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也太吓人了。 …… 历阳书院中,院长祖暅正在审批一个新项目,他眼下微青,放在手边的项目已经堆了一寸高。 同时,在他的主持下,举办了“天工之试”,对每年改进发明工具的优秀学子进行奖励。 每年,朝廷都会拨出大量钱财,不但对优秀发明进行奖励,也对成绩、天文、数理方面有优秀改进的师生进行奖励。 这自然催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但同时而来的,也有大量乱七八糟,异想天开,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的成果。 而作为山长,祖暅便要在这些垃圾堆里淘金。 这时候,他就免不了要羡慕远在襄阳的信都芳,那边工坊密集,学员出路繁多,不用像自己书院这边,只能钻研改进,以求官职。 先前,他力排众议,筑起水塔,可以持续向都城中的世族卖水。 但,销量不是很好,在供应了书院之余,仅可维持收支平衡。 好在,陛下回来了。 于是他放下书稿,马不停蹄地奔向皇宫,求见陛下。 青蚨说明日再来,祖暅不依,等在宫外,任冷风吹过,神态谦卑。 萧君泽才刚刚准备休息,听说这位大佬来了,便打起精神,在谢澜和青蚨反对的目光里,又见了这位书院山长。 以为是什么大事,结果…… “你就只是想把水卖得贵些??”萧君泽惊呆,“我给你的钱还不够么?” “岂能一直指着朝廷给钱,”祖暅摇头道,“唯有让这些学子看到,所学之道能换成钱财,方能持久,否则,仅仅是朝廷供应的几个官位,又能受宜几人?” “那你的意思是?”萧君泽看着他,“要我亲自去喝你们茶水?” “正是如此,”祖暅还补充道,“最好可以写首传世之诗,赞此水塔,如此,更能身价倍增!” 萧君泽感慨道:“这不就是捶奇观么?行吧,这事我应了。” “对了,陛下,您不是在寻约法之会的场地么,”祖暅笑道:“依臣之见,不如在这水塔上举行。到时由你开局,赐茶,再作诗,到时,此塔名声岂能不远扬?” 萧君泽感慨道:“你还真是将我安排得明明白白啊。” 说着,拿起一边的笔墨,准备随手写一首诗来交差。 “不敢不敢。”祖暅幽幽道,“您先前在洛阳,都敢带着北朝之主,御风而行,以观世间,小臣不敢多说,只能求着您还在人间逍遥,多多指点一番。” 萧君泽无奈道:“怎么暅之连你也生我的气了啊?!” 唉,这日子没法过了! 祖暅面带微笑,只是恭敬道:“为臣岂敢。” 那玩意,他上去过一次,都被吓得双腿战战,又是个随风飘扬的东西,他以为那是要送给北朝元勰的东西,才去准备的,谁知道那居然是给陛下自己用的!! 天知道他听闻此事时,何等惊惶! 从今往后,陛下休想再碰这种凶险之物! 第209章 计划不如变化 三月三,上巳节。 这既是沐浴消灾的日子,同时也是宗室权贵、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节日,尤其是在王羲之的《兰亭序》名扬天下后,文人雅士们在三月初三,举办禊饮,曲水流觞,就已经成了一个习俗。 每到这个时候,男子着朱服,女子着锦绮,踏青郊游,沐浴兰汤,连皇帝也不例外。 于是…… “当时修筑水塔时,本来想用您提供的草木灰水泥来做,但是,成本过高了,实在修筑不起,于是改用青砖……” 一处奇观之下,萧君泽被祖暅引着,走上木质栈道,介绍着这处景色。 “初稿是用青砖砌成圆柱高塔,再以器械引入江水,塔下以沙石滤水,其中埋入银丝,以做净水灭菌,但又发现,一层青砖的经不起这样大的水压,所以不得以要将其砌厚……”祖暅说到这,长叹道,“可若砌厚了,造价便又上去了,于是便决定砌两层砖后,周围以土夯墙,堆成山形,避免垮塌。” “可是,堆成山形后,我等又发现青砖居然会渗水,土山上杂草从生……” “没奈何,只能在其上种花植木,让其生得好看些。” “但维护又十分麻烦,便在其上筑了小屋、楼台、水道,以做点缀……最后,便成了这个模样。” 萧君泽听得无语:“你这简直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哪有你这样做工程的,这么个水塔做下来,今年你们书院的经费还剩下多少?还有九个多月不用过了么?” 祖暅低头认错:“这事,是为臣大意了,所以还请陛下救上一救,这书院这大半年,就只能指望着卖水过活了。” 萧君泽冷哼一声,随他上了这建筑。 不得不说,这水塔修得还是挺好看,周围木质脚楼,假山流水,完是一个人造山景,山上还有请多细石铺出的曲水,只要将酒杯放上去,便能玩如今士族们最喜欢的曲水流觞。 而最大的亭台之外,早有朝中大臣们在此等候,看萧君泽来了,立刻上前叩拜。 萧君泽自然让他们免礼,居于主位,不需要他开口,下边的臣子们自然而然地开始说起各种节日贺词,说起国泰民安啊,都是陛下的功劳臣服四夷,说起朝廷安稳,都是陛下的智慧镇压四海,说起风调雨顺,都是陛下的德行感动上天。 萧君泽听着诸臣恭维,回复是赐了他们茶水——按理来说,他应该赐酒的,不过青蚨和谢澜如今是狼狈为奸,一至觉得既然他要把孩子生下来了,就不能再把麝香山楂这些玩意随便用,酒当然也是不可的! 所以,只有茶水了。 而这茶水当是用水塔上过滤的江水泡发的,萧君泽不用说“好茶好水”,只要微微露出满意之色,便能引得这些官吏们吹捧起这茶水,这也是祖暅求着让他来带货的原因,毕竟效果是真的好啊! 萧君泽保持笑意,悄悄掩唇打了个哈欠,这时,群臣们已经一边夸着好山好水好茶好学校,一边写赋吟诗,其中以萧衍和谢家的谢眺做的诗最好,被人称赞。 不过萧君泽是被后世那些唐诗里的千古名句养刁了口味,这些诗听着也没什么感觉,所以倒也没跟着说好。 倒是萧衍话锋一转,笑道:“陛下学富五车,才华惊世,不知臣等抛砖多时,可引得玉来?” 祖暅也打起精神,他早就请陛下作诗了,正是此时。 萧君泽微微挑眉,对祖暅道:“此塔可有名字?” 祖暅道:“还未起名,请陛下赐名。” “古来八尺为一寻,此塔甚高,便名为千寻塔,可否?” “谢陛下赐名!” 萧君泽于是让萧衍起笔,故作深思,对王安石说了声抱歉,便把对方的登飞来峰略作修改,道:“历阳院中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一出,在场一片寂静。 毕竟此时还是五言诗为主,谢眺、萧衍这些诗词大家都是擅长五言,这七言诗一出,又如此气势恢弘,发人深省,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