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赵佶想回去了
“不不不,我荆超岂是那种人?” 荆超赶忙解释道:“荷花姐对我们母子的照顾,我荆超都看在眼里,我喜欢还来不及,哪里会嫌弃?” 如今在靖康之耻前面,大宋风俗对于女人倒是没有那么苛刻。 丧偶改嫁,鳏夫再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女子即便上街,也不会被说什么。 到了靖康之耻以后,社会规则才对女人苛刻起来,开始裹小脑,要求女子格外贞洁。 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此时根本没这么一回事。 朝廷甚至还鼓励女人再嫁。 便是和离也不算什么,更别提荷花是丧偶。 靖康之耻以后,就不行了,女人改嫁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既然不嫌弃,为何不愿意?” 荷花一听这话,脸色由白转红,她羞赧的看着荆超等着他下面的话。 “我只是……我这一出征生死难料,我怕……我怕我回不来,更让人你受委屈……” 荆超都不敢看荷花。 本来荷花已经死了一个丈夫了,他怕他要是回不来,荷花再死一个丈夫,会给她留下“克夫”的名声。 这样一来,那荷花下半辈子可就更苦了。 拒绝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太喜欢,才不敢靠近。 “你想多了。” 郭京笑道:“你的相,无人能杀,除非你自己不想活了,否则活到什么时候,你自己说了算。” “逆子,国师的话你总不能不信吗?国师都这么说了,你还愣着干什么?” 荆母一听这话,激动的推了荆超一把。 荆超也顿时反应过来,说道:“既然国师说我不会死,那我就没意见……我愿意娶荷花姐为妻。” 荆母看向荷花问道:“荷花,你的意见呢?” “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什么主见?全听伯母和国师做主就是了。” 荷花说完羞涩的捂着脸离开。 “后日出征,贫道看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便是吉日。” 郭京说道:“老人家若是没有意见,一切交给贫道准备,今日就成婚。” “没意见,没意见,能得国师做主,这是我这逆子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荆母脸上喜笑颜开,心中更是对郭京奉若神明。 她现在都恨不得给荆超身上刺字,鞠躬尽瘁,报效国师。 …… 镇江府。 书画皇帝赵佶,兴致缺缺的看着满屋子刚被搜罗过来的奇珍异宝。 若是之前他看到这些,脸上的笑容褶子都能开出一朵花来。 毕竟这些东西,不只是稀奇珍贵,更是价值连城,非常具备收藏价值。 比如,这展子虔的《受经图》这价值不用多说吧? 展子虔有多牛逼? 那可是被史书评价为,人物画“唐画之祖”。 他的画作,在隋唐时期便遭受追捧。 而今真迹难寻。 一幅画,不夸张的说能抵得上一座城池。 赵佶初看很兴奋,但很快就意兴阑珊起来。 “陛下,可是这幅画有什么问题?莫非是他人临摹仿造?” 童贯看到赵佶脸色不好,连忙询问缘由。 他觉得不应该啊! 这幅画,可是他费了好大的劲,又是花钱又是借用身份才弄出来的,绝对是真迹啊! 赵佶叹息一声,言说道:“此画颇具唐风,行笔着墨之间也很有展子虔的风格,绝对是真迹。” 童贯就纳闷了,真迹你还耷拉个老脸干什么? 吓得我还以为是仿造的,被人忽悠了呢! “陛下,既然是真迹,怎么看着您不甚欢喜?” 童贯一副担忧关怀的样子,问道:“主忧臣死,陛下因何心事重重?不如与臣说说,臣定会为陛下分忧。” 赵佶收起字画,起身走到了院子中,看向北方,那是开封府的方向。 “朕出来多久了?” 赵佶满脸忧思之色的问道。 虽然赵佶没直接说的,但童贯一听到这话顿时就明白赵佶是什么意思了。 “回陛下,我们十二月二十八出来,今天三月初八,整整一百日了。” 童贯说着:“日前收到奏报,完颜宗翰已于二月初撤兵离去,开封府之危已经解除。” “镇江虽好,却不如故土,臣都有点想念开封府了。” 赵佶那话的意思就是他想回去了。 但是没有一个正当理由。 赵桓那个傻儿子,也不知道给他来一封书信,请他回去。 他当初跑的决绝,现在想要回去,却深感世事无常,已经不由自主。 毕竟是个皇帝,没有台阶下,赵佶也不好意思腆着脸直接班师回朝啊! 童贯这话一出,赵佶立马说道:“你啊你,这次刚出来就想着回去了?” “如今太子刚刚登基不久,才坐稳皇位,朕要是此时回去,未免让他难做啊!” 赵佶假仁假义的说着。 “陛下这是说的哪里话?” 童贯立马配合的劝说道:“父子之间,哪有什么难做不难做?太子殿下虽然登基,但他也还是您的儿子,太子殿下何尝不是惦念陛下?想和陛下共享天伦之乐?” 童贯很有心机的没有称呼赵桓为“皇帝”而是继续称呼他为太子。 这是在给赵佶加深印象,为之后的图谋做准备。 “哎,话是这么说的,但……桓儿来信也并没有请朕回去啊!” 赵佶摇了摇头。 他的意思很明确了,他想要回去,但是没人来请自己,就看童贯怎么解决此事了。 “陛下莫急,路途遥远书信不便,应当是在路上。” 童贯旋即谄媚的说道:“陛下,臣前几日出去发现这镇江也有一处好玩的地方,您日日在这行宫待着想必也是无趣,不如咱们夜间过去畅玩一番,也好让陛下缓解一下思乡之情。” 童贯要顺着赵佶,毕竟他的富贵荣辱都在赵佶身上系着。 可他有些事情又不想顺着赵佶,毕竟是和自己的利益有所冲突。 比如,回开封。 要知道赵桓那小儿刚刚登基,可是就下了诛杀六贼的诏书昭告天下。 诏书里面,那可是把他们几个骂得人神共愤,禽兽不如。 仿佛大宋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他们六个人造成的。 不杀了他们,大宋就要国破家亡。 虽然他们三个在太上皇赵佶的庇佑之下,幸免于难。 可是回到京城,难免会被清算。 蔡京的儿子,那可都被杀了。 可见赵桓要处置他们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