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隆庆五年
时间来到了隆庆五年。 朱载坖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准备当中。 “农务局的搭建要快!” 乾清宫内,朱载坖和一众大臣正在议事。 “朕看了各地新农作物的推广,很不均衡!” “朕说过,优先在边境贫地和多灾省份推广,可实际上呢?第一批种子都去了南直隶,湖广,江西等产量大省!” “尤其是湖广!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它那么个鱼米之乡,跟周围的穷省抢什么呢?” 朱载坖知道,这背后依然是江南利益网在作祟。 看来那个计划要加快了。 “臣等有罪!” 内阁诸臣起来背锅。 “内阁确实没做好监督!”朱载坖皱着眉,“但朕现在要的私事办好,罚你们也没用!” “下去之后督促此事,未来两个月,哪些贫困省份一定要得到足够的良种!” 朱载坖把天下十三省进行了等级划分,以便政策的优选进行和分类。 富裕省份:江南(南直隶),福建,两广。 特别是开海以来,福建和两广的商业,手工业发展很快。 自给自足省份:中原的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 这些省份农业面积大,又是传统的人口大省,商业手工业不如江南,但农业份量大。 贫困省份: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辽东。 虽然辽东名义上是山东省的一部分,但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除了没有省的名称之外,几乎没有依附山东的地方。 而四川和云南交通不便,极大的限制了经济发展。 陕西甘肃不用说,经常打仗的地方,经济自然好不起来。 “臣等领旨!” “农务局不仅要负责推广新良种,还有负责各地农业的监督。” “农务局要招揽天下农务之才,不断的培育新良种,让它的产量更大,适应性更强,更耐旱耐寒!” 不管是本地来的,还是外来的,农作物一定要杂交培育,不断的筛选,才能让粮食产量增加,让更多人吃饱肚子。 虽然各个朝代都有管农务的部门,但只是负责收集和采集,几乎没有专门培育研究的部门。 “农务局研究院,第一届院长是…金学曾!” 此言一出,内阁众人皆惊讶抬头看去。 金学曾,是隆庆二年的进士,如今也只是个地方知县而已。 朱载坖看出了众人的疑惑。 “金学曾在任上,积极推广新良种,他的县是山东第一个完成新良种全面推广的!” “对吧?户部?” 马森点点头,说道,“这孩子确实不错!特别是对农务很是上心,我听说半年前,他亲自视察耕田,耕地,差点被一头老牛撞死!” “他上任仅仅两年,范县的粮食产量就开始上升了!” “臣以为他来研究培育新良种,很合适!” 朱载坖也中意这位年轻人。 但他只是研究的,管理的还需要一个。 “卢维祯,统管农务局,全权负责新良种全国推广一事!” 此人倒是内阁大臣们一起推荐的。 他这辈子跟粮食有缘。 在光禄寺任职时,他根据库存情况上书建议减少派征,以避免粮食积压变质,从而减轻百姓负担。 他还建议光禄寺的良酝、珍馐二署应选派管粮署丞,以防止产生弊端。 在工部任职期间,卢维祯推动了对仓场的改革,惩处了污吏,调整了粮食的分配,确保了粮饷的合理调配。 正因为他有以上经历,很清楚地方上粮食的各种黑手,所有他来掌管农务局,朱载坖放心。 “第二件事,北直隶的拆分要从今年开始,两年之内完成!” “跟张居正提议的那样,把大部分拆分成河北省,其余的并入北京和天津。” “陈以勤,你负责此事。” “是!” “要注意,新良种的分配和北直隶的拆分不能相互阻拦,具体的事情你和各方要沟通好。” “朕不要因为拆分北直隶,就让老百姓挨饿!” 可以的话,朱载坖想在一年内就完成北直隶的拆分。 可是哪有这么简单呢? 历史上,清朝拆分南直隶就花了很多年时间,等具体的各项事宜安稳下来,明确下来的时候,已经是雍正朝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朱载坖和内阁没日没夜的拆分北直隶,有些县,村,山头湖泊的划分,绞尽了他们的脑汁。 还会,辛苦是值得的。 具体到县,村的划分,可以加快速度,避免因为各方矛盾而延迟进度。 所以朱载坖才放心大胆的给两年时间,完成拆分北直隶。 “山东都是追缴如何了?” “回陛下,郑洛干的真是不错,五个月时间,已经追回了56个县的欠款!共计一百万两!” 山东有105个县,五个月时间,郑洛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已经很厉害了 “只是…” 朱载坖看着郭朴。 “说。” “只是地方官员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几乎每日都有弹劾郑洛的奏疏送到内阁…” 郭朴瞟了几眼皇帝,巡视低下了头。 “这…郑洛手段也是够狠的!”高拱接过了话锋,“官员们聚众抗议,他直接逮捕下狱,这还没完,非法闹事的官员有不少被他抄家了。” “士绅们抗议,哭庙闹事,他直接封了庙宇,还要拆迁到衙门正门前。还要查士绅的土地。” “臣只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张居正握紧了拳头,咬了咬牙。 “干得好!” “对这帮虫豸们就该如此” 皇帝也表态了。 “他干的没错!” “山东亏钱了那么久,那么多钱,追缴起来还哭爹喊娘的,孬种!” “他们要是敢做敢认,宁死不屈,朕还敬是条汉子!” “士绅们也该严打!” “他们不交税,不纳粮的确是祖制,可祖制也没让他们兼并土地,把别人的田纳在自已名下!” “郑洛查的是不是这个情况?” “回陛下,是!那些士绅,有功名的学子,的确把亲朋好友们的田都纳在自已名下,躲避交税!” “郑洛就是查的他们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