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靖难之役,吾弟当为尧舜

第96章 火炮齐射

   前面打得很残酷,铁铉的做法很无情——但朱允熥知道对方没错。   这就是战争,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   古往今来数千年,人类在战争与和平的怪圈中不断循环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即便是到了数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依然有自诩文明的国家,对那些小国狂轰滥炸,甚至对医院和救护车下手,屠戮那些弱国的平民。   更何况眼前是乱世人命贱如狗的时代?   战争就像一条饿狼,需要数不清的血肉才能喂饱它。   在残酷的两头夹击之下,那些被驱赶的百姓想要逃走,但却被绳索束缚、被同伴挤住,只能不断地倒在地上,悲惨的死去。   有些百姓希望明军能够手下留情,他们一边尽快向前走,一边跌跌撞撞跪在地上磕头,哀求明军不要放箭射杀他们。   但自从这些平民进入战场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谁也不敢放平民进来,毕竟鞑靼骑兵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等着。   于是无情的箭雨飞来,靠近营寨的百姓顿时倒下了一大片。   在   队伍后面,鞑靼士兵则拿着武器,继续无情的驱赶平民。   在两头杀戮之下,五千多被挟持过来的百姓死伤惨重,伤亡超过了三千人。   眼看平民百姓快要死伤殆尽,躲在难民之中的鞑靼奸细只好悻悻撤退。   这些奸细伪装成落难的百姓,躲在人群之中希望能够混进土木堡。   没想到明军毫不留情的放箭,这些伪装的平民也跟着死了不少人。   一场无情的屠戮之后,营寨前尸横遍野,鲜血浸润了大地。   鞑靼宰相阿鲁台的眼中没有怜悯,反而有几分得意。   牺牲三千个没什么价值的贱民,却消耗了明军不少箭支,还动摇了明军的士气,也算是值得了……   反正这些妇孺留在军中,也只会浪费草原勇士的珍贵粮食。   “阿穆,你带人开始进攻吧!”阿鲁台冷笑着说道:“你说的战况我都了解,这次我给你一万人,同时攻击东面所有的堡垒,哼哼,咱们的兵力数倍于敌,就这么一层层压过去,看他们如何应对!”   阿穆将军答应一声,带着鞑   靼骑兵开始进攻。   鞑靼人虽然缺少攻城器械,但同样也有自己的手段。   一群群的鞑靼弓骑兵在营寨前方怪叫着来回巡弋,他们拿着引而不发的弓箭,压制城墙上的明军。   鞑靼武士扛着梯子,举着门板,大踏步靠近营寨,向土墙发起进攻。   靠近了营寨之后,鞑靼人还把尸体拖过来,丢进土墙下面的壕沟作为填充。   城墙上的明军憋了一肚子火,毫不留情的朝着鞑靼人倾泻着各种火力。   石块、箭矢、滚油、火枪,各种武器无情的朝着鞑靼人打了过去。   看着草原勇士一个个惨叫着倒在地上,阿穆将军紧紧握住手中的皮鞭。   一刻钟不到,鞑靼勇士就已经阵亡了六百多人。   幸好这一次阿穆将军拥有足够的兵力。   光是在陈校尉和李旷的这个土堡,就有一千多鞑靼弓箭手在城墙下面助战。   下雨一般的箭矢,压得陈校尉和守城的明军无法冒头。   明军只能举着盾牌,弯着腰用大刀和长枪杀死那些奋力攀爬的鞑靼人。   而凶悍的鞑靼人   会试图抓住明军的武器,然后拖着明军士兵跌落城墙。   朱允熥站在高处俯瞰前方,只见鞑靼人像是一群蚂蚁,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东面的堡垒。   朱允熥向传令兵吩咐几句,高处的旗号变幻,挂上了黑色的信号旗。   一门门火炮被推上了高台,朝着前方打了一轮齐射。   二十多发炮弹飞过明军的头顶,落在鞑子弓箭手的人群中。   巨大的爆炸声中,那些聚在一起尽情放箭的鞑子弓箭手倒了大霉。   炮弹落在人群中,一炮就放倒一大片鞑子弓箭手。   更可怕的是,忽如其来的巨响,让鞑靼人的战马受到了极大惊吓。   鞑靼人的战马因为条件有限,所以并没有经历过对枪炮声的适应性训练。   来到中原之后,鞑靼人的战马遭遇过的最大音量,也就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燕军火枪和土炮。   现在二十门火炮同时发出巨响,让鞑靼人的战马发了狂或者软了腿,朝着四面八方疯狂逃窜。   发了疯的战马成群结队的到处乱跑,将鞑靼人掀翻在地,然后踩成   了肉泥。   阿穆将军也被这炮声吓了一跳。   草原上的人迷信而又落后,很多人把大炮当成了一种妖术。   久经沙场的阿穆将军虽然不至于把大炮当魔法,但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原因很简单:明军的火炮威力太大了,而且非常灵活、非常准确。   在南下中原的战斗中,阿穆将军曾经缴获过一门明军的大炮。   那种大炮,是真的很大,重量达到了两千多斤,八匹马都拉不动。   所以缴获的那门大炮是固定在城墙上的,大炮轰击的角度很难调整,炮击的效果也完全是全靠运气。   但明军的这一轮炮击,每一发都落在人群中,掀起了滔天血浪。   阿穆将军脸色铁青,他向手下的两个千夫长说道:“扎木尔,吐火温,你们带两千人上去增援,先把那些发疯的战马控制住。”   两个千夫长要领命而去,阿穆又叮嘱道:“不要聚在一起,当心明军的大炮!”   千夫长们领命而去。   可是没等两位千夫长带着草原勇士出发,明军那边的火枪开始发威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