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但是让张天赐没想到的是,科学院目前只是戒严,限制这群科研人的外出之外,朱元璋在没有别的动作。 这么轻飘飘的行为,可一点都不符合老朱的人设。 然而即便是看起来这么轻飘飘的动作,还是让让整个科学院的上空增添了一层阴霾。 虽然明面上这群科研人员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紧张,但是张天赐还是敏锐的观察到,这群科研人员没事便会向科学院的门口方向看去。 待看到守卫路过的身影,他们又会快速转回视线。 张天赐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从事实上来看,老朱这次行为可以说是很温柔了。 甚至可以说是特例! 没有锦衣卫,没有诏狱,甚至连交叉审问都没有。 只是为了防止再次泄密,将整个科学院围了起来而已。 但是如果从这群科研人员的视角来看,那这件事就不一样了。 他们现在是科研人员,但是曾经也不过是普通的地主、道士、铁匠、农民。 所以,哪怕朝廷只是传过来一点点风吹草动,这群曾经大明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依然会被吓的胆战心惊。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去看,上次大清洗的时候,这群科研人员居然敢于集体上书,为张天赐请求宽恕。 这是不是也说明张天赐在他们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想到这,张天赐又觉得心头一暖。 不过对于内部叛徒这件事,张天赐也是束手无策。 毕竟张天赐不是神仙,也不是名侦探,不可能做到什么都会。 尤其是张天赐要面对的,还是共同工作两年多的同僚,张天赐就算铁石心肠,也没办法狠心去审讯他们。 下不去手的原因也很简单,每次张天赐看到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总是会带入到后世那些在吃苦受累环境中,帮助祖国赶超英美的科学家。 有这么一层光环套在他们身上,张天赐怎么可能狠下心去想那些毒计去算计他们? 既想不出好办法,又下不去狠心,索性张天赐直接来一招鸵鸟埋沙,叛徒的事就让朱元璋去想办法吧,反正张天赐是不打算再去掺和。 与其担心这担心那,不如看看出门十日,道陶成道又在研究什么。 作为大明科学院内思想最跳脱又是最固执的科研人员,陶成道对一切和飞行有关的东西,他是都想研究个通透。 对于这种做法,张天赐也不能说不好,毕竟飞机上的精细化学科分工,那也是一战才开始正规化的分工。 而一战开始之前,那飞机是百花齐放,什么样天马行空的想法都有。 以现在的水平来看,让陶成道一个人挑起整个飞行界的大梁,完全没问题。 但是也不能说陶成道这么想就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陶成道是个完美主义者啊! 也正是陶成道因为完美主义的性格,他现在实在忍受不了飞机上零件的不精准,忍受不了凑活凑合的想法,便又一股脑扎到机床的研究上去了。 实际上莱特飞机上的零件也不见得有多精准,毕竟那一架飞机是这兄弟俩自己手搓出来的,很多螺丝都是大的大小的小,主打一个不掉就行。 可是在陶成道看来,既然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飞机能上天,那就要开始追求完美。 张天赐看着又跳到别个行业的陶成道,最后也只是叹息一声,没有多劝。 毕竟陶成道现在研究的可是誉有“工业母机”的机床! 张天赐虽然在机床这方面只给出了一个概念,但是张天赐当时主要想的是,没有几年估计到不了这一步。 先把最重要的蒸汽机、发电机等设备研发出来,然后他们自然会因为精度问题开始研究提高精度的办法。 只是没想到,陶成道对飞行这么执着,执着要上天,执着要完美。 看着陶成道盯着自己制造的,傻大粗黑的机床,张天赐怎么也没办法把这玩意带入到后世的精雕机床上。 陶成道目前在研究的,主要是用来做螺纹和拉膛线的膛床,属于是早古机床中比较简单也比较重要的一类机床。 “想什么呢?”张天赐见到陶成道一直盯着自己制作的“大宝贝”不说话,便好奇的上前问道:“这不是挺好用的吗?还是蒸汽气缸驱动的,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 陶成道则是摇摇头,叹息一声:“遇到了一个难题,我希望不止刀头能前后移动,固定端也能前后移动,这样运行起来能方便很多。” 张天赐摇摇头:“不太靠谱,双端都能移动的话,那机械老化带来的精度下降怎么办?” “而且到时候老化零件的替换成本,也会比你现在的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