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建文朝。 (为了区分,就先叫建文朝吧,不然太别扭了) 应天府。 奉天殿内。 几位内阁朝臣从中走出,朱老四正拨弄着倭国的地图,上次在小世界中看过,回来便临摹出了雏形,找人润笔之后,有了七八成相似。 朱高煦风风火火的走了进去,挥袍下拜道:“爹……” “爹!”朱老四连忙起身。 朱高煦猛然抬头,大惊失色:“这……使不得啊!” “滚犊子!” 朱老四低声骂了一句,而后一脸恭敬的走到朱元璋近前,低眉顺眼道: “爹,您何时来的,可曾用膳?” “少献殷勤,兵马整顿好没有!”朱元璋摆了摆手问道。 朱老四回头看了一眼,朱高煦连忙说道:“禀皇爷爷,本朝已备齐三营四十万兵马,随时可以开拔行军!” “事办的还算利索。” 朱元璋面色缓和,问道:“大孙,你说那个内阁制,就是这个朝代实行的吧。” 他大致看得出,有内阁辅政,朝廷机器确实运转的更加精确快速,否则各地调兵至少得一年半载,再加上建文朝这种百废待兴的情况,还要更长。 “不错,内阁制将决策权归于皇帝,议政权分给内阁朝臣,行政权发放六部,避免了大权旁落!” 朱由检点了点头不吝夸奖,惹的朱老四乐的合不拢嘴。 内阁制度的创新,让皇权更加集中,中央集权已经达到了专制的地步,其他权力无法进行有效的制约。 所以这个制度值得夸赞的前提是,皇帝要足够英明! 要是碰上堡宗这样的五千年难得一见的皇帝,稍有不慎便要改朝换代了。 “好,你也算干了件让咱看得上的事儿!” 朱元璋赞赏的点了点头,而后说道:“对了,咱大孙给你带来几样粮种,回头可让朝廷背书,用以恢复民生。” 老朱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刚平乱又兴兵,苦的可都是百姓,不过为了倭国的银子,也只好先苦一苦百姓了,骂名你来担。” “……爹,您是知道的,只要能得到您的认可,儿子不在乎名声!”朱老四诚恳道。 好儿子!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笑,越看老四越觉得顺眼,估摸着能赶上标儿十之一二。 朱由检拿出几麻袋粮种,依次讲解习性、产量、栽种方式:“老祖,这里有玉米,红薯……” “洪薯?” 朱老四一顿,认真的点点头:“大孙起的这个名字不错,如此堪比祥瑞的粮种,以我朝开国皇帝的年号为名,才最为贴切!” 朱元璋诧异的看了他一眼,顿感心满意足,不愧是咱亲生的,随咱! “……” 你们真是够了! 朱由检顿了顿,深吸一口气,露出一丝牵强的微笑:老祖宗们开心就好。 “只是该让谁来种这洪薯呢。” 朱老四沉思,这年头想要普及一个农作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老爹让他们带头去种,他自然理解。 可他自己跟三个儿子肯定不行,抛开政务繁忙不谈,在这个时间段,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还不知道已经改朝换代,更遑论其他。 朱老四迟疑道:“爹,依儿子之见,不如让百官……”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淡淡说了句:“朱允炆如何了。” “就在紫禁城中。” 朱老四苦笑道,别的都能接受,可单独这个,他是真不愿背上这个骂名,得了天下便让上皇帝去耕地? 这后世不得给他骂死啊! “走吧,带咱去看看。” 朱元璋说罢,自顾自走出殿外。 “是!” 朱老四只能硬着头皮带路。 …… 紫禁城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