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处耘 生于后唐时期,是烈士子弟,他的父亲名叫李肇,在讨伐定州王都之乱时,为国捐躯。当时,李处耘尚幼,由哥哥李处畴养育,后迁居京师。晋末汉初,张彦泽作乱,纵兵在城中大掠,当时的李处耘还不满20岁,独自站在胡同口,拉弓放箭,一口气射杀十几名乱兵,贼兵遂不敢上前,次日黎明,又有乱兵企图闯入,李处耘又杀数人,从此名扬河洛。 府州折从远听说后,把他召至帐下,之后折从远移镇邓、滑、陕、邠四节度,李处耘始终不离左右。 折从远临死前,向朝廷(柴荣)推荐了李处耘。恰逢李继勋赴镇孟州,柴荣便把李处耘安排在了李继勋帐下。 起初,李继勋并没拿这位“关系户”当回事,待他甚薄。直到有一次,李继勋在席间比试箭法助兴,李处耘四发四中,这才引起了李继勋的注意,不惜屈尊与之结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哥们儿”,是正儿八经升堂拜母的干兄弟。随后,李继勋让李处耘掌管河津,这是黄河上的一处重要津口。 李处耘说这里是交通咽喉,肯定会有间谍往返其中。果然,李处耘到任没几个月,就成功抓获了契丹间谍,并且缴获了契丹与后蜀、南唐的秘密通信——蜡丸书。 看得出来,李处耘同志智勇双全,远程堪称神弓手,近战徒手杀数贼,又有智谋,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史籍评价他“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很受赵匡胤赏识。 后来,李继勋在征淮战场上表现欠佳,被柴荣罢了节镇,李处耘被分配给了赵匡胤。 因此,李处耘可以被视作赵匡胤的嫡系亲信。在“陈桥兵变”中,李处耘化身沟通桥梁,第一时间把群众的呼声反映给上级职能部门,有效推进了兵变。 3,“专业捧哏”楚昭辅 楚昭辅最初是刘词的部下,与赵普是同事,刘词死后,楚昭辅追随了新主子——赵匡胤。 据说,当时刘词死后,下岗待业的楚昭辅流落京师,在四处投放简历的时候,发现路边有位名叫刘悟的算命瞎子,于是上前求签问卦,问命运、问前程。 刘悟掐指一算,说你来京城就算来对地方了,你会在这里遇到你的贵人,记住,如果你遇到长得这样的人,你一定要抱紧他的大腿,对他言听计从、说一不二,你就会飞黄腾达!刘悟对楚昭辅详细描述了“贵人”的长相,楚昭辅一字不落地记在脑子里。 真巧,转角遇到爱。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记你容颜,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眼前。 楚昭辅果然遇到一个与刘悟的描述一模一样的人。 “神了!”楚昭辅随即投靠此人,从此成为新主子的脑残粉,无限忠于新主子。这个新主子就是赵匡胤。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位盲人算命先生刘悟,很可能也是赵匡胤的同谋。在职业(算命先生)和生理缺陷(盲人)的加持下,准确描绘出一个“贵人”的长相,在那个年代,很少有人会怀疑其背后的猫腻,只会感叹“此乃天意”! 如前文所说,赵匡胤集团可能很早之前就进行密谋了,盲人算子刘悟,就是其中之一。而被刘悟忽悠到赵匡胤麾下的,恐怕也不止楚昭辅一人。 在“陈桥兵变”中,楚昭辅扮演了一个捧哏的角色。“占星者”苗训拉住他,向他指示“天有二日”的神奇自然现象,二人一捧一逗、一唱一和,把吃瓜群众迅速带入节奏。 苗训为何挑中他,或者说赵匡胤集团为何挑中他来捧哏,也许是因为楚昭辅比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就像被盲人算子刘悟忽悠一样,他非常容易被“占星者”忽悠,别人也许是表演,但他是本色出演,而且赵匡胤如果当了皇帝,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也没有理由戳破谎言。 在返回汴州之前,赵匡胤派楚昭辅先行一步,到城中安抚母亲和家人,史籍中的记载殊堪玩味: “昭辅具言士众推戴之状,太后乃安。”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况,假如你是赵匡胤的母亲,全家老小都作为人质,扣留在汴州城内,因为儿子要带兵出征,家眷在首都做人质,这是潜规则,然后你儿子在外边发动兵变,宣布造反,因为……手下们想拥戴他(士众拥戴),所以……您就放心了? 