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杨斐不相信古代的女子能招架得住。 撩妹嘛,不寒碜! 写完给顾明珠的书信,杨斐开始给老丈人写书信。 给老丈人的书信就简单多了。 杨斐将自己对山民的政策写进去,并且告诉老丈人山民即将从山里出来。 随后又告诉老丈人不必担心自己没法应对,让老丈人想办法继续从豫章、九江两郡薅人过来,他这里统统吃得下。 反正历史上江西填这填那的,现在填一下岭南怎么了? 再说了,这些迁过来的人回头指不定怎么感谢老丈人呢? 后世那些祖籍不在两广,而是迁移去两广地区的,他们哪个不庆幸自己老祖宗迁过去了。 尤其是从环江西经济圈的圈内迁移到圈上的南海郡,也就是后世的广州,日后就算祖祖辈辈种地,等到了拆迁之时也能发财。 妥妥的做善事。 两封书信写完,杨斐慎重地用火漆封缄,交付给下属。 随即,一匹矫健的快马从郡守府疾驰而出。 这时,薛明来报:“王爷,三名家主看完仓库后决定全盘接手。” 杨斐点了点头。 “两百万贯想要改造岭南远远不够,白糖厂可以启动了。” “他们接下那些书画玉器后估摸着没钱收购甘蔗,你让他们从本王这里拿钱,甘蔗的价格按照市场价来收,我要让百姓看见种植甘蔗带来的好处。” 让百姓亲眼见证种植甘蔗的巨大收益,让他们感受到种植甘蔗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任何言语的宣传都更为有力。 甘蔗的种植时节,大抵在春季三月或是秋季九月,成熟周期则为三四个月,同样可以一年种植两茬。 杨斐记得穿越前吃甘蔗,就是在暑假和寒假两个时间段。 上半年种植时间已经过去,下半年的种植可不能再错过了。 现在的甘蔗不像后世,现在种的甘蔗都是百姓自己随意种一点尝尝味道,或是少量种植,卖给城里的有钱人,销量不多,因此种的也不多。 这点甘蔗用来制作白糖根本不够,也是杨斐之所以告诉三位家主白糖前期主要是卖给王公贵族的原因。 产量实在少。 可一旦杨斐收购甘蔗的事情传开,百姓们见有利可图,在保障粮食种植的前提下,也会种植一些甘蔗。 甚至还会有豪商地主批量种植甘蔗,再卖给杨斐,以此谋利。 如此一来,甘蔗的种植便会逐步规模化,白糖的价格也会逐步降低,最终如同盐一般,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日常必备的消耗品。 至于说因为种甘蔗有利可图,就都不种粮食了,杨斐倒是不担心。 市场会自己调节。 一旦整个岭南没人种粮食,全都去种甘蔗,甘蔗的价格就会相应降低,而粮食的价格会相应的上涨。 反正只是岭南一地,外面还有大隋其他郡县,只要有钱,总归能买到粮食,一两年后,种甘蔗还是种粮食,百姓心中就有杆秤了。 若是没有大隋作为岭南的后盾,杨斐就会自己下场,保证粮食的充足。 他不会任由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冶铁,导致无人耕种的事情发生,那样太可怕了。 随着杨斐的命令传递下去,整个岭南仅剩的甘蔗通通被三大家族收入囊中。 百姓们忽然发现,除了粮食之外,甘蔗也能有不小的收益,这种收益甚至比粮食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