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家母武则天,我重新投胎来得及吗?
   “王爷已经知道了?”王德真一脸惊喜的看向李旦。   “呵呵...提前猜到了一些。”李旦笑道。   王德真欣喜的点了点头。   豫王从未让自己失望。   一般人只能看出,李旦有些能力。   但是身为曾经做过宰辅的王德真,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之所以放着宰相不做,非得留在豫王府做个长史,正是因为他看出来李旦的非同凡人之处。   “只是此去河源与吐蕃与西突厥作战,也不是一件易事。这些年来,我大唐与吐蕃作战,败多胜少...损失惨重。”   “远的不说,就说仪凤三年,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鄯州都督李敬玄率领的十八万唐军屡次败在钦陵手下,若非黑齿常之夜袭吐蕃将其击退,只怕我大唐军队损失殆尽...”   王德真对大唐的事情还是比较熟悉的,有些担心的说道。   “只要我出手,难事也要变成易事。”李旦十分自信的说道。   若是以往,以王长史的资历,李旦说出这句话,他一定会在心中默默的嘲讽一句,大言不惭,难成大事。   但是有了上一次,李旦妙计定突厥之后,王德真也不敢小觑眼前的豫王了。   “祝愿王爷旗开得胜,早日扫平吐蕃...”王德真对李旦充满了信心。   王德真出身京兆王氏,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经历过太宗、高宗两朝。   做过太子舍人、兵部员外郎、礼部郎中、乾封县令、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一直到成为了高宗李治的宰辅。   王德真一生的阅历丰富,阅人无数,见过的人和事不胜枚举。   但是在他现在看来,像李旦这样的人,当世绝无仅有。   这便是王德真不愿离开李旦的原因。   事实上证明,王德真的识人断事的眼光是对的。   历史上的他,自然没有机会见到穿越而来的李旦,选择接受了武则天的邀请,出任侍中,再次成为宰相。   但是仅一年时间,也就是在今年,被贬为同州刺史,坐罪流放象州,最终客死流放之地。   而现在,王德真的命运彻底发生了改变,选择留在豫王府,最终摆脱了客死他乡的命运。   李旦笑着跟王德真开玩笑道:“你若是年轻一些,我倒是可以带着你去战场上拼杀一番...”   “唉...只叹生不逢时,若是我是个年轻人,一定追随王爷横扫八荒,御宇天下...”王德真的眼神中有落寞和不甘心。   然后又叹了一口气说道:“生不逢时,这也怨不了上天,不过王爷你尽管出征,王府大小事宜我定为你料理妥当,也算是为你建功立业道路上铺了一块砖。”   王德真刚到豫王府当长史的时候,是比较高冷的,毕竟人家是宰相位置上下来的。对李旦的作风做派也甚是瞧不起,所以对待李旦也是若即若离,一直在观望。   自从李旦昏迷醒来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王德真全都看在眼中,而现在,他已经被李旦的能力与魅力彻底折服,俨然已经将自己视作李旦的大管家了,心甘情愿的为李旦服务了。   ...   李旦之所以如此自信的去往河源接替黑齿常之,是因为他是穿越而来,对吐蕃现在的战乱内情了解的十分清楚,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   这一点是黑齿常之和当世任何人所不知道的,李旦也认为这是一个处理吐蕃的绝佳机会。   谋定而后动,计策已定,但是需要人来执行,指望李旦一个人定是不行的。   李旦要去河源,手下没有了崔智聅、骆宾王和陈子昂这几大帮手,还是有些势单力薄了,显得有些不够得心应手。   但是帅动将不动,这是武则天的旨意,所以李旦很难调动得了崔智聅、陈子昂和骆宾王去河源。   还好,黑齿常之也带不走河源军的将领,而这里面也有一些名将。   比如已经颇具威名的兵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娄师德。   此人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名将,功绩不输黑齿常之。   李旦这一次并没有急着前往河源军,而是向朝廷要来了殿中侍御史张仁愿。   围困默啜一战之中,李旦已经看出,张仁愿临危不乱,作战勇猛,身先士卒,颇具大将之风,有着极高的作战天赋,当时便有意将其招致麾下。   于是这一次趁着燕然道成军之际,便将其要了过来。   张仁愿上一次随着天兵道大军虽然最终打败了突厥,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封赏。   因为他是随着武攸宜被困的那支唐军,朝廷论功行赏之时,认为他们轻敌冒进,险些导致大军覆灭,虽吸引了默啜出击,但是功过相抵,既没有封赏也没有治罪。   听闻李旦点名招他入燕然道大军,张仁愿有些意外,但是更多的是高兴。   张仁愿只是个从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与李旦并不相熟,平日里交集也不多,只是跟随李旦一起出征过,不过这样的将领多了去了,为何李旦单单是要了自己,这是让他意外的地方。。   但是上一次的出征,却在张仁愿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确切的说,是李旦作战之法给他造成 了极大的震撼。   回来之后,张仁愿并没有因为没有得到封赏而抱怨。而是将天兵道对突厥一战进行了系统的复盘,从复盘之中看出了李旦的用计之妙,打心底是佩服李旦的。   所以面对李旦的招揽,张仁愿又是开心的,几乎是没有丝毫的犹豫便答应了。   当然,招揽一个初入军旅的张仁愿是不够的,还要一位经验丰富且颇具威望的将领才行。   李旦思来想去,把目光盯向了右卫中郎将薛讷。   薛讷作为将军,上一次也跟随李旦的天兵道大破突厥。   不过薛讷当时被武攸宜支使前去攻打黑沙城,并没有参与大破默啜一战,所以论功劳并不太大,班师回朝后,仍然是右卫中郎将。   不过薛讷的表现却引起了李旦的注意。   他是名将薛仁贵的长子,将门虎子,又长期追随父亲行军打仗,兵法经验自不必说,那是相当的丰富,而且尽得薛仁贵的兵法真传。   李旦注意到,薛讷为人正直,侍母孝顺,虽不善言笑,但打起仗来,沉着勇悍,越是大敌当前,越是从容淡定,颇有乃父之风。   而薛讷也见识了李旦的厉害,又感念李旦上一次的不杀之恩。   面对李旦的招揽,也是十分诚心的答应。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