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薛明虽对消息来源有所疑惑,但出于对王爷的信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王爷,臣即刻便派人前往日南郡。” 杨斐进一步说道:“得到种子后,明年春耕时你挑选一部分农田试种,待六七月份收粮时,再行深耕农田,种植第二季。” 薛明略显疑虑地提出:“王爷,一年两熟的种植方式并非无人尝试过,但结果往往收获的是干瘪无味的稻米,且产量不高。” 杨斐笑着解释道:“这正是本王让你向日南郡求取稻种的原因。据本王所知,日南郡的稻种较目前南海郡百姓种植的稻种更为优秀。” “除此之外,本王还有一些想法正在酝酿之中,若实验成功,必将大幅提升粮食产量,确保岭南无缺粮之虞。”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 齐良刚经历水灾,尝过饿肚子的滋味,深知粮食的重要性,他急切地追问:“王爷,此言是否属实?” 杨斐缓缓点头:“本王绝无虚言。” 薛明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将此事与甘蔗的种植联系起来:“依照王爷所言,若此稻种之事属实,那么纵使百姓大规模种植甘蔗,亦不会影响粮食的收成。” 一年两熟相当于凭空多出一倍的粮食,这无疑是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 民以食为天。 在任何时代,吃饱饭都是头等大事。 原本薛明打算借助白糖之利,前往大隋的其他郡县采购粮食,以保障岭南的粮食储备,如今看来,他们无需再去外地购买。 杨斐这时泼了一点冷水:“一年两熟看似丰硕,单次产量仍然无法与一年一熟相比。但两次产量相加,其总量则必能大幅度超越一年一熟。” 还是土地的肥力问题。 土地的营养物质有限,连续耕作必然会导致减产,但只要两季的产量总和能够超过一季,那么这种耕作方式便具有了价值。 “即使如此,也能保证咱们岭南不缺粮食。”薛明仍然兴奋不已。 他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了,王爷提出来的这件事一旦得到证实,对于整个岭南而言,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杨斐补充道:“稻种若取来,子清先派人先育种,至少一两年内无法大规模种植,待育种完毕,便可将粮种分发给百姓,让他们种植新粮。” 薛明立刻领命:“是,王爷。” 交代完薛明后,杨斐转向齐良,问道:“教育部已经筹备完毕,可还有什么需要本王协助之处?” 齐良稍作思考后回答:“有两件事需要禀报王爷。” 杨斐示意齐良直说。 “一是关于王爷提及的教师资格考核,近期因招贤令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前来。其中虽不乏滥竽充数之辈,但也有才疏学浅却足以胜任老师者。若任由这些人流失,实在可惜。” 杨斐闻言,沉吟片刻后道:“教师资格考核便放在三日后的招贤馆内,这几日本王想一下考核的内容。” 齐良拱手称是,随即又说出第二件事:“南海城的书院已全部登记在册,这些书院都是以私塾形式存在,招收的学生是家族、商贾类颇有家资的稚子。” “臣亲自拜会过这些私塾的山长,他们均不愿接纳寻常百姓稚子为学生,因寻常百姓无法支付足够的束脩,并且这些学生即便交足了束脩,也经常会因为各种缘故缺课,影响老师的授课进度。” “最重要的是,这些平民百姓家的学生入学,极为容易受到其余学生的刁难与欺负。” 齐良所言,令杨斐眉头紧锁。 他陈述的这些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