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诸葛亮之谋
“如此一来,集江陵和攸县兵力到州陵,总兵力三万五千左右,必能挡刘鑫大军南下江陵。” 刘表点了点头:“嗯,这主意可行。”他又环顾其他人:“你们以为如何?”其他人也都没说什么。 他又看了一下蒯越和蒯良兄弟,毕竟蒯家在荆州的实力不小。两兄弟也只是点了点头。 “玄德,你以为呢?” 刘备作为宾客,再加上孙刘联盟一事砸了,他顾虑重重,一直都没有说话。听到刘表询问,刘备只好起身:“州牧,此计甚妙,我亦没有意见。” 刘表又沉吟一番:“好,这事就这么定下来吧!” 这次商讨就这么结束了。 刘备又到自己的住处,诸葛亮已经在焦急地等待了,看到刘备回来,便起身迎了上去,急问:“主公,此次刘荆州可说什么?” “江夏被破,刘荆州也是忧心忡忡呀!几日之间,似乎苍老了不少。”刘备一阵感慨。 “今日,伊机伯献计……” “调江陵和长沙攸县兵力驻守州陵,以刘磐和黄忠为将。” “军师如何知道?”刘备一阵惊讶。 “是我让伊机伯向刘荆州提议的,想必刘荆州已采纳。” “军师你……” 刘备心里不喜,诸葛亮此举逾越了。诸葛亮也是明智之人,看出刘备的想法,连忙解释:“刘荆州临时召集主公,我便知肯定是为了江夏之事,只是我回来晚了,主公已先行。” “我赶去时,主公已进入议事大堂,我在外面碰到伊机伯,才让伊机伯如此建议,让刘荆州驻兵州陵。况且,此番孙刘联盟之事,我不知孙策为人,草率献计,害主公受累,若主公再提此计,刘州牧反不会轻信。” “那你怎么知道州牧会采纳此计?” “刘荆州用人唯亲,他最信任之人乃蒯蔡两家,他打下荆州基业,皆靠蒯、蔡两家之助,荆州之事自然也以蒯蔡两家的主意为主。然而,上次蒯越提出主降,准备将荆州基业拱手让给刘鑫,刘荆州大为不满。” “如今双方已交战,刘荆州更是顾虑重重,也只能一战到底,是以我猜,他仍不会采用蒯家两兄弟之策。蔡瑁虽是刘荆州姻亲,但向来与蒯蔡共进退,且蔡瑁平日也不是有主意之人。” “相较之下,刘荆州更愿意听主战的人的意义,荆州文士多,诸如王粲、傅巽之流,素来受刘表信任,但这些人在战事上一向没有主意,刘荆州又轻视武人。想来想去,唯有伊机伯的话,他会听一些。” 刘备又问:“可驻兵州陵能保南郡吗?” “至少保半年平安,半年后就不一定了。” “半年?为何这么说?” “刘鑫占据江夏后,并不会立即率军渡江攻打襄阳或江陵,且宛城兵力只是震慑南阳而已,也不会攻打襄阳。他会先出兵攻打庐江。” “庐江?” “正是,刘鑫原本可以率重兵南下攻打襄阳,却改为攻江夏,就表明他想扬长避短,先拿下江北之地。孙刘联盟本应是对付刘鑫的最好办法。” “我素闻孙策、周瑜乃一方俊杰,如今看来,亦不过如此,两人皆目光短浅之辈,还没获胜,便惦记着起利益来。孙策以为集大军攻合肥,就必能获胜,却不知刘鑫早有准备。” “孙刘不齐心,刘鑫便能各个击破,他以重兵固守合肥,使孙策不能攻破合肥,待江夏破后,刘鑫必会出兵庐江,刘鑫和孙策比的是攻城速度,刘鑫终究会快了一步。” “刘鑫攻下庐江,全据江北之地,届时会全力攻打南郡,其主攻方向必是州陵,荆州军队疏于训练,关键时刻这军队战力就不行了,必难长久坚守。所以,刘荆州难挡刘鑫大军南下。” 听到诸葛亮这么一分析,刘备也担心起来:“若州陵被破,我如何自处?” “主公,我有一计可助主公成大事?”诸葛亮小声地说,有点神神秘秘的。 “什么计?你直说无妨!” “刘荆州乃优柔寡断之辈,平日不修武备,军队孱弱,就算有二十万大军,亦非刘鑫之敌,再加上刘荆州久病未愈,又受战败打击,病情加重,其两子又在内斗!” “荆州隐患到此,恐怕难以保全,迟早落入刘鑫之手。若想保住荆州,唯有一个办法,便是……” “什么办法?” “主公夺了荆州,取而代之!” “什么?”饶是刘备心里一直对荆州垂涎欲滴,此刻也是吃了一惊。 “不错,只要主公夺了荆州,以主公的胸怀若谷、任人唯贤,以及关、张、陈三位将军的勇猛,再加以我之谋划,主公必能抵挡刘鑫的进攻,稳据荆州,来日时机成熟,再挥军北上,如此大事可成。” “军师!”刘备露出犹豫之色:“我征战十余年,可谓是跌宕起伏,从许都逃出之时,已是落魄至极,幸亏刘荆州收留,否则哪有我刘备今日。” “我知刘荆州听身边小人之言,以为我想夺荆州,便处处防我,以前我对此亦是无可奈何,只是恨不得诛尽此等小人。可如今,军师让我夺荆州,岂不应了那些小人之言?我岂非亦是小人?” “主公此时切不可有妇人之仁呀!主公若夺了荆州,只需善待刘荆州两子,便能问心无愧,若不得荆州,刘荆州与主公都会成为刘鑫的阶下之囚呀!还请主公三思!” “军师,此事……唉……”刘备唉声叹气,委实难下决定。 “主公谋夺荆州,未必就对不起刘荆州,刘荆州两子,琦公子和琮公子,刘荆州已有废长立幼之心?” “等等!”刘备找了个手势:“你又如何知道刘荆州想废长立幼?” “琮公子尚未成年,刘荆州却准备让其与蔡氏联姻,蔡氏乃荆州大族,由此可见,刘荆州欲将基业传之为次子琮公子,他将琦公子打发到江夏,亦是为此事做准备,将琦公子驱出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