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中山之战(四)袁绍来到了中山
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加大盾牌的造价成本。而且,冀州军队应该只是为了应对龙啸军的弓弩,才临时改装了盾牌,并不意味着所有盾牌都被临时改装。 想到这里,他让士兵减缓射弩,让冀州军推进得快点。待冀州军推进到四十步距离时,他再度让第二道壕沟的士兵疯狂射出弓弩。之所以故意让冀州士兵推进,是为了让壕沟里面的龙啸军有更大的视野,以弓弩射向冀州军盾牌方阵的两侧。 他认为冀州军临时改装了盾牌,用于正面阻挡,但两侧的盾牌却未必也是改装过的。而且,这壕沟是半月形的,敌军越靠近,侧面就就越容易暴露。 果然,在龙啸军的弓弩攻击之下,一些冀州军的盾牌方阵被破坏。只是龙啸军并不能及时破坏所有的方阵,冀州军继续推进,很快地来到了第二道壕沟前。 赵云看到形势不妙,赶紧下令让出第二道壕沟。这么一来,第二道壕沟也被冀州军给占据了。 颜良和郭援并没有停歇,而是让士兵继续推进,向第三道壕沟推进。自然,他们的身后也有士兵正在填掉第二道壕沟。 在第三道壕沟里,赵云再次加大弓弩的力度。然而壕沟空间太小,兵力有限,再加上冀州军对付龙啸军的弓弩也越来越有经验。 两刻钟之后,第三道壕沟也被冀州军给占领了。赵云自然是先率军撤退了。 冀州军在花了将近两个多时辰,死伤三千多人,终于成功地破了龙啸军的三道壕沟。颜良和郭援攻上去之后,便立刻停止进军。 在他眼前,一条山谷延伸到远处,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几座建筑?只是这建筑筑得有些奇怪,周边堆积山丘,高约五六丈,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其后还有一些房屋什么的。 颜良和郭援感到惊异,两人都没有继续进攻,一则大军攻占壕沟耗费时间和气力,已是疲惫,二则他们需要回报易京的情况,再看怎么去打。 没过多久,韩荣、郭图、逄纪等人都爬了上来,观看三道壕沟之后到底是什么玩意?众人不由地惊呆了,难怪右北平军称之为京,这东西看着不像规范的城池,又不像其他防御性的建筑,倒像是用土和木头搭建的楼塔,难怪称之为京。 “诸位注意看,这京其实就是塔结构,是用土和木构造的,看着应该有三四层,右北平军可在塔上,以弓弩射击。”郭图看到这京似乎有了些想法。 “我军要攻击,却只能从塔底往上攻击,但靠近这塔,就要费劲不少气力。而且后面还有几座类似的塔,塔与塔之间形成掎角之势,相互掩护,如此我军靠近就不容易了。” “公则所言有理。”逄纪接着说:“这种一座一座的塔结成群,形成庞大的城池,只是这结构的城池,我等从未见过,怎么进攻还待细细考虑才是。” 遇到一个从未见过有东西,不管是郭图、逄纪等文臣,还是韩荣、颜良等武将,都会谨慎很多。 “诸位,我等不妨先回去吧!士兵征战一天了,也疲倦了,颜、郭两位今日立功,亦值得庆贺,我等不如趁机犒劳一下士兵。” “至于攻城之事,我等再细细商议,才能决断,可不是轻易进攻。” “韩将军说的是。” 等士兵把壕沟都填平了,冀州军便撤回了坡下,并派士兵驻守于坡上,防止右北平大军再次挖壕沟。同时,韩荣把军中大营前移,以方便下次攻打易京。 …… 话说刘鑫率军驻扎中山国卢奴县,与高干、辛评的三万大军对峙了十几天时间,双方均没有交战的意愿。 正在这时,刘鑫得到斥候回报。袁绍、鞠义等率一万大军来到了卢奴县。他感到吃惊,想不到袁绍亲自来此。 “报……报……”士兵来报。 “进来。” “报将军,外面冀州军队索战,称是袁绍亲自前来,想邀将军一谈。” “哈哈哈哈。”刘鑫忍不住大笑起来:“好,本将军与袁绍认识也有四五年时间了,他既然来到这中山之地,本将军总得见上一见。” 刘鑫整顿兵马,与太史慈、许褚、贾诩率军列阵于外,袁绍早就列阵相迎。他看到刘鑫到来,便与一名刘鑫不认识的将领一起向前走了几步,显然想与刘鑫说话。刘鑫也和许褚往前了几步。 “哈哈哈哈,征东将军,多年不见,你仍是神采奕奕,我佩服得很呀!”袁绍看到刘鑫,似乎心里很高兴,倒是刘鑫有些许不愉快。两人上次见面已经是三年半以前的事情了,且见面的过程也并不愉快。 “袁将军也是风采胜于往昔,真是可喜可贺!” “几年前,你我曾一起,攻打董卓,只是想不到,如今你我竟变成了敌人了。”袁绍突然又感慨起来。 “大军征战,唯有百姓最苦,冀幽之地平稳,对百姓也有好处。袁将军要是不想与我为敌,那也容易,不如你我各自罢兵如何?” “哈哈哈哈,大军已至此,非我不想退,而是退不了。” “如何退不了?袁将军,你趁我与公孙瓒大战之时,趁机夺了渤海、乐陵、平原等地,占了那么大的便宜,却仍是这么贪婪,那就不应该了,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征北将军亦是狡猾得很,明明想对公孙瓒用兵,却故意调停我与公孙瓒,再诱惑公孙瓒去攻打刘虞,如此你再攻打公孙瓒,便名正言顺,得了地盘又占据大义,精明如斯,唯有你刘鑫。”面对刘鑫的讽刺,袁绍也不甘示弱。 刘鑫反驳:“哼!我调停你和公孙瓒乃真心实意,公孙瓒执意对刘虞用兵,还胁迫朝廷使者,诬陷刘虞,与我何干?” “哼!朝廷使者如今就在你右北平,却不回长安,又焉知他不是被你胁迫呢?或许是你胁迫使者,诬陷了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