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很生气,站出来说道:“温韬那个盗墓贼,挖光了唐朝皇帝的陵墓,他的罪过和朱温相等,怎么能让他又去管藩镇? 朝廷任用这样弑君灭祖的官员,就不怕天下百姓的悠悠众口吗?” 皇帝李存勖说:“老郭,有问题,处理过就完了,不能老揪着不放! 温韬的事,在进入大梁之初就已经赦了他的罪行。” 如此说,就是金口玉言,不能更改。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太子李继岌,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最终,还是金钱战胜了法理,让温韬如愿以偿。 租庸副使孔谦一向假公济私,对租庸使张宪的公正很恐惧,怕张宪查出来他贪污的证据,就想把张宪赶走,好自己一个人专管租庸使一司的事务 于是孔谦站出来说道:“陛下,东京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需要一个臣去镇守,这个人非张公不可。” 皇帝绿不假思索:“准奏!” 这时候,老郭看出来孔谦的意图,又站出来说道:“臣奏请求任命张宪为东京副留守,主管留守的事务,并任命豆卢革判租庸使,兼任诸道盐铁转运使。” 老郭这样做,既把公正的张宪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又阻止了孔谦的阴谋,手腕强硬,而且巧妙。 从此,孔谦就把老郭列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这个时候,不出李继岌所料,李嗣昭的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开始作妖了! 李继岌的二大爷李嗣昭有七个儿子,但都不成器。 先是老大被老二囚禁; 然后老二被老七怂恿,投降后梁。 此刻,老二李继韬听说皇帝消灭了梁国,又担忧又害怕,不知怎么办好,刚准备向北逃到契丹人那里,正好此时皇帝下诏让他到朝廷。 李继韬准备出发上朝,但老七李继远反对:“兄长因反叛而知名,皇帝哪里容得下你? 如果你入朝,立刻就被砍了。” 但李继韬的母亲杨氏,善于理财,家产万贯,建议用银子开路。 于是李继韬和他母亲一同前往,携带了四十万两银子,其他礼物也甚为可观,一起送去贿赂皇宫的人。 这娘俩不差钱,同时走了景进和李绍宏两条路子。 在这俩货的授意下,皇宫里的伶人、宦官们都争着为他们说好话:“李继韬当初并妃叛逃晋唐,他是奸诈邪恶之人所迷惑。 李嗣昭是个好人,不能无后。” 杨氏又亲自进宫去拜见皇帝,边哭边请求后唐帝赐死。 后来她又请求刘玉娘同情她,刘玉娘倒不是同情她,而是同情她送来的巨量财富,所以也为她说好话。 最终,李继韬去拜见皇帝请求治罪时,皇帝把他给赦免了。 同时,皇帝正经的告诉李继韬:“离得太子远点,不要惹他。否则,后果自负!” 皇帝已经渐渐知道太子是什么想法了,就是:赏罚分明,没有将功折罪,没有既往不咎,没有下不为例,没有此情可原,也就更没有秋后算账! 李继韬的年龄比李继岌大了很多,从心里是看不起李继岌的:也就是你老子坐了天下,你才这么嚣张。 要是我老子当皇帝,你还不是跟狗一样! 李继韬一直在皇宫里住了一月多,经常跟着不靠谱的皇帝出去游玩打猎,居然宠幸如旧。 就连太子李继岌都心里吃醋:老子一天给皇帝一万两银子,而且供着全军的粮食,居然还没有李继涛受宠! 但是,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还记得当时到泽州催促李继涛把李嗣昭安葬在太原,却被李继涛羞辱的事。 于是李存渥经常毁谤李继韬,李存勖听风就是雨,李继韬在朝廷的地位渐渐不太稳固了。 李继涛只好又贿赂景进,请求让他回原来的藩镇,可皇帝没有答应。 于是李继韬开始作死,他秘密派人送给他弟弟老七李继远一封信,让他弟弟安排士卒们在军营放火,希望皇帝再派自己回去安抚士卒。 结果,特勤课的人报告了郭廷说,当然李继岌就知道了。 李继岌把这个立功的机会给了李从袭,让他报告给了皇帝。 皇帝现在每天都要听李从袭来讲两回西游记,虽然他知道这是太子写的,但是架不住人家李从袭口才好啊! 这公鸭嗓,可比太子讲的声情并茂多了! 李继韬事情败露之后,李存勖长叹一声:“对不起了,二哥!你这个儿子,兄弟就先砍了,不过幸好你儿子多!” 结果,李继涛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砍了。 同时,皇帝又派人去上党斩杀了老七李继远,并让李嗣昭的另一个儿子老四李继达任军城巡检。 皇帝李存勖之所以下了狠手,就是因为李继韬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看见,皇帝识人不明,居然宠幸曾经造反的叛徒! 而这个叛徒在被原谅以后,还要造反! 这让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放? 但皇帝又要对这个二大爷李嗣昭多加关照,以显得他福泽旧情。于是又召老大李继俦到朝廷。 可老大李继俦更恶心! 自老二李继韬被杀后,老大李继俦就占据了李继韬的家室,他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挑选了李继韬的几个妓妾,霸占了李继韬的钱财! 听说皇帝要召见自己,老大李继俦更是心满意得,准备去见皇帝了。 老四李继达此时是官方任命的地方主官,他生气地说:“咱家兄弟父子同时被斩杀了四人,大哥没有一点骨肉之情,这样贪财好色,我真感到害羞,无脸见人,活着不如死去。” 腊月十五,老四李继达穿着丧服,率领他部下一百余骑兵坐在老大李继俦家大门口呼喊说:“谁和我一起干死他?” 于是老四的兵马开始攻打李继俦的家,杀了李继俦。 节度副使老三李继忠听说老四李继达叛乱,于是招募了一千多市民,向子城发起进攻。 老四李继达知道已经没戏了,于是他打开东门,跑回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准备投奔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