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火热的年代

第1207章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231 2024-04-18 20:20
   2月份青岛海边还是相当冷的,海风这么呼呼刮过来,甚至让李子初觉得这比长春还要冷了,当然他知道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如果没有这不断刮来的海风,长春终究还是要比青岛冷的。   不过看着海西湾内那些钢铁和水泥构筑而成的造物,李子初的心理却又感到火热无比了。他面前的是青岛造船厂新落成的5万吨级别的造船坞,这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一个造船坞了。   和这个钢筋混凝土巨物相比,隔壁那个德国人留下的1.6万吨浮船坞又好像是一个小弟弟了。1898年,德国从满清手中取得胶州湾的租借权后就在青岛海湾建立了修船所,和德国人试图把青岛建成德国在远东的一个前进基地一样,德国对于青岛修船所很快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   从1901年到1907年,完成了造船厂的主要设施,光是那座1.6万吨浮船坞造价就达到了5000万德国马克,还建立了远东最大的150吨大型起重机,可以说在欧洲大战前青岛造船厂是远东最现代化的造船厂之一了。   1914年时,青岛造船厂有13个工场,50名德国职员,1500多名华工,繁忙时工人总数达到了2000多名。造船厂还附设华人职业训练班,以培训熟练工人。   不过和现在的青岛造船厂相比,战前的青岛造船厂就没那么惊艳了。在德国人的配合下,革命委员会不仅完整的接收了青岛的各项市政设施,也接收了包括造船厂在内的德国政府财产。   革命委员会在接手青岛之后保留了所有的德国技术人员,并开始了按照中国的需要来改建这座港口城市。德国人把青岛当成了远东的前进基地,因此对于青岛的建设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其次则以开发山东的资源为主。   简单的说,德国一开始是想要把青岛建立成要塞港口,防备中国进攻这座港口城市,其次再以青岛为基地深入中国内地,谋求开采山东及河北的资源,然后通过铁路和港口运回到国内去。   但是青岛在革命委员会手中时就不是这样的用途了,青岛是山东工业化后对外最好的商业港口,虽然需要保卫这座港口城市,但主要是防备外部敌人从青岛登陆而已。而拥有整个山东腹地作为后备的青岛,并不需要那样严密的要塞化,特别是随着山东的工业建设初步成型,利用铁路机动大炮,飞机、坦克作为策应,也许拥有强大海上舰队的国家能够摧毁这座城市,但也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到了这个时候,青岛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和商业港口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军事要塞的需求。而战争对于航运业的需要,使得青岛造船厂在战争爆发后一直扩大着自己的规模。哪怕到了战争结束时也没有停止下来。到了1921年时,青岛造船厂的占地面积已经成为了战前的四倍,而工人的总数也达到了近万人,这还没有包括为造船厂提供附属设备的各种新建工厂的工人。   当这座5万吨级别的造船坞落成之后,青岛造船厂不仅已经成为北方第一大造船厂,也超过了能造万吨轮的江南造船厂。作为中国远洋航运公司总经理的李子初,是最乐于见到中国造船能力的提升的,虽然他出身于山东豪富之家,但是在和革命委员会合作多年之后,他已经完全不能忍受那种小打小闹的商业模式了。   在1911年他想要在龙口建航运公司时,不过就想购买两条千吨级别的客船和货船就觉得很不错了。但是和革命委员会联合成立远洋航运公司后,1912年公司刚成立就拥有了各类船只近10万吨,1914年上半年公司船只吨位突破了20万吨,到年底则达到了70万吨,其中向德国租借了23万吨船只,当年营业额超过了2000万美元。   到1918年战争结束时,中国远国洋航运公司的船只吨位达到了240.4万吨,其中有69万吨船只是租借的德国船,但实际上中国远洋航运公司并没有支付多少租金给德国船主,因为只有挂在中国远洋航运公司的名下,这些德国船只才不会被协约国没收,光是这些租借的德国船就为中国远洋航运公司赢得了大量的利益。   1918年中国远洋航运公司的营业收入约为4.8亿美元,盈利超过3.5亿美元。革命委员会在战前和摩根公司、洛克菲勒家族签订的对赌协议是:1916-1918年内,中国远洋航运公司每年盈利超过3000万美元,革命委员会赢得了协议。   这场豪赌不仅让革命委员会在航运公司股权中赢得了对美国资本的优势,也让中国远洋航运公司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在战前中国的商船队规模还比不上西班牙王国,到了1920年中国的商船队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商船队,为305万吨。   