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经过一夜休整,大军启程返回南海。 返回之际杨斐也没有闲着,他时常微服私访,在韩勇的护卫下深入附近村落,探访百姓的实情。 凭借铲除六大家族和前任郡守张康安的赫赫威名,南海郡官员们无不兢兢业业执行着他的惠民政策,沿途所见,百姓们家家有余粮,加之又有惠民政策的扶持,个个都铆足了劲垦荒。 虽然劳作依然艰辛,但心中却充满了希望。 在微服探访的过程中,杨斐不止一次听见百姓们称赞他为大隋贤王,认为在楚王的英明领导下,岭南必定会蒸蒸日上。 杨斐很享受这种夸赞,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能够真切感受到百姓的夸赞都是发自肺腑,而非虚伪造作。 回想前世,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历史课本上,得到贤王名号的能有几人? 杨斐忽然觉得成为贤王也没那么难嘛。 不过仔细一想,这也是自己有信心能够从其他方面弥补田税的缺失,才敢于如此大胆地减免田税。 另外,也是因为他想要让岭南变得强盛起来,为长远做打算,不计较一时得失,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知识作为底气,他不敢这么玩。 来时仅用了三日,回程却花了六日。 足足多花了一倍的时间。 但杨斐认为这多花的时间并非浪费,他亲眼见证如今南海郡百姓的忙碌与活力,也暂时没有发现谁胆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阳奉阴违。 回到南海城。 薛明带着一众官员在城门处迎接。 杨斐发现这里面多了不少新面孔,一问才知,原来是因为招贤令的缘故。 在杨斐离开的这段时间,南海郡不少寒门士子,或是商贾之家的读书人纷纷前来南海城应召。 这批新面孔中,虽然不乏真正有学识才能的人,但同样也有许多企图投机取巧、蒙混过关之徒。 薛明慧眼识人,将这些企图蒙混过关的人全部驱逐出去。对于真正有才学的人,他则悉心栽培,传授为官之道,并让他们参与处理灾民事务以积累实践经验。 一旦这些新人通过考验,便会被派往南海街各地任职。 而这样的局面让杨斐警觉起来。 他担心这些从薛明身边走出的人,未来可能会形成一股以薛明为核心的势力,即所谓的“薛明党”。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尽管薛明本人可能并无此意,但这些官员却会自发地以薛明为旗帜,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古代,士人尤其重视这种关系。 在家乡就论同窗,在外地就论同乡,在庙堂之上能论什么就论什么,只要够得着关系,哪怕八竿子打不着,也得想办法凑一起! 明初赫赫有名的李善长与刘伯温就是典型。 一个是淮西勋贵的头头。 另一个则是浙东党的头头。 当然,明朝何止明初时期有党派之争,大明朝的一整个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描写党派之争的史诗巨著。 朱棣时期有靖难遗孤。 大明战神那一代更是有徐有贞之类的投降派以及于谦的誓死不降派。 到嘉靖皇帝。 这位自称幕后之君的修仙皇帝,深谙权力之道,躲在丹房中操控朝政大局,实则就是怕跟前几任皇帝一样死的不明不白,却也因此放纵了朝堂的党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