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很多人都没有起床。 即使是多年行军打仗养成的习惯是早起点卯,但今天没有击鼓,说明晋王没有召集大家的打算。 大家都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赖床。 身上的温暖,一直暖到心里。 世子是个好世子,就是,听说,哎…。 能盖上被子的人都这么想。 腊月二十五日,晋王率军攻克濮阳。 李嗣源听到晋军胜利的消息,来到濮阳见晋王。 晋王满脸冰冷,说道:“大总管是不是以为本王死掉了?你带兵过了黄河准备去哪里?是想回到太原城坐那个位子吗?” 李嗣源急忙叩头谢罪。 因为李从珂有功,晋王没有处罚李嗣源,但罚酒一碗。 李嗣源端着渴望已久的烈酒,心中暗暗发誓:今生不再饮酒,以记得今日的羞辱(李嗣源比李存勖大19岁)。 从此,晋王对李嗣源有了些许的冷淡。 原先,李存勖继位晋王的时候,老晋王李克用手下的太保们手握军权,时年23的李存勖可谓起步艰难。 尤其李嗣源,最早跟随李克用,在军中威望甚高,对李存勖的威胁也最大。 李存勖忌惮李嗣源在军中的威望,同时还要依仗他打仗冲锋,所以对李嗣源恭敬有加。 但随着李存勖在军中地位的巩固,尤其是李继岌子弟军的出现,其强悍的战力和高达六万的数量,都让李存勖不再忌惮和依仗李嗣源。 但是,李存勖依然没有做皇帝的基本素质。 比如高行周。 这是在憨豆中被李嗣源打败而投降的。 但这并不能说就是投降李嗣源。 李嗣源把高行周收入麾下,李存勖居然要不过来! 如果他有一点做皇帝的威严,定然不会让李嗣源的势力做大。 历史上,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这四个皇帝,都出自李嗣源一脉。 所以,李存勖根本不懂权衡之术。 919年二月,晋王回到魏州,临行前命令李存审在德胜黄河渡口南北修筑两城,坚守阵地,准备旷日对峙。 现在梁军分散在漫长的黄河沿岸,晋军不能决一死战,又不能集结太久,故而全军散去。 此番征战最大的战果就是消灭了梁军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 周德威仍然是内外蕃汉马步总管,镇守幽州。 李嗣昭任内外蕃汉马步副总管,镇守潞州(山西长治)。 李继岌没有跟随李存勖返回魏州,也没有返回晋阳,他留在濮阳,寻找战机。 此时,军情报来,兖州已经被刘鄩包围半年多,张万进快要支撑不住,派人前来请求援军。 来人是张万进的亲信将领刘处让。 张万进,是云州(大同)人,刚开始在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手下。 这个刘仁恭因为一件事情,名垂千古。 李克用给李存勖留下的三支箭,一支代表契丹,一支代表朱温,还分给了刘仁恭一支,要求李存勖必须杀了他。 最早的时候,刘仁恭跟随他父亲刘晟在范阳(北京)。 当时的卢龙(就是范阳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节度使是李可举,刘晟担任李可举的镇将。 后来幽州节度使变为李匡威。 因为刘仁恭到处跟别人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在自己49岁的时候,一定会发达。 这导致李匡威十分讨厌刘仁恭,就让刘仁恭到景州(衡水)当了县令。 刘仁恭打仗还行,曾经平定了暴乱,就被李匡威镇守蔚州(张家口蔚(yu四声)县),重新带兵。 再后来,李匡威被自己的弟弟李匡筹干掉,刘仁恭就带领蔚州的将士攻打幽州,被李匡筹打败,从而逃亡太原,投奔李克用。 李克用对刘仁恭很看重,刘仁恭一来,李克用就给了他土地、钱财,并任命他为寿阳镇将。 刘仁恭为报私仇,不断游说李克用攻打幽州,说自己可以做先导。 李克用架不住刘仁恭死缠烂打,发兵幽州,打跑了李匡筹。 李克用并没有率先入城,而是追击李匡筹,一直追到景州,砍掉了他的脑袋。 当时,先入幽州城的其实是李存审,就是李彦卿他爹。 刘仁恭惯于心机,就和李存审商量,幽州的府库要严加守卫,不能让大军乱兵抢掠,封好府库大门,等待李克用前来。 因为这个,李克用很高兴,就任命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存审是李克用的得力大将,地位仅次于周德威。 当时李克用在晋北、晋南、冀中多地打仗,需要李存审导出征战,舍不得让他镇守一地。 898年,刘仁恭打下了沧州,让其长子刘守文镇守。 有了幽州和沧州一大片地盘,刘仁恭就膨胀了,甚至有了兼并河朔的野心。 河朔三镇又称河北三镇,包括范阳、成德、魏博三个节度使。 唐朝末年,这三个节度使常年割据河朔地区,与朝廷对立。 这三个节度使占地极广。 范阳下辖今河北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 成德下辖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中部; 魏博后改称天雄,下辖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南部、山东省北部。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指出,唐代自安史乱后,“虽号称一朝,实成为二国”。 “除拥护李氏皇室之区域,即以东南财富及汉化文化维持长安为中心之集团外,尚别有一河北藩镇独立之团体,其政治、军事、财政等与长安中央政府实际上固无隶属之关系,其民间社会亦未深受汉族文化之影响,即不以长安、洛阳之周孔名教及科举仕进为其安身立命之归宿。 故论唐代河北藩镇问题必于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来源于网络) 刘仁恭有了自立的心思,就不把李克用放在眼里了。 李克用征战河北,经常有不时之需,数次命令刘仁恭出兵协助,刘仁恭一概拒绝,没有一次出兵帮助李克用。 同时,刘仁恭还联络后梁皇帝朱全忠(朱温),游走在晋、梁之间,颇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