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陈默的决心
闻听陈默此言,朱棣微微蹙起眉头。 看着陈默腰间渗出的血渍,朱棣颇为无奈的对其问道:“这群靖难遗孤不仅试图祸乱朝纲,而且之前还在鸡鸣寺的门前试图刺杀你这朝廷官员。” “如果是换做旁人,恐怕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可你为何还偏偏要为他们求情?” “因为臣之前也曾遭遇过不公平的待遇,正因如此,所以我才希望他们能够脱离苦海。” “当初微臣曾随恩师一同被打入诏狱,那时我师徒二人食不果腹,甚至连吃断头饭时的一只鸡腿都要分食。” “微臣之所以要一再为他们求情,并不是因为与他们有身份认同之感,只是单纯的不希望有人重蹈微臣当初的覆辙。” “若有机会,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入朝为官,这样便能让他们感受到朝廷对于百姓们的关怀。” “如果是没有机会,起码也能让他们用自身所学回馈百姓,哪怕只让他们在民间做一个教书先生,起码也能物尽其用,不至于将其全部赶尽杀绝。” “况且就算陛下不考虑这些人的利用价值,也总需要考虑一下您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您可是当世之君,更是日后的千古一帝。” “若是不能在百姓心目中留下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那岂不是有损您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 陈默生怕朱棣会不同意自己的请求,于是立马对其拍起了彩虹屁。 朱棣原本的脸色的确有些阴沉,可是在听到陈默这番话的时候,他的嘴角却还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了一点弧度。 他先是白了陈默一眼,随后颇为无奈地对其说道:“我实在搞不清楚你这小子心中的想法,你这次创下如此功劳,就算你想让朕重新封你的官职,朕也绝对不会拒绝。” “可是你小子偏偏要拿自己这次的功劳为这群靖难遗孤脱罪,难道你就不想让自己的官职更进一步,不想掌握更大的权力?” 陈默闻言坦言道:“说句实话,微臣也想升官发财,可是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若是朝中各位大人全都削尖了脑袋力争上游,那又有谁能看到民间疾苦呢?” “这群靖难遗孤现在已经被划分到反贼的行列,他们不仅想要对陛下行刺,同时也对京城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况且他们之前还在京西民巷铸下了累累血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平民怨。” “微臣这次主动请缨,为了也是能够划清与他们之间的界限,臣虽然想为靖难遗孤脱罪,但是我想帮助的却是那些无辜之人,并不是那些时时刻刻想着霍乱朝纲,动摇国本的逆贼。” “不过我也知道,陛下现在对于此事肯定是十分重视,朝中的各位大人们肯定也已经将靖难遗孤视为洪水猛兽。” “就算陛下为了影响不愿意答应此事,微臣也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这个提议。” “如果您能够赦免这些无辜之人,那他们日后肯定都会成为太子的班底,太子虽然文治出众,可他却并不像汉王和赵王那样手握兵权。” “若是不能借此机会积累更多的声望,那日后太子又该如何服众?” 此时的朱高炽才被刚册封为太子不久,他还没有机会培植属于自己的党羽,朱棣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个大儿子在另外两个儿子面前的确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朱棣虽然也想将皇位传给赵王,可是思来想去,却始终觉得赵王不太合适。 朱高煦勇武有余,谋略不足,这一点和朱棣还有极大的不同,朱棣虽然也不太擅长治国,可他年轻时却一直待在朝中,知道他的父亲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就算照葫芦画瓢,他也同样能够维持国本,更何况他的身边还有一个朱高炽能够为他排忧解难。 自从打入京城以来,朱棣几乎将所有的治国重任全都交给了朱高炽,而他想的则是如何评定周边国家的叛乱,好为自己的后世子孙奠定一个没有战乱的盛世王朝。 陈默自然也知道朱棣心中的想法,所以他才选择以此作为切入点,希望能够劝说朱棣改变想法。 王景弘在一旁只觉得头痛不已。 他虽然知道陈默性格耿直,却也没想到其性格竟然会耿直到这个程度。 他刚刚所说的这番话在他听来可能是好意,可是在朱棣听来却很可能是在暗讽朱棣的子孙后代还可能会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 谁不知道朱棣得位不正,而他也一直因为此事而耿耿于怀。 如今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死结。 陈默此时提及此事,很可能会触及朱棣的逆鳞。 王景弘生怕朱棣可能会因此发怒,于是便站在他的身后频频给陈默使眼色。 陈默虽然也察觉到了王景弘对他的提醒,可他此时却仍旧不为所动,仍在坚持自己的想法。 沉思半晌,朱棣开口说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靖难遗孤牵扯人数实在过多,如果真要将其赶尽杀绝,那难免会有枉杀,错杀之事!” “不过你想要出面赦免靖难遗孤,却也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落实的事情,你也知道靖难遗孤这次所做的事情给朝廷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哪怕是朕出面,恐怕也难以说服朝中文武让步。” “朕可以答应你的请求,但是朕有一个要求,你必须要答应!” “陛下请讲!” “一个月内,你必须要将所有的靖难遗孤全部抓获,要确保京城不再会受到这群人的骚扰。” “只有这样,朕才能答应你的请求,下旨赦免靖难遗孤。” “如果你没能做到朕提出的要求,那之前的一切就全都免谈,朕不仅不能赦免这些靖难遗孤,同时还要对他们赶进杀绝,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 “你也不要想着和朕讨价还价,事关京师安危,绝对没有半点斡旋的余地!” 陈默知道朱棣提出这个要求,为的就是让自己知难而退,可是他的性格又怎么会让他在这件事上做出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