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第992章 朝会(一)

   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七。   按照惯例,往年这个时候还在放年假。   但是,今年京中的大臣们都接到了通知说今儿要早朝。   刚接到通知的一众大臣内心自然是疑惑满满,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现在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自从东林党被扳倒铲平之后,崇祯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之前对于他们这些文人大臣不能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但是也差不多了。   可是,现在崇祯对于他们这些文臣充满了怀疑,受到训斥都是轻的,受到庭仗都是家常便饭。   之前文臣以直谏,把皇帝惹恼了,受到廷杖为荣。   那是因为皇帝不轻易动用停仗。   可是,现在不同了,只要发现这些大臣有一点怠慢、有一点过错,崇祯二话不说,直接停仗。   而且,每一次庭仗,执行的死太监没有一个手软的。   虽然说不至于将人打死,但是一阵庭仗下来,保证三个月下不了床。   所以,现在这些个大臣工作一个比几个积极,个个都是战战兢兢。   虽然对于初七举行朝会有疑惑,有异议,但是这些大臣早就来到太和殿外等候。   生怕自己来晚了,被崇祯抓住机会打屁股。   一众大臣到了以后,都互相拜年打招呼。   个个脸上都流露着开心的笑容。   无论怎么说,今年对于一众大臣来说是个好年。   俸禄待遇都发了,而且是足额现银发放。   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还收到了绩效银和养廉银。   总之,兜里有钱,年过的自然不错。   相互之间熟悉的大臣们,也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着发生了什么事。   整个太和门外叽叽喳喳,嘈杂不已。   孙传庭、李定国等人也接到了通知,在京中的受封受勋的将领全部都来了。   孙传庭等人也是很纳闷。   他们并不属于京官序列,按照明朝的规矩,非召不得入京,平时是不需要参加朝会的。   而今天,他们突然得到传召,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肃静!”   一声尖细的声音响起。   “诸位大人,这里是太和殿,不是菜市场,保持肃静!”   一名太监非常严肃的训斥。   自从崇祯不相信文臣后,便使用内廷太监制衡外廷文官。   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崇祯终于知道,所谓帝王之术,其实就是制衡之术。   有了崇祯的支持,太监们的腰杆子也硬了许多,以前对于这些文官老爷都是唯唯诺诺的,大气不敢出。   现在,训斥起来也是一板一眼,毫不客气。   要是放在以前,别说一个不知名的太监,就是王承恩这个大太监来了,敢这么训斥满朝官员,非得被当场打死。   但是,现在在太监的训斥下,一众官员敢怒不敢言,并且十分乖巧的停止了叽叽喳喳的讨论。   林欲楫作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   在林欲楫看来,文官队伍整治整治挺好。   免得一个个天天高谈阔论,浮夸风严重,只知道纸上谈兵。   群臣安静下来,今天的天气还不错,没有风,因此并不是很寒冷。   东方的天空已经晕红起来,预示着即将日出。   静候等待的一众大臣们耳边传来了鼓乐的声音,他们知道,朝会即将开始了。   在明朝,朝会是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的。   钟鼓司奏乐,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皇帝登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   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这才齐头并进步入御道。   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   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鞭声传来,一众大臣连忙整理自己的官服,保持良好的官容官貌,免得君前失礼,到时候再给皇上抓到把柄。   “宣百官进殿!”   “宣百官进殿!”   “………………”   宣见声传来,一众大臣们立刻按照礼制走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待众臣列班站定之后,君臣见礼。   “都平身吧!”   崇祯现在对于朝会的局面那是完全掌握,随心所欲,手到擒来。   众臣闻声而起。   “今天举行朝会主要有两件事。”   崇祯开口说道。   “第一件是,安南自崇祯十六年腊月以来,多次侵扰我大明两广边境,屠杀边境子民,掠夺财物,为非作歹。   总督两广军务、广东巡抚沈犹龙上奏,安南在两广边境陈兵近十万,颇有大举进攻我大明两广地区的意图。   诸位有什么看法?”   虽然崇祯以及内阁、六部尚书早就知道了此事,也定下了南征的计划。   崇祯依旧将这件事摆在了朝会上说了出来。   群臣一听这件事,顿时如同炸了锅一般。   开什么玩笑,大明被建奴欺负,他们还能忍,毕竟建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敌人。   但是,安南这个时候也要踩在大明头上,这群臣就接受不了了。   泱泱大明,怎么能被一个弹丸小国欺凌。   一众群臣立刻慷慨激昂起来,提议大明出兵给安南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父亲二字怎么写。   “陛下,张家世受皇恩,到臣这一辈,承蒙祖上蒙荫,舔为英国公,但是臣尚未为大明立寸尺之功,臣内心有愧,请陛下恩准,允许臣率军南征,为大明荡平安南。”   说话的人是继任英国公张之极。   听到张之极的话,崇祯很感动。   英国公一脉对于大明忠心耿耿。   “嗯,张爱卿,你的心意朕知道了,但是你尚处于守孝期间,安心为老国公守孝,孝期满了之后,自有你建功立业的机会!”   崇祯摆了摆手,南征安南的计划已经定了。   而且,学会了制衡之道后的崇祯,还要将张之极留在京中,率领武勋制约洪承畴等战将,以保局面平衡,自然不可能放张之极离开。   张之极还想说什么,被崇祯伸手制止,然后崇祯顺势继续说。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