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紧接着,是倭国水师。 第一舰队指挥官藤堂高虎,麾下两千八百人。 第二舰队指挥官加藤嘉明,麾下两千四百人。 第三舰队指挥官胁坂安治,麾下一千两百人。 第四舰队指挥官来岛通总,麾下六百人。 加上一直驻扎在釜山等地的部队,倭军第二次征讨朝鲜总计出动陆军十四万一千四百九十人,水军七千两百人。 【在出征朝鲜之前,倭国对朝鲜水师将领李舜臣心有余悸,运用反间计等各种手段,让朝鲜国王李昖将李舜臣下狱。】 【得知倭国再度来袭,李昖火速将李舜臣释放,但只允许李舜臣以白衣之身参军。】 【这位赫赫有名的朝鲜英雄,就这么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 【于此同时,李昖又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八百里加急向大明告急,请求大明的支援。】 “什么,倭国人又来了?” 大明皇宫之中,朱翊钧也是怒气勃发。 “这个该死的丰臣秀吉,之前胆大包天不接受朕的册封,驱逐大明使者,朕还没有和他算账呢!” “好啊,既然这一次他还敢来,那朕就让他的倭国军队彻底留在朝鲜,再也别想走了!” 听着朱翊钧的话,在场的几名大学士、司礼监大太监面面相觑。 上一次出征,大明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收复了朝鲜一半的领土,就只能议和。 这一次倭军又派了十多万人过来,朱翊钧哪里来的自信要全歼别人? 内阁首辅赵志皋干咳一声,开口道: “陛下,兵部已经测算过了,这一次咱们最多只能派遣四万兵马。” 朱翊钧闻言,顿时大怒。 “混账东西,怎么比上一次还要少了一万?” 上次大明可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急急忙忙地抽调,最终后勤只能支撑五万人,情有可原。 都有了前车之鉴,怎么就一点准备也没有? 赵志皋无奈地请罪了几句,这才委婉地开口。 “主要是兵部那边觉得,短期内朝鲜不会再爆发战争了。” 朱翊钧愣了一下。 兵部怎么敢私自做出这种判断? 等等。 朱翊钧突然想起来了。 不是兵部,而是朱翊钧自己! 在上次议和成功后,朱翊钧自信满满地说,倭寇最少二十年内不敢再对朝鲜动什么歪念头了。 有了朱翊钧这番话,兵部可不就得照做吗? 朱翊钧咳嗽一声,掩饰掉脸上一闪而逝的尴尬,开口道: “先通知朝鲜那边抵挡一段时间,出兵四万就四万吧,尽快就行!” 赵志皋答应下来,又询问道: “陛下这一次准备委派何人作为主将?” 朱翊钧立刻陷入沉吟。 第一个出现在朱翊钧脑海中的名字当然是李如松。 不可否认,上一次的朝鲜战争李如松确实犯下一些失误,如在碧蹄馆之战中以身犯险差点死在前线。 但也有平壤之战的正面大胜,偷袭倭军龙山粮仓更是神来之笔。 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而且李如松和倭国打过一次,对倭军也非常熟稔。 从正常的角度来说,李如松是最合适的。 但朱翊钧并不想要李如松出征。 李如松的老爹李成梁威震东北三十年,如今东北边军各个将领都是李成梁当年的属下。 由于地理原因,出兵朝鲜的主力部队只能是距离最近的东北边军。 这要是让李如松第二次统帅东北边军拿到对倭国的胜利,岂不是又再造出第二个李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