当然,在扣除了德国租借的船只吨位后,中国就跌落到了日本和法国之后,成为了世界第五大商船队。当然这对于德国来说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租借给中国的商船让德国航运业保存了更多的元气,至少他们现在还能保有战前五分之一的商船吨位。   不过对于李子初来说,经历过了战争时期的高度景气之后,他自然是不会满足战后的低速发展的。更何况他和日本的那些资本家不同,那些资本家可以把战争景气中赢得的红利用于自己的挥霍,但是在他身后可是有着一个强力组织在监督着他,如果他想要耽于个人的享乐的话,那么就会有人要求把他踢出董事会,让其他人来经营公司了。   李子初可不希望离开现在的位置,这是他过去和未来都不可能再拥有的地位。因此他积极跟上了吴川提出的继续前进的主张:航运公司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运输任务,而应当主动的去控制航运业的上游产业,从而规避航运淡季和旺季的风险。   过去李子初还真的不大清楚,什么叫做航运业的上游产业,不过现在么他倒是开始隐约明白了航运公司发展的目标。控制造船业对于航运公司来说确实重要,控制了造船业后,航运公司就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建设专门的货船或客船,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航线、货物及船只动力,降低运输成本。   除了造船业外,航运公司还应该控制港口,从而降低储存货物的成本;还应该更进一步去参股钢铁产业,炼钢产业需要的焦炭和铁矿石,正是海上大宗运输最好的货物;或者还应该进一步去控制煤田、矿山和油田,从而垄断这些大宗原料的运输业务;对于铁路运输业和银行业同样可以再参一手。   吴川给他打开了一个通往资本世界的大门,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可以无所不能,相对于航运公司的运输业务而言,李子初觉得这个新世界似乎更加的庞大了。   李子初在参观了青岛造船厂的新船坞后,当即向船厂订购了两艘燃油动力的散货船,一艘载重2.5万吨,一艘3.5万吨。这两艘船建成后,将会用于运输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这也是革命委员会控股的企业第一次进行跨行业参股,虽然远洋航运公司、青岛造船厂和西澳铁矿公司都有着革命委员会控制的股权。   1920-1921年的世界虽然还有局部地区发生着冲突,但是世界主要的强国总算是安宁了下来,都开始埋头于国内的建设,慢慢的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展开了新一轮的对外贸易扩张期。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是和拥有着深厚底蕴的英国和德国相比,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的。英国和法国都是依赖于海外广阔的殖民地,通过对殖民地的吸血,从而完成了国内的重建工作。当然法国人的重建还是难以和英国相比的,毕竟整个法国东北部都被打烂了,而英国国内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德国和英国一样,国内几乎没有被战火波及,巴黎和会上也没有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虽然失去了海外殖民地和要支付一笔赔偿,但相对于协约国的损失来说,这笔赔偿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了,而且还能以工业品进行偿还。   对于德国来说,这场战争带给他们最大的羞辱不是赔款和归还法国洛林和阿尔萨斯地区,而是协约国在莱茵兰驻军和禁止奥地利同德国进行合并。但是,德俄中经济圈和多瑙河商业联盟,却让德国的工业能力找到了新的市场和新的原料产地,这让德国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恢复了战前的工业产能。   虽然德国的资本家希望自己签订了和约之后能够重新被接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贸易圈子,但德国的资本家很快就发现他们似乎还是过于乐观了,美国人拒绝德国的化学品进入美国,并开始提高德国制造的工业品关税,英法在国内重建工作完成之后,也开始了对德国工业品的围追堵截,限制德国工业品进入本国市场。   战争才刚结束两年,新一轮的国际贸易竞争似乎就开始了,德国资本家不得不加强了同东欧各国及苏联、中国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一些军官和资本家们,开始鼓吹德国和法国和解的方案,以试图拉住越来越向苏联靠拢的柏林政府。   