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两百二十八章别人家的孩子当日,在上京临潢府的元和殿。 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奚人甚至渤海人,都被南朝的条件惊到了。 岁币交子化,神话一样,就变成了三百万贯铜钱? 所有人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疑问。 “会不会是南朝人在企图骗我们?” 马上,这个猜测就被人推翻了。 “他们敢吗?” 是啊,南朝敢吗? 不敢的,至少到现在为止,南朝不敢! 所以,南朝图什么? 就算是他们的皇帝年纪小不懂事,大臣难道也都傻了? 所有大臣,乱哄哄的议论起来。 耶律洪基看着,终于忍不住咳嗦一声。 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毕竟,耶律洪基已经在位三十年了。 虽然中间经历了耶律重元、耶律乙辛之乱。 但三十年的天子,威权早已深入人心——大部分大臣,在他即位的时候,无论南面官还是北面官,都还未曾踏入仕途,甚至只是一个孩子。 “不管南朝想耍什么花样!”耶律洪基看向所有人:“都答应下来!” “朕才不管他们的想法!” “朕只要钱!” “撒懒……”耶律洪基看向耶律迪烈:“拟旨给耶律琚、王师儒,南朝条件只要不过分,就全部答应……” “南朝人印交子也好,印其他什么东西也罢……” “大辽只要有三百万贯可以花费的铜钱,就统统答应……下月朕天安节,南使来朝,便将一切定下!” “明年起,依新约行事!” 耶律迪烈出列拜道:“臣遵旨!” 耶律洪基于是看向那些一个个看着他,如同饿狼般的北面贵族们,他知道,若真能有每年三百万贯的铜钱可用。 那么,这笔钱恐怕就将成为他,甚至是太孙延禧将来最大的臂助。 因为钱,可以换来忠诚! 耶律迪烈,却想起了一个事情,他问道:“陛下,倘若南朝请求我朝对西虏施压,甚至一起出兵?” 耶律洪基大笑起来:“每年三百万贯……” “南朝真肯给的话,为何不帮他一把?” 南朝只要保证一年三百万贯的孝敬,大辽有的是炮灰可以派去威慑西虏。 正好,草原上的阻卜人,最近似乎数量有点多。 其他契丹北面贵族和奚族的贵族们,也都纷纷点头。 一年三百万贯的进账确实足够买大辽友情帮忙牵制一下西虏,甚至帮忙打一仗了。 耶律洪基的弟弟耶律和鲁瀚更是拍案而起:“若南朝真给了三百万贯,臣弟请愿亲将先帝宫帐军至西京大同府,威慑西虏,迫其臣服!” 延庆宫,就是契丹语中的窝笃荡斡鲁朵,意为:孳息宫,乃是兴宗的翰鲁朵,也就是宫帐军。 宫帐军是辽国特色,每一代辽国天子、临朝太后,都有自己的宫帐军。 其实是大唐的禁卫军翻版。 只不过辽人吸取了大唐禁卫军即位法的教训,每一代皇帝、太后掌权后都会建立属于自己的翰鲁朵。 皇帝、太后去世后,他们的翰鲁朵就成为守卫帝陵的军队,以及下一代天子关键时刻的底牌。 按照契丹人的传统,最小的儿子,继承宫帐。 自然,延庆宫是耶律和鲁瀚及其子孙的财产。 而先帝两次兵败贺兰山,素来被耶律和鲁瀚视为奇耻大辱! 只是…… 耶律洪基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说道:“阿撵不必激动……” “朕会命撒懒将兵去大同府……” 耶律重元、耶律乙辛之乱后,耶律洪基对宗室的信任从盲信,变成了现在的猜忌。 怎么可能给耶律和鲁瀚机会? 但,耶律和鲁瀚手中的延庆宫宫帐军,却是他必须拉拢的力量。 所以,耶律洪基安抚道:“阿撵且安心,若果然要用兵西虏,朕将以阿撵为先锋……” “若可破西虏,元昊、凉祚之棺,可由阿撵掘之,也可由阿撵将他们的首级带去庆陵,祭奠于父皇陵前,告慰皇考神灵!” 耶律和鲁瀚听到这里,才终于拜道:“多谢陛下!” 他知道,耶律洪基只是在骗他而已。 耶律洪基根本不可能出兵的。 派耶律迪烈去吓唬一下西虏,就算应付了事。 …… 元丰八年八月壬午朔。 在吕公着和张方平的直接干涉下,经筵官们终于将相关的书目确定下来。 初步拟定,是以儒家经典《礼记》以及从李觏的《皇佑续稿》、《皇佑后集》之中挑选出来的文稿十一卷,定为御书书目,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讲邓润甫,为其名之《盱江先生集》。 《礼记》以范纯仁、吕大防主讲,程颐、吕希哲辅讲,苏辙、范百禄次讲。 