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胜于无罢。 这段时间许盈除了日常读书外,最关心的就是安置流民的事,流民吸纳进来之后就是紧张的开荒,要是赶不上夏种,清溪庄园今年就完全错过了!而这些流民也会成为更重的负担。 这个时候收到汝南来信,他并没有多想,但拆开信之后,他才发现,大消息一个接一个!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的道理,许勋自然也懂,所以当事情尘埃落定以前,他都没有和许盈提过汝南王即将称帝以及他们打算南渡的事。直到这个时候,汝南王亮出小皇帝这张牌,在连续‘推辞’了三次之后,接受了小皇帝禅让的帝位,他才终于在信中说明了这些事。 等到信件抵达时,他们已经出发南渡了,自然不用再保密。 以上这些事虽然说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许盈都久久没回过神来。但终究不是现在的他能插嘴的,所以发生了也就发生了,惊讶之后该怎样就怎样。 但关于他的婚事,给他定了义兴周氏的一个姑娘做未婚妻,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早就明白,生活在这个时代,就不要指望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了。但他一直觉得自己还小,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根本没想到会这样突然降临。 裴庆听说汝南送信给许盈了,心知恐怕有新的消息,没提前打招呼就过来了。然而他一来,看到的就是许盈惊怔的神色,忍不住道:“信中写的什么,玉郎都这般变了脸色。” 许盈皱了皱眉头,将信递给了裴庆,声音飘忽道:“汝南王在汝南登基,身边有汝南袁氏等势族支持,又联合了吴中门第,打算南渡建立朝廷...避开北地烽火。” 听到这里,裴庆已经觉得很惊讶了...羊琮那里虽然时不时有探子传信,但传的基本上是洛阳及其周边的消息,还真不知道汝南王已经称帝——或许是消息有延时,过个一两天那边或许就有消息了。 至于‘南渡’的打算,更是初闻...想到南渡意味着什么,裴庆一时之间心中五味杂陈。 然而许盈还在继续说,声音依旧很飘忽:“我父亲...给我定了一门婚事。” 第113章 “我父亲...给我定了一门婚事。” 原本还在为‘南渡’而内心百转千回的裴庆,一下睁大了眼睛。下意识问道:“是谁家女郎?” “义兴周氏家主的长女,恰好比我小两岁...”说这句话的时候许盈仿佛在梦里。 裴庆也觉得自己在梦里,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义兴周氏的女儿如何配你!” 虽然裴庆顶看不上势族高门垄断政治资源,让许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没有出头的机会。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其实他内心深处也是认可势族门阀的超然地位的。事实上,他自己本来就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 所以听到许盈的话,他本能觉得荒唐!义兴周氏的门第差汝南许氏可有点儿远!如果是别人也就罢了,是他无比看重的许盈,那就更不能接受了。 他考虑过许盈将来要娶怎样的妻子,最好是对他大有助益的那种...而在他的想象中,义兴周氏绝不在考虑范围内。这倒不是裴庆有多刁钻,又或者‘嫌贫爱富’,只是在许盈身上他投注了太多心血和期待了! 就像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的婚事是最完美无缺的那种。 许盈的想法和裴庆不同,他虽然也惊讶,但他惊讶的原因全然不是因为对方是‘义兴周氏’的女儿,而是订立婚约本身,这实在是太突然了。 所以在短暂的调整心情之后,许盈的理智逐渐回归,毕竟婚事由父母一手安排,这是他早就考虑过的可能了。现在‘果真如此’,接受起来也很快。 而一旦理智回归,结合信中提到的一些讯息,他很快就明白这桩婚事意味着什么了。此时他这个当事人反而要劝裴庆这个局外人:“哪里来的配不配?老师是知道我的,从不在意所谓门第...不过是觉得此事太过突然罢了。” 许盈又道:“其实此事也不难解,义兴周氏手握兵权,一旦南渡建立朝廷,短时间内就是稳定吴中的基石。吴中稳便江左稳,江左稳便南方稳。虽然事前许了周氏许多好处,但那终究是虚的,结成姻亲也不过是为了安周氏之心。” “不只是我家,汝南王亦将下降翁主于周氏。” 对于许盈的解释,裴庆不是想不明白 ,只是心里犹自不甘罢了,此时十分尖刻地道:“那为何不是与汝南袁氏结亲?怕是周氏自己也知道不配!怎么,对着你家就敢开口了?” 这就是裴庆非要胡搅蛮缠了,此时世家、豪强、皇室、兵权搅合在一起,很多事情是非常微妙的。形成这种局面,也不是周氏的错。而按裴庆的说法,倒像是周氏借着眼下的局面逼迫许氏如此了一般。 其实哪有逼迫,这是两方都自愿、两方都有利,这才定下的‘盟约’。 事实上,按照许盈的思路,这还是南渡小朝廷占便宜了——真要是盟约成立,周氏就得为这件事奔走用命了!周氏是立足本土的,但为了朝廷却得和南方豪强决裂,就算周氏有强横的武力,其中的风险、对未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以不考虑的! 风险这么大的事,‘定金’不过是许盈和人家女儿定亲,汝南王嫁一个女儿...人家已经很给面子了。 许盈也是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值钱’。 许盈确实有这么‘值钱’,周氏那边拿到自己的‘定金’之后,立刻就动员起来了——顾陆朱张负责在本地大族中搞串联,尽量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而义兴周氏则是掌控军队,防止有人掀翻桌子。 而就在给许盈的这封信发出时,汝南许氏上下已经忙着南下之事了!汝南的家产可以折成黄金绢帛的,都进行折换,至于土地,虽然留下了一些家人耕种管理,但耕种以外的许多事也只能拜托本地一些势族帮衬了(不是所有本地势族都会选择南下的)。 许勋带着长子、兄弟并族中青壮人随皇帝、袁继等人组成的大部队南下,在江上和族中妇孺老弱分开。他们顺流而下,在石头城附近登岸,这里离建邺就很近了——周氏也会安排军队在这里守着,既是迎王师,也是确保他们的安全。 至于家中的老弱妇孺则是往江州来,与许盈汇合。 可以想象,他们那一路一定有很多人想要将他们留在北方,或者留在江上!无论是汉赵的人,还是其他大周宗室,都能看出南渡之后就是放虎归山。而放虎归山之后往往就是养虎为患!任由羊良在南方经营,就算他没有反攻北方的力量,也会给 其他人统治南方带来很大的麻烦。 特别是还在北方鏖战的其他大周宗亲,他们还不得不考虑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羊良称帝了不算什么,就算打出了小皇帝这张牌,大家也可以用‘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反对他,他反而会陷入群起而攻之的麻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