卢森堡内阁解决了和平问题,又完成了战后的经济恢复,且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货币贬值来解决战争带来的财政赤字问题,这就使得卢森堡夫人不仅获得了工人阶级的支持,也获得了许多知识分子的称赞。德国共产党在1919-1920年内发展迅速,从战争结束时的一个小党成为了德国第三大党。   德国国内社会主义思潮的泛起,显然不是德国资本家和军官团所乐于看到的。特别是,在国内经济开始好转后,卢森堡夫人在议会上提出了一个对资本家征收高额资本税以建立一个高福利社会的议案,据说是仿效了战争中美国对资本家采取的高税收政策。   这议案遭到了德国有产者们的积极反对,一位十月革命后从俄国逃回德国的德国后裔阿尔弗雷德 罗森堡博士在报纸上批评这一议案:“卢森堡总理的用意也许是好的,但是这一议案违背了德意志民族天性,德意志人是依赖于自己正直的品格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而不是试图从有产者那里抢劫他们的劳动所得,来养活自己的妻儿。   当然,如果卢森堡总理能够修正一下自己的方案,比如针对犹太高利贷者征收高额税收,把他们从德国人民口袋中窃取的财富夺还给人民,那么这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议案。我们依然记得,是卢森堡总理从犹太人手中守住了德国;我们也将会记得,卢森堡总理将会从犹太人手中保卫德国人民…”   而和阿尔弗雷德 罗森堡博士同为德国工人党的党员阿道夫 希特勒也向工人党的党员表示,“…我无比认同罗森堡博士的看法。就如苏联共产党的领袖列宁为一群犹太人所控制一样,卢森堡总理同样也被一群犹太共产党员所欺骗、隐瞒,从而制定了这样一个符合犹太人利益的议案,那些犹太人就是想要摧毁德国民族的精神支柱…”   但是这些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声音并不能盖过真正的德国无产阶级的声音,德共提出的高税收高福利议案获得了大量的德国无产阶级的支持。为了阻止议会通过议案,德国的资本家想尽了办法,但不管他们如何拖延,也不能阻止在1921年议会大选后,德共获得多数席位时通过这一法案。这令卢森堡夫人和德共遭到了许多德国资本家的痛恨。   至于德军军官们则是无法接受德共对于军队的看法,卢森堡作为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她一直都是主张消灭军队,然后建立民兵组织来保卫社会主义的。这显然不是德军军官们想要看到的未来,在免除了战败的责任后,以兴登堡为首的德军将领虽然退出了军队,但是当前缩小的德军依旧牢牢的控制在了军官团手中。   当卢森堡夫人试图借助自己在复兴德国经济中获得的威望,把刀砍向德军时,德军军官们就开始寻求自保的办法了。以霍夫曼为首的一些军官试图以法德和解来解除德国西边的麻烦,从而在法国的支持下发动一场政变,把德共赶下台,然后恢复皇帝执政的帝国体制。   不过还有一些资本家并不希望德皇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希望德共能够下台,但也不想再回到过去被军队控制的德意志帝国时期。这些资本家开始和英国、美国接触,希望能够在英美的支持下改变国内的政治氛围,从而建立一个真正的资本主义共和国。   此时的英美也正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英国在战后一直试图遏制美国把伸入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特别是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区。但是美国人通过和中国的合作,不仅把手伸入到了中亚地区,还迫使英法不得不放开了对于美国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限制。   而战后的债务问题、国际贸易问题、海军造舰计划和公海舰队的分配问题,都让英美陷入了重重的冲突之中,如果不是英国确实已经力不从心,而美国的资本家始终不愿意和英国爆发最终的冲突,那么双方之间的摩擦早就达到临界点了。   就像日本希望日中美英法之间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英美同样也开始谋求在大海上建立一个能够保持和平的新国际秩序了。这场战争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并没有做好和世界强国进行真正的战争的准备。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爆发的战争和欧洲爆发的战争,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在威尔逊卸任后,下一任美国总统哈定在3月4日的宣誓典礼上这样说道:“世界应当变得更加和平,而美国应当更多的关注自身的问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