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曹操之死
上朝的时间到了,刘鑫却发现曹操和郭嘉没来。朝堂之上的诸臣也是议论纷纷,郭嘉来不来倒没人管,但曹操不能不来。 刘协正想让人宣布朝会开始,刘鑫只好站了出来:“陛下,司空还没来,还是等等吧!” 自古以来,上朝之时,都是臣子等皇帝,从来没有皇帝等臣子的。刘协心里不喜,这曹操不过是个过气的臣子,竟如此摆架子。可他不敢表露出来,只好又派人去叫曹操。 在场诸臣又是议论纷纷,小声嘀咕地议论着曹操为什么没来。有人说曹操心里害怕,有人说曹操没有脸再来上朝,有人说曹操无法接受这个事情。说什么的都有,把刘鑫给说烦了。 刘鑫气道:“诸位,曹司空仍是司空之职,位列三公,你们说话客气的!别在背后嚼舌头,否则舌头没了,可别怪我没提醒。” 诸臣害怕刘鑫,不敢再吱声,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 突然,一个内侍跑了进来:“陛下!不好了!”这正是刘协派去叫曹操的内侍。 “出了什么事?” “陛下,曹司空于今早凌晨自尽身亡了!” “什么?”刘鑫惊呼一声,刘协也是从椅子上坐了起来。曹操自杀了?这出乎刘鑫的意料之外。曹操的旧臣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鑫急问:“这是怎么回事?” “卑职刚到曹司空家,在门口就听到一阵啼哭声,心中有异,进去之后,有一个叫郭嘉的,听明卑职的来意,才告诉卑职,曹司空上吊而亡,一个时辰前才发现的。卑职就连忙回来,向陛下回报。” 此时,朝堂上众臣又是一番窃窃私语。对于曹操之死,恐在场之人,恐怕有喜有忧。 刘鑫既不喜也不忧,他转身向刘协行个礼:“陛下,今日早朝,暂且作罢,臣去一趟司空府,查看个终究。” “好吧,就如大将军所言。” 刘鑫带着几个人,由荀彧陪同,来到了曹操府上,屋内已是一片抽泣之声。 “大将军到,所有人出来迎接!” 曹操的家人男女老少都慌慌张张地站成一排。 刘鑫一一查问曹家每一个人的身份,很快就发现问题了。曹昂死了,曹丕、曹彰站在这里,那曹植、曹冲等人呢? “尚书令?” “下官在!”荀彧回答。 “曹司空妻妾成群,不只只有这两个儿子吧?”现在是建安四年(199年),曹操至少七八个孩子出生了吧?反正不只眼前这几人。 “这……”荀彧犹豫了一下,也知道这事瞒不过,毕竟知道的人不少。就算他不说出来,迟早也会有人说出来。 “半年以前,司空就预感可能会有今日之败,便派人带走了八岁以下的几个儿子,隐于民间。不过,司空只是留后而已,并非有复仇之意,请大将军不要误会。” “当初谁去办此事?” “厉锋将军曹洪!” “今曹洪何在?” “半年前离开许都后,他从未回来过!我亦不知其去向。大将军,请放心,司空早就嘱咐厉锋将军,只安排人将司空之子隐姓埋名,抚养成人,绝无复仇之心。还请大将军明察!”荀彧朝刘鑫鞠了个躬。 曹洪都不在这里,怎么查?刘鑫不再理荀彧,而是走进了屋内,查看曹操的尸体,郭嘉也在屋内。 他细看了一下,想确认尸体是否是曹操。为避免自己出错,他找来对曹操比较熟的人,来认尸体,同时安排仵作验尸。最终确认是曹操的尸体。 “奉孝,司空是不是早在献城投降之时,就已经心存死志了?” “是的!司空乃世之英雄,只可惜时运不济,败于大将军之手,此后必是郁郁寡欢,还不如一死了之。” “时运不济?呵呵,说得好。” 刘鑫自然不相信这个理由,多半是曹操以死来保全家人或部下。他死了,消除了刘鑫的疑心,其部下也失去效忠的对象。如此也没人能利用曹家的身份来闹事,曹家也安全了许多。 当然,曹操多半也确实不愿意去过圈禁的生活。 “司空将其子藏匿于民间,你是否知道此事?” “知道,还是我提的建议,司空本不想这么做,但我对他说,他仇敌遍布天下,若是战败,恐性命难保,不如提前安排后事。”事实是,这事是曹操自己的决定,此刻,郭嘉把责任揽了过来。 刘鑫想不到郭嘉直接就承认了,心里一阵气恼:“你不怕会激怒于我吗?” “我出此建议,只是为了让司空留后,并无他意,大将军心胸开阔,想必不会计较此事。”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今司空欺骗于我,实则投机取巧而已,我又何须顾及太多?我当将其家人处死,再派兵搜捕其子和曹洪,亦不算违背承诺。” 一直跟在刘鑫后面的荀彧看到刘鑫有怒意,连忙跪了下来:“大将军,司空此举,实无有他意呀!大将军何必斤斤计较?” 郭嘉却说出另一番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出此策,只是尽力而为,大将军还请自行决断。” 刘鑫倒也没理会两人,随后,他便离开了曹操的府上。他解除了许都的净街令,允许百姓出门,并发布公告,向百姓发放粮食作为补偿。这些粮草都是曹操留下来的存货。另外,他下令龙吟军尽快进入许都。 三天之后,张辽终于率龙吟军来到了许都。刘鑫召集各军统帅、军师,商议大事。 “诸位,许都已归我军所有,曹操败亡,进入许都前,一些麻烦事情也为曹操处理,如此一来,我军接管许都就方便许多。” “我与陛下交谈过,并明确说出我将效曹操之事,陛下屡次经历磨难,倒也老实,承诺会唯我之命是从。只是我刚执掌朝廷,很多事务不熟,还得依赖诸位,到时辛苦各位了。” 众人纷纷回了个礼。刘鑫几句开场白抛砖引玉,随后要求众人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