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雪球越滚越大。 等到情势有些控制不住时,有官员上报了朝廷,但在上报朝廷之时,这些流民聚集到了襄阳周围! 襄阳是大城,同时也是军事重镇,并不好攻下。选择这里显然不是很讨好,相比之下,荆州明明还有一些同样富裕,但没那么难打下的城池——由这,能推测出,这批‘贼军’是要占据一个后方基地了。 从之前的流民乞食,变成真正的‘叛乱’。 襄阳作为军事重镇,城池完备,粮仓底子丰厚。同时,这里交通南北,经济上也很不错,手工业、商业活跃,人口在此时也不算少了。就算不能做一国之都,暂时成为一股乱军的基地也是可以的。 依托于这样的襄阳,之后的发展就算是有了根基——这一点,稍微有点儿脑子的官员都看的出来。 若说原来的流民乞食还不太被朝廷看在眼里,只当这是大一些的地方暴动(这样的事够让人焦头烂额了,但在时不时就要见一次的当下,大家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没有根基的叛乱,一般都是开头势头很猛,然而后面一旦遇阻,散的也飞快。 这和组织者有关,单纯的流民叛乱 因为缺乏有效组织,结果总是不太好。 但随着苦战一个月后,襄阳真的被攻下来(不惜用大量人命去填的话,即使是襄阳这样的大城也是有极限的)...眼见得没有根基的流民叛乱竟像是有了点根基的样子,朝廷公卿总算急了。 开始各路调兵遣将,征召各个将领。 事情直到此时,虽然有些麻烦,但到底还在控制中...然而随着朝廷派去平乱的大军与襄阳叛军交手打败,襄阳叛军势如破竹,直取建邺而来,大家是真的慌神了。 起义军还没发展多久就攻到都城,这听起来挺天方夜谭的,但其实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要发生几次...譬如最有名的,唐朝时期国都六陷,天子九迁。而放到大周,当年还没有南渡时,也有人偷家成功,皇家和大臣不得不暂时离开洛阳的例子。 在还没有占领多少地盘的时候叛军就这样做,很大可能并不是觉得这样就能推翻现在这个朝廷。而是看中了都城的财富,想要抢一波就走——在这件事上,之前中原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开了很不好的先例,那个时候他们就很喜欢抢都城、劫掠人口什么的。 而这个对方这个想法并不能减轻皇帝和官员们的忧虑,本来就是风雨飘摇之际,好不容易这几年恢复了一点儿元气,又来这么一下,谁遭得住? 当然,不想遭此劫也简单,如果能挡住那些东来的襄阳叛军,最好是歼灭其精锐,那也就无所谓‘建邺之急’了。但关键是,刀兵之事谁说的好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据说已经有人开始计划真到了危机关头,怎么组织朝廷跑路。 羊明又在宫中发怒了,这段时间宫人们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触了天子的霉头。皇帝本来就因为襄阳叛军的事心情阴郁了好一阵了,这个时候只要一点儿过错,就可能丢掉小命! 对于羊明来说,让他觉得难堪的是,身位中原正统、天下之主(虽然现在只能在南边做皇帝),本应该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然而,真到了关键时刻,举目望去,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 就如同现在, 只不过是一支刚刚起势的叛军而已,就敢直往建邺而来!更让他觉得难以相信的是,派去的大军输了!就算接下来可以再派军队平叛,可这真的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吗?没有人能百分百肯定。 在如今这个时局之下,朝廷已经没有多少’自信‘了。一旦遇到什么麻烦,就很容易气势衰竭、心态悲观。 然而,即使是这样,该派的军队还是得派,从纸面上来说,赢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这就是朝廷和叛军的不同了,朝廷可以输很多次,中间赢一次就行。叛军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只能不停地赢,一旦输了就完蛋了! 不过这个时候派谁去就是个问题了...在内外经过短暂的讨论后,朝廷急调了‘周家军’勤王——说是‘周家军’当然是私下之说,实际上这就是由义兴周氏控制的军事力量。人家在江东不知道当了多少代坐地户了,一直是军事立族,周家军的悍勇一向出名。 只不过出于各种考量,朝廷有意冷落‘周家军’,平常并不给周家军动手的机会。现在算是情况不对头,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派‘周家军’出场了。到时候周家军赢了,襄阳叛军之事就算是解决了大半。而如果周家军输了,也算是将一个需要忌惮的力量打压了下去。 怎么算都还有好处。 只是周家军还不够,最后羊明掺私货,命令训练了半年的丹阳新军也去,作为一支偏师使用。 这既是羊明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也是防着平叛成功之后周氏携大功不好制衡——若有一支偏师在,到时候一起封赏,就算是偏师一般封赏的少些,朝廷也有办法让看起来少些,实际上实惠一点儿不少。 这个时候派别的人去掺沙子都有可能被周家不轻不重地挡回去,派丹阳新军就是一步妙棋了。毕竟丹阳新军是在许盈手下成的,许盈是周家的女婿,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周家很难拒绝这个。 至于许盈会不会彻底与周家结为一体...这倒是没什么人怀疑,毕竟许盈是汝南许氏的许盈。在当下的‘常识’中,大家的立场都和背后的家族一致,姻亲最多只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根本无法成为决定性力量。 汝南许氏和义兴周氏可以在某些方面合作,但永远无法共进退!他们本来就不是一路的,之后自然不必再说。 第322章 临川王府邸。 水榭之中,羊琮正在和朝中一个朋友下棋——羊琮朋友不多,但也不可能一个没有。因为他结交的并不多,而且每每结交都是正大光明的,反而没有人觉得这位性格冷硬,膝下子嗣稀少,对美人美酒都不感兴趣的宗室亲王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据说朝中上下已经有京口避难的打算了...大王如何想?”朋友笑眯眯地放下一枚棋子。 “如何想?有什么可想的...不过是小小叛军,还真能攻入建邺不成?”羊琮不以为意,放上了一枚黑子。 相比起对面的对手,一旁观棋的裴庆看的更分明,他明明看到羊琮放在身旁的手紧了紧。当然,这不是为了最近弄的城中人心惶惶的襄阳叛乱,而是和大军一起离开建邺的许盈。 虽然说,一场大战下来,许盈这种级别的人一般不会出事(哪怕是最糟糕的情况,官军输了,许盈被俘虏,按理来说也不会有什么。他这样天下皆知的‘名士’,至少保住一条命不是问题)。但战场上的事,刀剑无眼,谁又说得好呢! “呵呵,话是如此说,但人心...”朋友这样说着,话锋一转又道:“看大军出发的时间,还有之前传回来的军情,两边应该已经开打了才是。最多就是这几日,无论是好是坏,都应该有结果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