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中秋夜欢歌扫颓唐 恐人心永年生妙计
李永年思忖着与其早早回京,成日里被父亲教训,倒不如先去扬州看看林如海,他亲自去本就比施益丰这个徒弟更合适。 还能跟着甄家到姑苏探视祖母,最后再一起上京也不迟。 就此改变了行程,与甄家一道走。 来了个李永年,这一行就更热闹了。 年轻人凑在一处自然有说不完的话,甄士隐和封氏也欢喜这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一晃就到了中秋佳节,白日里上岸时,几个小的就去点心铺子里买了月饼。 封氏命丫鬟将月饼分了三份,自家留一份,随行的丫鬟与小厮们得了一份,船夫、船娘以及船上做活的其他人也有一份。 正是菱角成熟的季节,饭前船娘就从河里捞出一大盆来,洗净后也不用煮,脆嫩脆嫩的,剥开了一口一个。 英莲爱吃的不得了,和李永年比赛,两人竟把一盆菱角全吃完了。还将菱角壳都收了起来,准备制香时用。 到了晚间英莲就后悔下午贪嘴了。 船娘手艺极好,又赶上过节,做菜自是隆重了些。 就地取材,摆了满满一桌,有桂花鳜鱼、生烤缮片、田螺塞肉、煮白蟹与蟹粉汤包。 食材新鲜不说,口味也极好。 李永年自幼食量大,吃了那么些菱角也没什么,照常吃饭,还大赞厨娘的手艺。 英莲就不行了,对着一桌子佳肴,却一口也吃不下,恼的什么似的,又被众人笑话了一回。 美美吃了一顿河鲜,船上的桌子拆卸不便,甄士隐便吩咐将带着的毛皮铺在甲板上,摆上各色瓜果、点心。 丫鬟、小厮一同围坐,连船娘也叫了来,一起热热闹闹地赏月。 天上一轮明月高悬,银辉洒满天际,河面波光粼粼,与漫天星辰遥相呼应。 不知从哪条船上传来了笛声,似微风拂过水面,如泣如诉。 喝了几杯船娘自家酿的桂花酒,英莲只觉自己有些醉了。 此情此景,英莲忆起了上一世做的诗。那时跟林姑娘学作诗,怎么都做不好,日思夜想间,梦中成诗,与眼前景象倒是很像。 不由得心中默念: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诗中难掩悲凉,而此刻的她,好似已经得到了属于她的“永团圆”。 见英莲眼神发痴,封氏拿过她的酒杯不许她再吃酒,“小心吃多了睡下沤得慌。” 英莲红着一张小脸儿,搂着封氏撒娇。 封氏笑道,“都多大年纪了,还像个孩子似的。” 说罢搂紧英莲,在她的背上一下一下地轻拍,“莲儿不管多大,都是娘亲的小心肝。” 闻着娘亲身上淡淡的香气,英莲只觉鼻头发酸,若眼前一切只是梦境,那她希望永远也不会醒来。 笛声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初时倒与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相映成趣,而后曲调一转,愈发凄凉悲怨。 中秋本是阖家团圆的节日,中秋夜于河上漂泊,本就有几分寂寥萧瑟,又哪里禁得住笛声来勾,当时就有小丫头红了眼。 甄士隐更是因上了年纪,触景生情,险些落泪。 见此情形,施益丰启唇,附着笛声唱到: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英莲赞了一句好,“自来中秋诗词最显悲凉,便如青莲、东坡之流,咏中秋都难掩落寞。于湖居士此词,初时悲凉,而后却豁达豪迈,尽显雄浑之气。” 李永年更是来了兴致,对月舞剑,开阖间似有举北斗为杯,请万象为宾客的豪情。 一扫方才船上的颓唐之意。 这边施益丰刚刚唱罢,不知哪艘船上就有人喝彩,复又接上,歌的是辛幼安的太常引: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这一下倒似开了阀门,一曲接着一曲,整个河面上都热闹了起来,哪里还有半分萧瑟。 一闹就到了大半夜,封氏哄了又哄,才让几个小的去安心睡了。 …… 行至扬州地界已是八月三十。 李永年听了英莲赠香之事,觉得不妥。 “事情不是这样办的。上赶着不是买卖,这话虽不那么贴切,可理是不错。英莲姐姐你一片好意,即便是借了我父亲的名儿,那样主动送去,人家也不会当真,说不准还疑咱们有歹心呢。” 那夜与施益丰长谈之后,李永年对英莲就换了称呼,不再如幼时一般唤“红点姐姐”了。 他虽年纪小,可是经历的事比英莲与施益丰都多,除了剿匪杀敌,能小小年纪就当了把总,迎来送往之事颇为熟稔。 英莲听他说的似也有些道理,不由得急道,“那当如何。你功夫好,不如潜进林家,趁人不备,去林老爷房里,把香燃了。” 她说的一本正经,施益丰却没忍住笑了,李永年更是笑得直打跌。 “咱们好好的去救人,怎地让英莲姐姐你讲出来,就活像是歹人去行凶。被人擒住,可是要扭着我送官的。” 经他一讲,英莲也觉得好笑,可心里焦急,又笑不出来。眼看着林如海的大限将至,若是到时候不能燃香,该怎么办? 李永年却不觉得是什么难办的事,拍了拍胸脯,“姐姐不必担心,一切都包在我身上了。” “你待如何行事?”英莲好奇。 李永年神神秘秘,“山人自有妙计。” 说罢还冲施益丰抛了媚眼。 施益丰没好气地追着李永年就是打。 他成名早,“不惊山人”的名号很快传开,李永年最喜欢用这个名号打趣他。 无论说什么,最后总要拐一句,“山人自有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