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2章:形势逆转 异族百召之后,明面上归属满清的虽只有弘历、福康安、和珅等人,可暗地里有哪些隐藏人物被植入到了满清,那可就只有天知道了。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在加上对清反击战马上就要开始了,秦昊自然不会将薛仁贵这位统帅过百的战神留下后方。 迅速灭亡北汉之后,秦昊为了防止满清大局攻入幽州,将大多精兵强将都调集调集右北平。 当时的幽州还远没有达到稳定的程度,很多百姓依旧怀念刘彻时期的统治,在加上北汉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时刻准备复辟反叛。 为了保证后方的安稳,秦昊任命商鞅担任幽州涿郡太守,掌管幽州五郡的政务。 任命心腹爱将薛仁贵,统领四万两千守军、三万降军,坐镇幽州五郡,维护治安,镇压叛军。 任命已经投降的原北汉第一名将卫青负责整编八万三千北汉战俘。 薛仁贵在接管了五郡兵权后,在商鞅的指挥之下,立马对北汉残余势力进行了清算,他命降军负责维护治安,却亲临四万两千守军逐郡挨县的进行扫荡。 商鞅和薛仁贵的铁血手段效果非常显著,短短半个月之内,抓捕和击杀的反叛份子多达三千余,这令幽州五郡的反秦势力位置有空,同时也令幽州世家和百姓谈薛色变。 不同于薛仁贵的雷厉风行,卫青则不紧不慢的进行着战俘整编,先是凭借个人威望和个人魅力,让八万余战俘对秦军初步归心。 之后在商鞅的主导下,卫青虽极为的不情愿,但还是对降军进行了逐个甄别,并斩杀了数百北汉的死忠份子,这才彻底掌控了降军,以及战俘整编军。 早在整编降军之处,商鞅就提前从冀并青三州,调集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来幽州,而卫青整编完毕后,这些装备立马对整编军进行了武装。 整编军由北汉降军整编而来,而非是普通百姓,本就拥有一定的训练底子在,所以只需稍加训练,在给予武器装备,就能形成不弱的战斗力。 在商鞅、薛仁贵、卫青三人的合力之下,幽州诸郡日渐趋于稳定,基本已经看不到任何反秦势力的存在了,而且守军数量也暴增到了十五万五千。 这十五万五千大军,除开五万五千必定坐镇各郡,稳定地方,无法调动之外,另外十万完全可以支援前线。 满清绝对想不到,秦军在这么快稳定幽州五郡,并且把所有战俘整编完毕。 所以,一旦这些降军出现在战场上的话,完全可以打满清一个措手不及,而秦军也将彻底占据兵力优势。 薛仁贵不愿意一直留在后方,商鞅则不愿意如此庞大数量的军队留在幽州,所以两人联名借上书汇报之机向秦昊请战,希望可以将后方的十万生力军调往前线。 商鞅和薛仁贵各有各的说法: 薛仁贵则是站在军事角度,说自秦清开战之后,秦军虽胜仗不断,可都只是些小胜罢了,并未从根本上打击到清军,清军依旧占据兵力优势,而后方的十万大军抵达的话,秦军将彻底占据兵力优势。 商鞅则是站在政治角度,言十余万降军虽已归心,可若是一直放在后方的话,反而会让降军认为不受信任,长久下去人心思变,反而会不利于幽州的安稳,不过调往前线,又二十余万主力震慑,降军自然会熄灭不该有的小心思。 对清反击战马上就要开始,秦昊本就有意调薛仁贵上前线,而收到薛仁贵和商鞅的奏章好,顿时明白后方的幽州已经彻底稳定,而大量降军一直留在后方也确实不好,于是决定将薛仁贵和十万大军调往了前线,参与最后的决战。 由于清军还不知道降军已整编完毕的消息,所以秦昊并没有将这十万整编军直接拉入右北平战场,而是让薛仁贵和卫青以整训的名义,将十万整编军转移到渔阳郡右北平交界,等待前线的命令随时杀入前线战场。 现在薛仁贵已经到了前线,说明十万整编军也已就位。 自秦清开战以来,双方虽经过多次交战,但并未爆发大规模战役,所以秦军之伤亡了万余大军,而清军则折损了两万大军。 至此,秦清之间的兵力对比也变为:秦军二十五万,清军三十万。 而随着十万整编军的到来,此消彼长之下,秦清之间的形势彻底逆转,从清军占据兵力优势,变成了秦军占据兵力优势,并且还是绝对的兵力优势。 三十五万秦军对阵三十万秦军,秦军的总兵力足足超过了清军五万。 能占据兵力优势打顺风仗,自然没人愿意打逆风仗。 之前秦昊虽极力避免,可奈何实力不济,在加上自身走的是精兵战略,所以面临的对手基本上兵力都比自己多,而这是他少有的兵力超过对手的一战。 以往秦昊兵力不如对手,却能灵活的指挥大军,将麾下军队的战力冲分发挥出来,最终逆风翻盘赢得胜利。 如今秦昊手中的兵力比对手多,猛将比对方多,名将也比对方多,方方面面都占据了一定优势,所以这一战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秦昊都没有打不赢的道理,区别只是大胜还是小胜而已。 十万整编军就位之后,薛仁贵亲自来到了前线,而他还带来了两员将领。 年长的将领是卫青,毕竟十万大军基本都是降军,也只有他能如臂驱使,所以卫青是必须要参战。 年轻的那个小将则让秦昊有些陌生,不过见其面容有六分酷似薛仁贵,秦昊就已经在心中猜到了他的身份。 “系统,检测一下那员小将的五维。”秦昊在心中对系统下令到。 好的薛丁山:统帅90(96),武力103(104),智力78(80),政治55(66),魅力90(95); “果然是薛丁山。” 秦昊心中暗道,对此丝毫都不感到意外,长大后的薛丁山他差点都没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