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当官,为民做事是本职。 做好本职,是为人的根本。 就好似厨子做好饭菜,皇帝处理好政务,一样的道理。 邀功? 有何资格邀功? 老朱的话让汪广洋羞于见人。 乾清宫,老朱和太子还在就山西的事商议。 老朱的案台上,摆着一封从大同府快马加鞭,用锦衣卫消息渠道送回来的折子。 老朱目光发了会呆,随后道:“老三这件事做完,山西世侯便除干净了。” 朱标也点头:“虽冒险了一些……。” “不冒险就不是老三了。”朱元璋收回眼神,拿出了一个锦盒之中的老花镜,戴上眼镜,老朱顿时感觉世界清明了起来。 “你的这些个弟弟里面,老三是最可靠的。”朱元璋说道。 朱标点了点头。 山西世侯消除干净,对于朝廷的好处无穷。 首当其冲的就是掌握在世侯手中的土地。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 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强大的根本在于广袤的国土面积和极长的战略纵深! 自家领土,不可能纵容军阀的存在。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朱元璋心情不错。 朱标也是笑道:“父皇,二弟前几日说,也想去关中……。” 朱元璋摆手:“再等等。” “老二和老三不一样,老二没给朝廷办过事,而且关中那地方和山西不一样。” 沉思一会的朱标点了点头。 这时候,外面王景弘走了进来。 “禀陛下,杨相有事要议。” 朱元璋回过神来,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和朱标对视了一眼,意味深长的道:“这杨宪可是勤政。” 朱标笑了笑:“杨相自上任以来,一直是勤俭操劳,中书省的政务和胡相都是抢着干。” “这半年来,朝廷官员精于政务,吏治清明,百姓都说好日子马上来了。” 说着,朱标感叹道:“尤其是老三发现的洪薯,据说不少百姓在见识过今年秋收的百亩洪薯之后,纷纷感叹大明是承天立国,也道父皇您是救世明君。” 这话让老朱有些高兴。 不过也只是脸上有几分自得,很快老朱便露出愁容感叹道:“话虽是这么说,但也不能就此懈怠啊。” “以如今朝廷的底蕴,经不起大灾大难啊。” 这时候老朱才想起,杨宪还在外面等着。 “去,宣杨宪!” 杨宪进来之后,对皇帝和太子行礼。 朱元璋道:“杨宪啊,你有何事要议?” 杨宪闻声,便将手中奏疏捧起,道:“臣是为了明年云南的五十万军费开支而来。” “云南今年布兵五万之众,所需兵源和兵器都是在当地动工,建校场,建军营,皆耗资不菲。” “上个月,帐前都尉沐英有奏,欲在年关之前于云南大理开设冶铁厂,打造兵器和甲胄。奏本的末尾,也是来要钱的。” 朱元璋微眯眸子:“怎么,这笔钱,户部拿不出来?” 杨宪摇头:“今年户部的预算的数目,是有结余的。” “那你为何上奏?”朱元璋面无表情的问道。 杨宪道:“臣认为,云南之军政没有实际意义!” 第二百三十一章:你信不信? 云南的马政,是朱元璋在从朱雄英口中听到了朱棡的推测,而后再三斟酌下,才确定下来的。 马政不过中书省。 如今五军都督府还没出现,还是大都督府掌控军事,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李文忠。 “没意义?”朱元璋疑问。 身为皇帝,他早已不会喜形于色,所以在杨宪说出这句话的,朱元璋没有半点神色上的波动。 杨宪的观点很简单,云南布政使王玮,是他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