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攻许都之战(三)皇帝被劫
“这刘鑫深谙攻城之道,他兵力雄厚,每天攻城而控制力度,故意虚张声势,然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我军防守却不敢丝毫懈怠,时间一长,我军便会疲惫,届时刘鑫再发动强攻,许都就会被破。” “司空,恐怕刘鑫的目的并不只于此。”郭嘉给曹操解释:“我等在城头上观看,自然知道他是虚张声势,但那些在宫里面的人却不知。想必,刘鑫是故意这么做,弄得许都内人心惶惶。” “若许都内生变,他再趁机破城,如此少损耗兵力。如若他现在猛攻,司空必会全力防守,他会损失不少,他是在等我军气衰之时,再强攻。” “奉孝说的是。”曹操也明白,但有些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许都之内,果然人心惶惶。曹操兵败谯城,到刘鑫兵临许都,期间有两个多月。很多达官贵人都知道刘鑫很快就要打到许都来,但大多数百姓却是不知道的。如今许都被攻,百姓慌乱。 另外,杨彪回来时,明明说刘鑫三个月后才发兵,结果提前了,也导致很多人没能成功出逃。刘鑫兵临许都后,曹操便下令关闭四门。如此一来,在许都里面的人也再没办法逃出来。 城内,攻城开始后,曹操便下了净街令。百姓都躲在家里,守着自家的粮食,计算着能吃多少天。达官贵人就准备了车辆,收拾东西,以做好随时出城的准备。 皇宫里,宦官、宫女也是没有目的地乱跑。刘协的心情反而平静了许多,他闲暇之时,就看报纸。 半年的报纸份量也够他看十几天了。和杨彪一样,他也看到了刘鑫是汉室宗亲的内容,心中惊愕不已。 而后,他又有些兴奋起来。如果刘鑫是汉室宗亲,至少会对自己好些,不会像曹操对待自己一样。此时刘协年纪不到二十,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城外交战,城内亦是不安,朝廷也不再上朝。刘协也只是留在宫中,等待战争的结果,接受自己的命运。 突然,宫外传来了打斗的声音。刘协感到奇怪,连忙询问旁边的宦官:“快,到外面看一下是不是出了事?”宦官匆匆地跑了出去。 片刻之后,外面传来了喊打喊杀的声音。两个年约五十的人走了进来,刘协还认识,分别是前司空张喜和河南尹骆业。 刘协在长安时,张喜任职司空,但东归许都之后,曹操把张喜给撤了职,自己当上了司空。河南尹骆业在刘协东归时出力不小,却没有得到高升,刘鑫的龙吟军占据洛阳后,河南尹之职更是变成了虚职。 显然,这两人都对曹操很不满,是曹操的敌人。 “两位爱卿,你们这是何故?”刘协隐隐感到不妙! “陛下,大将军攻打许都,曹操必然败北,若曹操丧心病狂,可能会对陛下不利,臣于河南尹骆业和徐廷尉三人,集了两千多大军,趁曹操守城之时,杀入宫中,欲保护陛下离开这里。” 徐廷尉是廷尉徐璆,在东归许都之后,也是不受重用。 “这……朕在这皇宫之中还安全得很!”刘协下意识地拒绝了。 骆业却说:“陛下,曹操掌控朝廷已久,与诸臣势同水火,臣担心其在兵败前大开杀戒,陛下不可不防!且大将军入主许都,亦不知道其态度如何,如若他如曹操一般,欺负陛下,陛下该如何自处?” “臣与张司空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不信臣,尚可理解,可张司空与徐廷尉从雒阳到长安,再东归许都,数年一直跟着陛下,对陛下不离不弃呀!” 刘协听了骆业的话,心里微微一动。 张喜又接着劝道:“陛下,形势危急,臣等不过冒险杀入宫中,若等那荀彧反应过来,悔之已晚呀!” “逃出皇宫,又能去哪?” “陛下放心,臣等早已谋划妥当,只需杀出皇宫,从南门出城,南门的城门校尉是臣的人,已打通关系,出城之后亦会有人接应。” 刘协想不到这张喜还真是计划周密,连南门的人也被收买了,他又接着问:“谁会接应?” 张喜微微一愣,他本不想说得太多,但此时还是回答了刘协的话:“刘荆州派刘备,率军五千,已进入叶县,距离许都不过两百里地。” “陛下可曾记得左将军刘备?他乃汉室宗亲,却为曹操所阻,好不容易才逃出许都,投靠了荆州牧,荆州牧亦是汉室宗亲,必会奉迎陛下,待陛下以宽宏。如此,陛下就不再受欺凌。” “可是,大将军亦是……”刘协本来想说刘鑫也是汉室宗亲,也会对他很好,但张喜打断了他的话。 “此地不宜久留,否则必生祸患!陛下赶紧收拾东西,臣护着陛下离开这里。”张喜开始半推搡起来,由原来的乞求,转变为强迫。 “这……这……” “陛下,你不能优柔寡断了!” 这时,一些士兵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武器,武器上血滴了下来。刘协心里一阵害怕,不敢再犹豫,连忙让人把伏后及几个妃子带过来,然后收拾东西。 半个时辰后,张喜等人护送着刘协往南门而去。 刚出去不久,身边就有一支军队追了上来。来的正是荀彧和曹纯。原来,荀彧虽一直在监视许都的动静,但却不知道张喜怎么筹集了这么多兵马。两千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时疏忽。 得知皇宫被攻,他自然明白敌军是奔着皇帝去的。他和曹纯便率着军队来皇宫,准备清剿敌军,救回刘协。 结果,荀彧来晚了一步,发现刘协已经被劫走了,就率军一路追赶。张喜等人护送着刘协等人,队伍中有女人和行李,走得并不快,很快就被荀彧追上了。 荀彧看到是张喜,顿时恍然大悟,大喊一声:“张喜,原来是你在搞鬼,快把陛下留下来!” 张喜一看是荀彧,兵力也有一两千人,心中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