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贾诩之言,仲御史有种想哭的冲动,对方显然还没打算放过他。 “是……”话刚出口,两名武士立刻扶着他转身,痛的双眉绞在一处。 贾诩微微一笑,转对天子:“陛下,晋阳府副审来喜,律法精通,善于询问之道。微臣保举,便是此人……” 刘辩连连点头:“廷尉保举之人,朕可信之,来人,宣晋阳府来喜觐见。” 天子话音落下,柳迟立刻前往殿外,随之一连串的声音响了起来。 “陛下,仲御史受杖,还需安养,且此事之中尚有纠葛,微臣还需查清。因此暂不宜让之再担御史之任,而此责重大,不可虚落,臣保举一人。” 董承眉头紧锁,心道贾文和你这是得寸进尺,到底意欲何为? “贾廷尉,仲御史言语有失,已然受过责罚,何以代之?”王允沉声问道。 他迈步上前,袁逢不经意的让了让,顿时变成二人对峙。 “司徒,三十廷杖,只是责他对陛下不敬,诩方才说过了,此事必要追查源头!杀一儆百,大汉天下,不再容有心之人擅造流言。”贾诩正色道。 “以仲御史一贯为人,此次想必是一时之失,廷尉你是否太过?” “司徒之言,诩不敢同。如今是否只是一时之失尚未查清,严查之对仲御史亦是交代,目下他是断不宜再担当御史之位的。” 二人之间一番言语,隐隐就是分庭抗礼之状,贾诩气势寸步不让。 王司徒双眼微眯,今日贾诩如此强硬,到底是他掌握了什么真凭实据,还是出自叶欢授意?他不得不细查其中厉害,莫非叶悦之准备动手,诚如是…… “那不知贾廷尉要保举何人?”一瞬间,王允决定后发制人。 “御史之位,忠贞为先,敢谏为次,不光要有忠心,还需有胆气。李大夫的忠心刚才都看见了,且朝堂之上,直言相斥,这份胆略亦是难能。” “李大夫?”贾诩此言一出,朝堂上立刻安静下来,廷尉你认真的? 就李韬这个不学无术之徒,阿谀奉承之辈,若不是叶欢他还能当中常大夫?如今不光是大夫了,还要担当御史之位,岂不是笑话? 董承就是这么想的,嘴角边露出一抹哂笑,李韬?百官也不会答应。 贾诩也笑,微笑,带着微笑,他的眼光缓缓扫过大殿,王允当即心中一跳。 “廷尉之言是也,李大夫忠直刚正,恰是御史人选。”有人说话了。 “你是瞎了吗?”董承抬头视之,却是一凛,出言之人正是太尉杨彪。 “杨太尉,李大夫固然,固然忠心,可御史之位,向来需德才兼备之人方能担当,李大夫之才,是否不合其位?”车骑将军尽量将语调放得平和。 “德才兼备,的确。”太尉点点头:“但首要在德,李大夫府君任上便有万民书,千针鞋,足见其德,胆略诸位方才也看见了,至于才?可以埋首苦读嘛……” “陛下,太尉之言,廷尉之语,如暮鼓晨钟,令微臣清醒。德才兼备,却是德在才前,以臣而言,最大之德便是忠,李大夫恰如其分。” 董承闻言眼光看去,却是持金吾萧平,此刻萧大人面上一副如梦初醒。 “萧大人之言是也,李大夫所作所为,令我等汗颜,实是惭愧、惭愧啊。”太卜方定紧随其后,此人亦是九卿之位。 “陛下,李大夫的才具确实差了一些,但勤修苦读,未必不能。”大学士蔡邕也出来说话了,他倒没有任何倾向,只是觉得杨彪贾诩有理。 如此一来,出言之人越来越多,要知道朝中百官,并州之人本就不少。叶欢在时,自然会以大公子为首,如今嘛?李家亦是并州名门,况有贾诩之言。 叶欢数年以来,颇有韬光养晦之意,众人一时并未形成合力。但廷尉是谁?骠骑将军最为倚重之人,他今日一表态,并州扬眉吐气的日子不远了。 如此一来,王允和董承反而不好说话,看上去,朝中此刻“群情激奋”。 “李卿,你有何想?”天子不由对李韬问道。 堂上当即安静,差点忘了正主还没说话了,不过看李大夫的样子。 “李卿,李卿……”天子不由唤了两声。 “啊?”李大夫终于反应过来了,刚才他是傻了。什么德才兼备,胆略过人,刚直不阿,这都是在说本公子?你们确定没有看错人? “兄弟啊,你很优秀,要有自信!”大哥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德?本公子有啊,这几年我一共才找了六个小娘子,还都是按礼的,更没贪过府库一文钱,暂借不算啊。要说胆,我敢抢兄长的梦戏戏票……” 如此一想,李大夫信心倍增,都有点膨胀了,只觉身轻如燕。 但见他云淡风轻的一笑,对天子施礼正色道:“陛下恕罪,太尉与廷尉要以此重任相托,微臣实在感激,方才一直在想一件事,有些出神了。” “哦,李爱卿想的什么?”少帝不由问道。 “微臣听人所过,当日朝中讨贼,我大,骠骑将军有言,陛下所指,定边军所向披靡。臣不敢与将军相比,但陛下要我干,臣就一定好好干!” 且不论听了李韬之言,众人是何感想,少帝是欣然的,李大夫向着自己。 “好,那朕便让李大夫暂代御史之责,望卿体念朕心,为国尽忠。” 李韬闻言双膝跪倒:“陛下,微臣别无其他,唯有一颗忠心,臣不会的,陛下多教臣,臣若做的不好,陛下与太尉廷尉当责则责,不需与臣脸面。” “好,李大夫也不需太过,多向太尉这般大臣请教才是。”刘辩一抬手。 李韬重重点头,施礼之后便到了杨彪面前,又是深深一躬:“多谢太尉保举,在下当要多多向太尉请益,望太尉不以我无学,多多赐教……” 杨太尉见了,说不得要谦逊几句,而李大夫礼数周全,一看就是“真心受教”。 “陛下,既然如此,不如让李御史行监察之责,内宫审讯之为,也可让他诉诸与朝堂之上,让百官亦查之。”袁司空进言道,今日之势,他是顺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