《盱江先生集》以邓润甫主讲,范纯仁、吕大防辅讲,程颐、范百禄次讲。 程颐、苏辙、吕希哲、范百禄等经筵官,则被两宫授命,整理仁庙庆历至嘉佑时代的言行、法令,定为《元佑御书》,命在明年春二月之前敬呈御前,以备天子读书——这是吕公着的提议,而吕公着则是接受了来自陈州的司马光的建议。 忙完了这些事情后,两宫就拿着定好的《盱江先生集》,到了福宁殿。 赵煦这个时候,正好在御花园里看书。 见了两宫和两宫身后的内臣们手上捧着的书册,赵煦心知肚明是个什么情况。 于是,小跑到了那些内臣面前围着他们转了一圈,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这下儿就有书看了!” 两宫都微笑起来,向太后更是无比欣慰,也无比心疼——这孩子太懂事,太好学了! …… 兴庆府。 来自汴京的奏报,终于送到了兴庆府的西夏皇宫中。 西夏梁太后的身体,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不适,已经不能再正常处置国政了。 国相梁乙逋,开始全面掌权。 秉常完全是靠着仁多家的全力支持,才能在这宫廷中有着自由活动的空间。 所以,当秉常知道,汴京的使者发回报告,赶到皇宫的前殿时,大臣们都已经从殿中次第离开。 只有国相梁乙逋,站在宫殿前,等候着他。 “国相……”秉常怒气冲冲的质问:“使者回报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等朕来就做了决定?” 梁乙逋笑了:“兀卒做的了决定吗?” 秉常看着梁乙逋,咬着牙齿道:“朕为何做不了?” “很好!”梁乙逋将那封奏报丢到了秉常面前:“那么兀卒乾坤独断吧!” 说完,他就带着梁家的亲卫武士直接从秉常身边走过。 气的秉常颤抖着手,指着自己的表哥兼大舅子:“跋扈……跋扈权臣!” 可奈何,他对梁乙逋完全没有办法! 梁乙逋和他那个死去的父亲梁乙埋,吸取了当年没藏家覆灭的教训。 大肆蓄养死士,笼络宫中禁卫。 这皇宫上下,几乎都是梁家的人。 秉常若非现在身边随时跟着一支仁多家的禁卫,便是在这个宫里面,也没有自由活动的可能。 梁乙逋回过头,看着秉常,叹了口气,道:“兀卒,若无臣父子,大白高国早就灭亡了!” “臣和臣先父,为了大白高国,流血又流泪,兀卒缘何如此猜忌?” “难道要逼臣效司马昭之事?” 这是事实! 大白高国,能维持到今天还不倒,全靠了他爹梁乙埋和他的苦心维持。 不然早就四分五裂了! 说完,梁乙逋拂袖而去。 脑海中,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方才殿上议论的时候,一个忠于他的贵族,悄悄的和他说的话——南蛮的条件,倒也不是不能答允…… 只消南朝册封国相为夏国王…… 那个人的话,自然是被梁乙逋立刻打断。 但是,现在,却又如魔咒般在梁乙逋脑子里回荡。 当然,梁乙逋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国中,嵬名家的权贵和仁多家、禹藏家等势力,绝不会认梁家,梁家也没有能力打赢内战。 便是国外的压力,也足够让他清醒。 北朝、南蛮,都绝不会让梁家篡了嵬名家的帝位! 只要他敢做篡国的事情,南蛮的赵官家、北朝的耶律家…… 会联起手不惜代价也要将他挫骨扬灰! 正是这个原因,当年,他父亲才只敢囚禁秉常,斩杀秉常任用的汉臣。 连废秉常都不敢做。 …… 秉常捡起被梁乙逋丢在他面前的奏疏。 他打开一看,整个人如蒙雷击。 南蛮欲以三百万贯岁币,与北朝联手夹击? 这……这…… 秉常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的脑子嗡嗡嗡的响着。 这个时候,殿中走出来一个戴着桃形金凤冠,身穿着对襟窄袖拖曳连衣红裙,捧着香炉,和秉常年纪差不多的女子。 “兀卒……太后请您入宫说话……” 秉常看了一眼那个女人,是他的皇后,也是梁乙逋的妹妹,更是他唯一的儿子的生母! 看着对方,秉常迟疑片刻,终于点头。 心中却无比悲哀! 他即位的时候,才七岁不到,任由太后、国相操纵。 好不容易亲政了却又被囚禁,他任用的大臣,也都被斩杀。 如今,他的儿子才三岁。 他若不幸,那个小孩子就又会重蹈他的覆辙。 想着儿子,李秉常打起精神,跟着梁皇后步入宫殿,进入帷幕。 然后,看到他的母亲,也是他的梦魇——梁太后靠在病榻上,脸色有些不自然。 “兀卒来了……”梁太后看着秉常,如同往常一样道:“坐吧……” 秉常坐下来。 “兀卒听说了南蛮北朝欲联盟的事情没有?”梁太后问道。 “有办法吗?” 秉常摇头。 梁太后叹息一声:“都是老身的错……” “对不住毅宗皇帝的托付……没有把兀卒教好……” 秉常听着,脸色变得无比阴暗。 但却不敢反驳! 梁太后看着他的脸色,继续说道:“也是老身福薄,没有南蛮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福气好,佛祖不保佑老身……” “亲生的儿子,自己肚子里掉下来的肉,都不和老身亲近!” 她自看过了嵬名谟铎和吕则陈聿津的密报。 “兀卒不服?”梁太后看着自己这个儿子,愚蠢幼稚天真的儿子。 她对自己的侄女,梁皇后道:“皇后,把嵬名谟铎和吕则陈聿津的密报给兀卒看看……” “让兀卒看一看,南朝的小皇帝是怎么做的?” 于是,两份厚厚的奏疏,送到了秉常手中。 秉常翻开,看了一会,就不屑一顾的笑起来:“南蛮自吹自擂,母后也信?” 梁太后看着自己这个蠢儿子:“兀卒仔细看看!” “看看人家是怎么夺权,你又是怎么夺权的?” 她看向小梁皇后:“皇后,告诉兀卒,老身是如何看的?” “人家一个十岁的小皇帝,尚且知道,靠着孝顺、聪俊、懂事来掌握大权!” “无论他是天生仁孝聪俊,还是他真的少年就已经有着如此城府和心机……” 梁太后激动的说道:“兀卒今年二十五岁了!” “毅宗在兀卒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国中上下的拥戴,早已经铲除了没藏家,大权独揽……” “兀卒呢?” “南蛮太远学不来,兀卒怎么就不和毅宗皇帝学?” 李秉常被说的低下头去。 梁皇后默默地坐到自己丈夫身边,然后将太后画好的地方,指给李秉常看。 李秉常看着看着,眼睛渐渐地变了色彩。 他猛地抬起头:“这些都是真的?” “南蛮人尽皆知……”梁太后道:“嵬名谟铎、吕则陈聿津也在殿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嵬名谟铎说:窃观南蛮新君,年虽幼冲,临朝俨然颇具雄主气度!” “吕则陈聿津,也报告说:臣观南蛮少君,行止有度,言谈有法,观之与景宗少年颇类……” “南蛮还准备邀请嵬名谟铎和北使一起旁听经筵……” “算算时间,也就这几天了……” “没有信心,他们会公开邀请嵬名谟铎和北使旁听?” 李秉常听着,头低的更低了。 梁太后见着,也只能叹息两声。 这个儿子算是废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了。 可是,孙子才三岁…… 什么都看不出来! 将来,他却要面对南朝的那个怪物皇帝! 怎么办? 梁太后也不知道! 只能希望菩萨保佑对方早夭! …… 差不多同时。 辽国上京临潢府。 辽主耶律洪基,正在亲自检查自己的孙子功课。 十岁的耶律延禧,在祖父的面前,磕磕绊绊的背着老师们教的东西。 “昔在……昔在帝……帝尧……” “聪明……聪明文……思……” 耶律洪基听着耶律延禧背的磕磕绊绊,脸色渐渐暗沉下去。 “赵孝严!”他直接打断了耶律延禧背书,传唤起他专门给耶律延禧选的老师。 枢密直学士赵孝严连忙持芴上前,拜道:“臣在!” “汝是怎么教太孙的?” “为何太孙至今连《尧典》都背的如此艰难?” 赵孝严只能谢罪:“臣有罪,乞陛下责罚!” “责罚?责罚!” 耶律洪基不满的说道:“光是责罚就够了吗?” “光是责罚就能让梁王读通《尚书》、《春秋》了吗?” “光是责罚,就可以让梁王会自己查说文解字,自己看奏疏,自己批阅了吗?” “若是这样,朕天天责罚你们!” 赵孝严只能跪下来谢罪:“臣无能……” 耶律洪基吁出一口气,然后看着那个已经吓得人都要傻了的孙子,无奈的道:“延禧,到皇祖父这里来……皇祖父从今天开始亲自教你读书!” 他就不信了。 他亲自教梁王,还能不如南朝的两个妇人? 于是,这一天,年幼的大辽梁王、皇太孙耶律延禧,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年纪大约和他差不多,估计大一点的人——赵煦。 南朝的皇帝。 已经自学读懂了《春秋》、《尚书》,遇到不懂的他就会查说文解字,甚至还下令大臣编辑字典。 这是什么怪物? 耶律延禧不知道。 但他只知道,从这一天开始,从前对他无比慈祥、溺爱的皇祖父,变得无比严格。 总是要拿他和那个叫赵煦的南朝皇帝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