远了不说,想想郭威的全家。 太后为何会“乃安”,楚昭辅“具言”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试着来推测: “阿姨,您放心,这事儿我们已经运作了小半年了,城里的军队跟我们是一伙的,里应外合,您不会有任何闪失的。不信您就看着,一天之内,完成换届,您就瞧好吧。” 这又是赵匡胤集团“长久密谋”的间接证据。 1,“场外安保” 4.1慕容延钊 慕容延钊是河东太原人,将门之后,父亲慕容章是襄州马步军都校。刘知远扛把子的时候,慕容延钊隶郭威帐下,以勇力闻。郭威建国称帝后,以其为尚食副使、铁骑都虞侯。尚食使,主管皇宫内的饮食,肯定是由心腹担任。 柴荣即位后,慕容延钊升为殿前散指挥都校,在“高平之战”中立功,升为殿前都虞侯;“三征淮南”后,升殿前副都指挥使;柴宗训即位后,升殿前副都点检,随赵匡胤北伐时,又被授予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侯。 如前文所说,赵匡胤命令慕容延钊疾驰镇州前线,实际上并不是“支开”他,因为他也是赵匡胤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他负责帮赵匡胤看护北大门,以便战友们的“陈桥兵变”顺利开展。 4.2韩令坤、张令铎、郭崇 韩令坤,这个名字在“三征淮南”的过程中出镜率极高,两入扬州,冲冠一怒为红颜,怒斩陆孟俊。 韩令坤原本是郭威的嫡系部将,后周时隶禁军,柴荣即位后,被提拔为殿前都虞侯。“高平之战”之后,升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世宗征淮之初,宰相李毂挂帅,麾下十二将,组成了征淮先锋,韩令坤就是其中一将。 “三征淮南”期间,韩令坤与一位亲密战友共同取得了“正阳战役”的胜利,又一起奇袭扬州,接管泰州。这位亲密战友正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韩令坤跟赵弘殷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那么他与赵匡胤的关系如何呢? 史籍记载,韩令坤与赵匡胤“情好亲密”,铁哥们儿的干活。 柴宗训即位后,升侍卫马步军都虞侯,让他领兵巡视北边,“陈桥兵变”的时候,韩令坤就驻守在镇州、定州一带,赵匡胤出发时便命令慕容延钊疾驰镇、定前线,与韩令坤汇合,并且在夺权成功后,又授予二人“便宜行事”的特权。 张令铎,郭威旧部,柴宗训即位后,作为韩令坤的副手,驻防霸州(益津关)。他与赵匡胤同样是铁哥们,大宋建立后,他的三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美。 而郭崇,则是镇州成德军节度使,是镇州的地方军队最高长官。 在宋朝建立之初,有人密报赵匡胤,说郭崇思念周室,将有异志,须谨慎防备。赵匡胤则非常信任郭崇,说他不会谋反。随后便有一个小细节,郭崇的幕僚辛仲甫对郭崇说“公首效诚节……” 你品,你仔细品。 “契丹南寇”的消息是从这里发出的正式公函,综合各种间接证据,我们似乎可以大胆推断:郭崇、韩令坤、张令铎等前线中央、地方最高指挥官,串通一气,联合发出了“契丹南寇”的虚假消息。 如果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慕容延钊不是赵匡胤集团的成员,并且还是“陈桥兵变”的不安定因素,从而被赵匡胤故意支开的话,那么试想一下,赵匡胤为什么要把这个不安定因素放在北大门,万一他假戏真做,真的勾结契丹,起兵南下“平叛”怎么办? 契丹当然乐于充当仲裁人,兴师问罪,当年李存勖被推翻的时候,契丹人就以此为由,当面诘责李嗣源派来的使臣,大有出动大军、兴师问罪之态势。 而且大宋建立后,的确有反对赵匡胤的将领这么做了,这个将在后文详述。 所以说,赵匡胤不会傻到把敌对分子放在镇、定前线。 在“陈桥兵变”这场大戏中,郭崇、慕容延钊、韩令坤、张令铎默默充当起了场外安保人员的角色,率领重兵,防备契丹假戏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