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隋唐:开局成武痴,我无敌了

第425章

   如今前来参加科举的这些读书人,可谓是香饽饽。   毕竟谁也知道,只要他们能够考中,他们的身份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必须在考试开始之前进行投资,否则的话,等他们考中,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到时候恐怕那些达官贵人都会下场。   他们如何能够竞争得过别人?   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读书人自然是选择拒绝,毕竟如今科举在即,他们哪有心思去做这些事。   而且,此刻能够来参加科举的,他们的家境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根本无需攀附权贵,或者说与那些富商之家结亲。   而在这两千多人里,也有寒门学子经受不住诱惑。   毕竟他们如今尚未考中,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金榜题名。若是如今和这些富商结亲,总归是有个前程。   日后条件也能好上许多,万一能够考中,地位将大幅度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并不是什么坏事。   总之这件事情,还是要看自己的选择,每个人想法不同,经历不同。   条件也完全不一样。   在这样的繁杂声中,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因为下一场科举即将到来,在此期间,大多数读书人都不敢松懈。   不管他们考得成绩再好,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题目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他们是否能够有这次的发挥。   要是因为他们准备不足,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虽然说,科举不止这一次,但是如果他们失败就要丢失几年时间。到时候,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还真未可知。   包括那些世家子弟,也是通宵达旦,格外努力。   作为世家培养的精英,他们对于家族是格外看重。他们作为世家的一份子。与家族利益相关。   如今家族需要他们的付出,他们自然不敢松懈。   在如今的大夏,这一场科举,决定了太多的事情。   虽然樊虎给了天下人更多的选择,只要他们能力足够,甚至可以通过工匠这一条路加官进爵。   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是认同读书这个正统渠道,他们希望进入仕途,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如此种种,樊虎没有干涉。   他自然希望,这些人里面能够多些人留下,能够展现出足够的才华。   但他不可能做保姆,帮这些读书人把路铺好。反正路就在这里,他们能够走多远,还得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就这样,时间转眼来到三日之后。   正式科举将要从此开始。   所有人都激动万分,对于这一场盛会,充满了期待,就算是那些淘汰在外的读书人,也是好奇不已。   谁能够笑到最后,即将揭晓。   正式科举的流程,和之前的初选,并没有太多差别。   这些读书人轻车熟路的进入考场,而道路左右,依旧是密密麻麻的围观者。   他们发出祝贺,大声鼓舞,也希望这些人里面,能够出现大夏的栋梁之才,能够让大夏变得更加昌盛。   尤其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虽然无法参与到其中。   但是如果出现一个好官,一个能臣,或许就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考生心中有忐忑,有紧张,但最终都变成了目光中的坚定。   他们好不容易才走到这里,这已经是最后一搏了,岂能轻言放弃?   不管最后的成绩如何,最起码如今尚未结束,他们要倾尽全力,走出这一步。哪怕失败了,也是以后的事情。   ——   宫城之上,樊虎依旧带着群臣在这里。   对于这第一次大型科举,他也很重视。相信这些人中,能够留下来的那一部分,将会成为大夏推行新政的基石。   这正式科举,和之前的初选,并没有太多差别,也是两个方向的考题。   只不过,难度相较于之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同时这里面关于策论的部分,有了不小的增长。   毕竟想要成为官员,除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思想也是很重要的。通过策论可以判断这些人的施政理念,以及心中所想。   樊虎看向左右,微笑着问道:   “你们觉得,这两千多人,最终能够留下多少?”   房玄龄面露思索之色,沉声说道:   “启禀大王,属下觉得这些人,才学皆是不凡。按照之前的成绩,应当最起码有一半能够留下。”   魏征点头说道:   “属下也是这样觉得。”   显然,二人还是非常看好这些读书人的,他们能够从一万多人中脱颖而出,走到这里,已经很不简单了。   听得二人之言,樊虎并没有辩驳什么。   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考试的成绩。此番科举选拔的条件,仍旧是最终的分数。   现在的大夏,需要很多人才。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将这些人才,下放到县级以下。   唯有真正经历过基层历练,才能知道百姓经历了什么,他们的情况如何,才能更正确的推行新政,造福百姓。   让大夏变得繁荣昌盛,而不是浮于表面。   所以就算这些人,全部通过考核,全部留下来,那也没有任何问题。   只不过,在这正式科举制中,想要最终留下,要看的不只是成绩,还有他们的人品。   虽然以当今的条件,无法把每个人的生平,查得事无巨细,但是只要樊虎想要,自然能够大致了解一个人的情况。   樊虎并不是太过苛求之辈,但是,他绝对无法接受,这些人里面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人留下。   本身通过科举选拔的,就是推行新政,治理百姓的官吏,要是他们并没有仁爱之心,反而以残害百姓为荣。   那这些人留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大夏的统治更不稳固。   当然了,这都是隐性条件。   最主要的,自然还是成绩,惟有能力达标,才会去看这些东西。   否则的话,说太多也无济于事。   毕竟一个好人,如果能力太差了,同样无法起到正面效果。和樊虎推行新政,改革的想法背道而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