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孝衣并不算折腾人——夏天比较辛苦,因为夏天穿衣比较轻薄,领口、袖口常常能感受到 孝衣粗糙的质地。但许盈的孝衣不知道捶打、搓洗过多少次了,就算是粗麻,也变得柔软了很多。 至少在接受范围内。 真正折腾人的是住和吃...儿子为父亲守孝,那是得住进棚屋的!棺椁没有下葬以前,棚屋极端简陋,四面漏风,且住在里面只能直接在地上铺草睡!等到下葬以后,则用湿泥涂墙挡风。 下葬后又有一系列的哭丧活动(这种哭丧活动在下葬前就开始),朝夕哭、既夕哭、反哭、卒哭,哭丧活动还和丧礼的其他仪式间杂着进行。直到卒哭完毕,守孝才算是进入正式阶段...这个时候守孝的棚屋可以稍稍整理一下。 毕竟之后要住很长时间的——最长可以住到两年零一个月的...古人服斩衰,说是三年,其实只需要两周年加上第三周年的第一个月。 守孝期一年之后,称之为‘小祥’,这个时候棚屋可以拆除改建,只要不装饰房屋,建的新屋基本上可以达到正常的居住条件。 守孝期两周年之后,称之为‘大祥’,这个时候就可以从棚屋搬走,回家守孝了。不过这个时候离守孝期满除服,也只有一个月了。 有特别孝顺的,当然可以一直住最简陋的棚屋,并且住满整个孝期。但只要达到标准,就算是守礼了。 另外,关于吃的问题...斩衰先要三天什么都不吃,然后喝粥,早晚一小把米。卒哭之后正式守孝,食谱中加入蔬菜。小祥以后则素食都可以,但调味品只能有盐,酱醋之类的调味品得等到大祥之后才能出现。 古人守孝确实很严厉,但在真正执行过程中,能够一丝不苟完成的非常少! 别看史书,以及《二十四孝》之类的教化书籍上,好像孝子遍地都是,完成最严格的守孝制度对于孝子来说只是标配,轻轻松松,仿佛洒洒水而已。其实不然,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人物更是如恒河沙数,但能挑选出来写进书里被赞扬孝顺的也就是那么些。 如果排除掉一些‘虚构’‘夸张’的,剩下的就更屈指可数了。 可见,能严格完成守孝的,其实也很少...之所以觉得多,只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已。 许盈甚至怀疑,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完整完成‘斩衰’的 守孝! 很简单,只说吃的问题,开始三天不吃东西也就算了,三天确实饿不死人(但身体虚弱的人可能会因此导致其他疾病,然后一命呜呼)。但之后直到卒哭之前都只让早晚一碗粥,这就过分了! 古人的丧礼非常复杂,进展到卒哭阶段,基本上就过去百日了(这特指贵族的葬礼,而若是普通人的葬礼,本身就不用讨论守孝的问题。普通家庭中的男子要撑起一个家,什么都不干就守孝,一家人怕是都要饿死了)。 一百天只吃素粥...盐都没有,死定了吧? 所以大家都非常富有人性化地根据各自情况,有不同的守孝方式...像许盈,年纪不大,又一直有身体不好的名声,时人就会宽松一些。毕竟守孝是为了尽孝心,不是让人去死! 看看历史上很少有记载因为守孝死人,就知道贵族们在这件事上是很有分寸的——若是有这样的事,多少会有一些记载。因为这算是哀思过度、侍亲至孝而死,也算是一种‘孝’,是非常好的宣传素材。 许盈有一个现代人的灵魂,又没有通过近乎于‘自残’的方式搏一个孝名的想法,在守孝这件事上自然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 此时杨氏却觉得他在虐待自己,心疼的不行。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许盈只是不饿而已。而且除了太引人注目的荤腥他不沾,他的饮食和平常差别不大。此时陪着喝粥,只是意思意思。 但许盈也知道,此时需要的不是解释,所以笑着点了点头...长者赐,不敢辞,也不需要辞。 看着许盈很好地吃饭,杨氏就很满足了——几年不见,这个孩子长得好快!现在已经越来越有大人的样子了。但少年的稚弱依旧很明显,让杨氏不由得生出许多怜爱之情。 “这几日夫人不思食水,奴婢十分忧心。”秦阿女在一旁笑着道:“如今有郎君就好了,夫人用饭多了许多!” 许盈陪着杨氏吃完了饭,杨氏并没有直接休息。这时候天还早,昨日又睡的充足,再加上见到许盈之后心情激动,根本是一刻都歇不下来。 干脆带着许盈开箱笼,整理从汝南带来的许多东西。 有些事其实完全可以交给婢女去做,但杨氏很喜欢自己做 一些简单的事...这一点许盈是有印象的。他记得小时候自己就跟在母亲身后,看她一点一点整理箱笼,和婢女一起对库存记录什么的。 杨氏让人把装衣服的箱笼打开:“守孝三年,许多衣裳三年都不能穿了,得整理一番。” 杨氏这样的贵族妇女,穿的大都是丝绸质地的衣服,而丝绸的保存是很讲究的。保存的好,数年之后拿出来都光洁如新,保存的不好,很快就会失去丝绸的光彩。 杨氏将任何颜色稍显艳丽的衣服都取了出来,让懂得保养丝绸的婢女拿去进行专业存放。剩下的一堆就是孝期能够穿的衣服了,她按照季节分箱,一件一件地叠了起来。 许盈就在旁边打下手...他这辈子虽然完全可以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生活,但有着上辈子记忆的他也不可能那样‘腐朽’。所以他比一般的势族豪强人家子弟在生活方面更有动手能力,而且他上辈子也是要叠衣服的,此时做这些也驾轻就熟。 一般男孩子哪能耐心陪母亲做家务!这个时代的男孩子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当许盈依旧像小时候那样,与她一起整理箱笼时,杨氏心中真是既温暖又熨帖——对于她来说,许盈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但她有时候也知道这只是她做母亲的偏爱。 而现在,她觉得的‘偏爱’二字应该去掉...许盈就是世界上最好最贴心的孩子。 许盈不仅陪着叠衣服,还提出建议:“儿让人给母亲做个‘衣柜’,到时候放母亲的衣裳十分方便。” 这个时候的衣服都叠放在箱子中,偏偏丝绸佷容易出现折痕,简陋的熨烫手艺很难处理好这个问题...挂衣柜倒是能稍微减少一些麻烦。 许盈形容起挂衣柜来...此时也有挂放衣物的家具,是一种架子。但这一般只用来放平整好、马上就要穿的衣服,而且架子还挺大的,不可能在房内放上许多。 许盈形容的简单,杨氏自然一听就懂,接过孩子手中叠成了方形的一件袍子,将其收入了箱笼中。杨氏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出的话是斥责,但听起来却像是在纵容:“你这孩子,平日都想什么?还琢磨起如何做箱柜了?这哪里是你该琢磨的。” 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