 这让李常杰充满了安全感。 上次战争,交趾也投入了战象部队,但只有不到十头。 而且还是在决里隘那种不适合战象部队作战的地方,但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度让宋军产生恐慌,可惜却被宋军统帅郭逵找到了弱点,集中了大量神臂弓和床子弩,对准战象进行攒射。 当场就射杀了四头战象,其他战象惊慌失措,返身践踏了大越的部队,导致大越防线全线崩溃,决里隘失守。 这次,李常杰吸取了教训。 他绝不会再将宝贵的战象部队,投入到那种会被宋军神臂弓和床子弩集火的狭小地带。 他只会在平原上,投入战象。 二十头战象,足够正面撕开宋军的防线了。 一雪前耻,就在此战! 只要击破宋军…… 李常杰舔了舔舌头。 但跟着李常杰的杨景通,却充满了不安。 “太尉,北朝此番来势汹汹,下官实在是惶恐啊……”他试探着说道:“下官不过草芥之躯,不如请朝廷将下官交出去,交给北朝,换取北朝退兵?” 在听说了北朝西军南下,还有执政出镇广西后。 又听说了侬智会、侬盛德等侬家人在拼命训练侗丁,组织军队的事情后。 杨景通就已经明白江北各州,谁都能投降。 独独他广源州杨家不能降。 降了也是死。 所以杨景通最害怕的就是升龙府被北朝的动作吓坏了,将他交出去当替死鬼。 而这是升龙府的那些文官们做得出来的事情。 十年前的战事后,升龙府里的文官们就吓坏了。 面对北朝,怯懦无比。 若只要交出他杨景通就可以保太平,杨景通毫不怀疑升龙府立刻就会将他交出去。 李常杰回首看了一眼杨景通,道:“当今天子圣明,岂会因北朝一言,而将知州这样的忠臣交出去?” “况且,北朝贪得无厌,乃豺狼之国,毫无圣人之教。” “若不能击败北朝寇兵,我朝永无宁日!” 北朝那个使者,李常杰已经审讯了好几次了。 那确实是个硬汉子。 受尽酷刑,也不肯透露北朝统帅是谁?执政又是谁?南下的兵马有多少? 但北朝小皇帝开出的条件,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李常杰也不敢忘记。 交出劫掠归化州,掠杀边民的杨景通,交出那个写诗诋毁北朝先帝的不知名诗人,交出他李常杰。 同时,要遣使赔礼道歉,并每年贡稻米五十万石与北朝作为赔款。 这哪里是来息事宁人的? 就是来搞事的。 而且,李常杰相信,哪怕大越答允了这些条件,也于事无补。 豺狼一样的北朝,必然得寸进尺。 也正是因为知晓这个,天子才能力排众议,决意遣他率军北上抗敌。 杨景通听着李常杰的表态,总算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他立刻表态:“天子恩德,臣景通没齿难忘,愿为大越赴汤蹈火!” 一旦开战,广源州首当其冲。 他和他的家族,哪怕是想跑也跑不掉的。 所以,他看向李常杰,拱手问道:“未知太尉,能否从太原城中,调一部分大军,屯驻广源?” “比如说一万人……” 李常杰横了他一眼。 他麾下的经制之军,总共就不到三万。 分出去一万,就剩下两万了。 一旦宋军不顾广源州,直扑太原而来,这太原城城矮墙破,如何守得住? 他必须在手中,保持一支兵力足够的军队,随时应对北朝大军。 杨景通被李常杰瞪的发毛,只能弱弱的道:“五千呢?” 李常杰还是不说话,只是看着他。 杨景通只能哀嚎起来:“两千总该给吧?” 广源州的侗丁现在都已经动员起来了,拼凑出了一两万多人马。 可是这些人来自各个侗,其中好多侗都和侬家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真正信得过的,肯给他杨家卖命的也就那么两三千。 一旦开战,杨景通担心万一自己的嫡系受到重创,那么其他人就可能割了他的脑袋,去北朝那边换赏赐。 所以,他只能来太原城求兵,求一支可靠的兵马,作为督战队,弹压其他人。 不然广源州根本就没法守。 李常杰也知道杨景通的难处,只能叹息一声道:“老夫只能给知州一千五百人。” “多了实在无法调动。” 没办法,现在北朝那边一切都在迷雾。 连对方来了多少西军?统帅是谁?那个坐镇广西统筹内外的执政是谁?都根本不知道。 李常杰只能靠猜,靠揣测,也只能尽最大可能得保持警惕。 若北军势大,实在不行,就卖了边境各州,甚至退守富良江,撑到雨季,等暴雨劝退北朝的兵马。 反正,上次战争已经表明了一个真理——北朝的西军虽然厉害,但他们害怕暴雨,害怕瘴疠疾病。 尤其是疟疾,他们根本没有抵抗力。 一旦感染,就是一营营的死。 所以,升龙府中才有——干脆弃守江北,退保富良江,坐看北兵为暴雨、瘴疠所伤的议论。 打不过,我们还熬不过吗? 不过,李常杰不服,天子也不愿就这样窝囊的退兵。 …… 永平寨。 燕辰正在宴请着,当地的土司和土司们带来的巫医们。 酒足饭饱之后,燕辰就对众人说道:“王师即将南征,但交趾密林多瘴疠,恐害士卒性命。” “愿请诸位长者,教我等瘴疠之方!” “若确实有效,在下必将上奏朝廷,为诸位请功!” 说着他就恭身再拜。 这已经是他在来到永平寨后,宴请的第七波当地土司、巫医了。 为的就是,向他求取他们部族之中,治疗各种瘴疠疾病的方法。 别管有没有用。 先搜集起来,做好准备。 这次南下,天子也从御药院,拨给了大量的药材。 同时,军营灭蚊工作,和要求军队特别是作战主力的御龙第一将必须饮用烧开后的凉白开,也是燕辰一直在做的事情。 从汴京出发后,他和他率领的军医、御龙直们,就是御龙第一将的军法官。 就管着灭蚊、杀蚊以及军营将士饮水安全。 到现在,已经基本让军队形成了习惯。 在燕辰的请求下,酒足饭饱的土司和巫医们,纷纷献上了他们侗中预防、治疗瘴疠疾病的各种偏方、方法,同时也提供了很多防蚊、灭蚊的办法。 燕辰立刻命人一一记录下来,并交给军医们去验证。 偏方主要看有没有毒。 防蚊、灭蚊的法子,则当场就可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