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俞夫人能这样做,已经是对我们的开恩了。”陶里正瞪了自家婆娘一眼,“就是你这婶拎不清状况,差点失礼。”他推辞不受道:“你这钱,我千万不能收,家里也有点积蓄,过几年苦日子便好了,没什么的。” 陶婶不好意思地笑道:“老头子你回来都骂过我了,怎么还说呢。当着孩子的面,总要给我留个情面。对了,”她和蔼万分地看向习武,“你媳妇怀上了?什么时候生?今儿我都没看出来。”这时才想起这事。 习武暗自好笑,说道:“她老说恶心不想吃饭,前些天我才带她进城看了大夫,生还早着呢,要到来年三四月份吧。”这个时段也是她们和俞裴二人商量的最好时机。她继续哭穷道:“大夫说我婆娘身子骨弱,让我给她多补补呢。” 陶婶奇道:“刚刚我看到你婆娘的脸色倒是挺好的。” “能不好吗,这些天我天天给她进补,银子花得如流水。如今只得拿出这二两银子,婶您可千万别见怪。”她把钱塞给陶婶。这老女人虽脸上讪笑,但手却死死拿着银子不松。 陶里正气道:“你这婆娘,习武正用钱时,你也好意思拿?你当人家义母,不说帮衬点,反而去祸害人家。”说得陶婶眼眶都红了,习武忙安慰道:“叔,你可别这么说。婶也是没办法啊,你病了,二哥躺在床上。这一大家子可不得靠婶嘛。” “还是习武体谅我。”陶婶抹了抹眼泪,“习武,你留下,今儿婶给你做好吃的。” 习武推了,“婶,你别做了,我还要回去呢,我婆娘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陶婶埋怨道:“你婆娘身子弱,你就别让她到处跑了。昨儿和今儿你竟由着她出门。” 习武笑道:“这不是你家出事,她和我一样心急嘛。再者了,今儿俞夫人,为了二哥,她也必须来。” “这都是为我们家闹的。唉,我这义父当的,唉,”陶里正对陶婶道:“习武家生孩子,你必须帮忙上心。” 陶婶拍着胸脯保证道:“老头子你放心,我就像待亲闺女一样待她,请稳婆的事交给我。” “别别别。”习武的谎话张口就来,“大夫说了我婆娘因着逃难时受足了凉,这身子怀上不容易,生更不容易,怕是生的时候会有危险,光是有稳婆还不行,最好能请个大夫随时候着。刚刚她陪俞夫人闲话时,俞夫人知道了。正巧俞夫人也怀上了,正要多做善事为孩子积福,便给我们个恩赐,让仆人给我们在城里找了个小院,等快生的时候就过去。也正是俞夫人要福缘,这次才能借你们银子,若是平常,我也不知俞夫人痛恨赌徒,非得坏事不可。” 听了这番话,陶婶直念佛号。陶里正感叹道:“真是大善人啊。” “可不嘛,也不知我修了什么福,竟遇上了俞老爷和俞夫人。”习武也跟着说道。 “那是因为你做了善事。不像我家那混球。我真恨不得打死他。”陶里正叹道:“习武啊,叔回来时想了想,决定这里正啊,叔不做了,让你来做。” 习武惊讶道:“叔您说什么呢?您别胡思乱想,如今事情解决了,你身子很快就养好了。” “是啊,老头子你——”陶婶的话让陶里正十分生气,“你闭嘴。你没看到村民们看我们陶家是什么眼神吗?即使我病了,我们陶家的名声也毁了,日后谁还会服气我?”他长长一叹,对习武说道:“经过这事我也看出了,你确实拿我当长辈,叔心里感激你。我也不瞒你了,我家大郎是个榆木疙瘩,本来我是想着让二郎接替我的,可如今,唉——这里正虽不是官,但还是有些便利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这里正必须由你来做,你在村里修了学堂,大家都服你。明儿啊,我就让大郎带我去衙门。”见习武还要再劝,他将习武推出了门,不容分说关上了门。 习武耳朵灵,听到陶婶抱怨陶里正不该这么快卸下里正一职。但陶里正却很有头脑,他说自己再当里正也没什么意思了,坏事传千里,他要是再去主事,大家都不会服气的,暗地里说什么的都有。不如这个时候将习武推上去,还能让习武感念他们陶家的好,习武是个感恩懂事的人,日后不会亏待他们陶家。之后就是陶婶的一声长叹,再没声音了。 当里正,习武自然不会拒绝,毕竟这里能最先知道衙门的消息,这个时候,消息往往是能救命的,而且有里正的身份,很多事做起来也方便。回去和辛芹一说,又和俞裴二人通了气,她们都同意。于是习里正正式上任。 142、第十三章 里正这个职位其实真的挺空闲,除了传达一下上面的指令,也就是调解一下邻里纠纷,主持一下村里大事。习武住的地方离着村子还有一段距离,村里人有了口角,若不是什么出了人命的天大事情,也没人来找她。如今只有一件事需要她操心,便是给学堂请个教书先生。 正巧,有个秀才人家从北面逃难到她们村。这秀才姓林,父母年岁已大,但秀才夫妇和儿女都十分孝敬,即使在逃难途中也是紧着父母先吃喝,而父母心疼孩子,却要孩子先吃喝。这一幕恰好被习武瞧见,她觉得困难之中这一家人尚且友爱,可见品性不错。其后她又试探了秀才几句,发现北地民风彪悍,倒是少有这里所谓男女大防的死板想法。这确是挺合她意的。她建这学堂,不光是给男孩子上学,女孩子也要上学,秀才的媳妇也能识文断字,对她来说当然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