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淮西一派请战!天赐良机!
“皇上,蒙元大军如此行动,肯定是早有计划。” “他们虽然跋山涉水,特意绕过山海关长城,事实上,蒙元军队极其擅长如此灵活多变的战术。” “这样的距离对我们是跋山涉水,对蒙元来说,不过就是走得远了一点。” “蒙元大军此举,存着决一死战的想法。” 兵部尚书几句话,就点明了现今局势。 蒙元大军不惜费心费力,耗费更多物资,也要避开山海关长城,显然,他们也知道,强攻山海关,他们讨不了好。 所以才会费尽心思绕远路进攻,从甘肃打开缺口。 兵部尚书的分析,朱元璋顿时有所领悟。 “蒙元大军,当真是胆大!” “竟然冒如此风险来此一招,他们若是攻下北平,如此这般跋山涉水的策略也就值了。” 朱元璋冷声说着,他最不想面对的局势,还是发生了。 “蒙元如此大的阵势,他们既然敢来,那就给咱拦下他们,让他们美梦变成噩梦。” 朱元璋放出狠话! 他在位期间,竟然被蒙元攻破大明防线,简直就是啪啪打他的脸。 大明边境向来都是地势险要,许多防线都是依山而建。 北 平行省边境防线亦是如此,建起了长城后,借助这一天险加强了防御体系。 蒙元大军显然知道从北平行线进攻困难,宁愿跋山涉水前往甘肃,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甘肃防线。 甘肃虽然也属于边境防线范围,可位置靠近大明南部。 如果说这次蒙元大军,攻下的是北平行省防线,大明尚且还有缓冲机会。 可他们直接攻破了甘肃,要知道甘肃到南京城的距离,比北平到南京近多了。 如果蒙元大军趁热打铁,直接杀向皇城。 那时,大明定然被战火笼罩。 这种局面,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大明向来对边境防御,都侧重支持,军队及防备物资等方面都重点支援。 由于近年来只有北平一带有战事,所以很少有人想到蒙元会进攻大明其他地方。 因而,大明也被这种假象迷惑,让大明对北平外的区域防守轻视起来。 何况,北平向来都是大明最为担心的地方。 北平曾经是元朝首都,离草原最近,确实是蒙元最佳进攻地点。 甘肃防御体系原本就不强,蒙元大军又出现的十分突兀,让人猝不及防,才让他们一举攻破 甘肃防线。 不过,不管蒙元大军目的是什么,必须要赶紧粉碎他们的目的。 蒙元大军长驱直入,他们同样存在危险。 “蒙元大军如此孤注一掷,肯定不会放过北平。” “北平一旦沦陷,将是对我大明一大威胁。” “皇上,我们必须赶紧拿出对策。” 兵部尚书连忙开口。 从蒙元大军这次的行动轨道判断,进攻北平行省的可能性很大。 北平现在虽说没有福建那么富饶,但也是一块肥肉。 在宋隐指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甚至比元朝统治时的国都还要繁华。 如此一来,蒙元大军才会兵行险着,他们或许觉得,风险大过利益。 一旦攻破北平,蒙元朝廷将会获得丰厚的资源,极大的提升他们整体实力。 如此诱惑力,值得他们冒险。 况且战争,向来都是为了争夺利益! 利益的多寡,从而决定战争的规模。 蒙元三十万蒙元大军全体出动,这么看来,他们对北境志在必得。 兵部尚书一番分析下来,朱元璋同样明白。 此时,朱元璋哪里还有心情去理会宋隐的歪风邪气,他全部重心都放在了甘肃。 “蒙元 既然如此铤而走险,那就想方设法让大明成为他们的坟墓。” “这次一定要想法子拦截他们,那样才能沉重地打击蒙元势力,到时对我大明也有一件好事。” 朱元璋说完,文武大臣连连点头。 现在重点是要想办法解决蒙元大军。 想要轻松解决三十万大军,很不现实。 “众爱卿,你们有何高见?” 朱元璋目光缓缓扫过文武百官。 既然敌军来犯,当然需要有人站出来。 闻言,早已经迫不及待的武将们顿时喧哗起来。 “皇上,臣愿领兵前往!” 永昌侯蓝玉,当即挺身而出。 敌军来犯,正是大好立功机会。 这对于淮西一派来说,相当重要。 绝对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皇上,臣也愿意领兵前往。” “皇上,臣冯胜愿意前往。” 蓝玉开口后,属于淮西一派的武将,冯胜,傅友德等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都是淮西一派武将中的精英,也曾经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为建立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淮西一派,几乎说的就是他们这些开国武将。 虽说受胡文庸一案牵连,折损了许多人。 加上早亡及退出朝堂之外 的,现在淮西一派还有不少武将。 不但如此,大明内,能够胜任将军一职的武将,几乎全部出自淮西一派。 可以说大明武将,几乎都是淮西一派的人。 徐达虽然也出自淮西一派,但他和淮西一派的关系非常微妙。 现在,淮西武将纷纷主动请求出战。 这气氛看起来非常好,但朱元璋却不这么想。 大明建国十多年了,朝廷内发生了很多事情。 唯独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像这次蒙元大军这般大规模的进攻,更是前所未有。 没有战争时,武将几乎毫无用武之地。 大明的首级军功制,只对千户以下普通将士有用。 他们这些位高权重,甚至都封侯拜相的武将,虽说早已升居高位,也仍然需要军功来支撑。 特别是蓝玉。 他和李善长的谋划尚未真正实施,又怎么会放过这次大好机会? 击垮蒙元大军,就是绝大的军功。 对于现在身处尴尬的淮西一派来说,这是一个大好机会。 建国后,李善长隐退,胡惟庸上位,其他大臣根本不把他们淮西一派放在眼里。 现在的机会,除了是救命稻草,也是他们确立根基的绝佳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