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一觉醒来跟影后协议结婚了

第134章

   至少之前乐以秋的名声忽然好转,多了许多帮她说话的人,才显得她的名声好了些,实际上骂她的声音从未消失。   是有人帮她说话了,才显得那些声音小了。   爆料的真真假假没有人会去追根究底,他们看到的,仅仅是自己想看到的。   节目组的澄清没有人相信,一篇不知名的爆料,有人深信不疑。   网上再次开启了对乐以秋的谩骂。   乐以秋对网上的一些骂声不怎么在意,但有些人暗戳戳的攻击林夏宁了。   单单因为爆料说,她借用林夏宁的名头作威作福,林夏宁尽管无奈,但也是知道且默认了的,给人助纣为虐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丁穆于曼是受害者,是他们默认离开节目不能录制的是弱者。   网友把丁穆放到了弱者,受害者的位置,舆论上自然会偏向他们。   【什么意思?乐以秋耍大牌把于曼夫妻俩赶出了节目组?】   【乐以秋算什么大牌,不过是有林夏宁撑腰罢了。】   【林夏宁怎么任由她这样乱来,于曼人很好的,干嘛这么对待于曼。】   【一丘之貉罢了,还能为什么。】   【楼上说话注意点,文章都说了,林夏宁很无奈,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以林夏宁的咖位想离婚不容易吗?哦,她们结婚好多年了,共同财产有很多吧?】   【不舍得钱,或者是根本就是默认乐以秋的行为。】   【你们怎么确定这个爆料是真的了?如果是假的,等着被打脸吧。】   【如果是假的,他们会删评,然后再恼羞成怒的掉头骂丁穆,觉得是他们玩弄了他们所谓正义的情感。】   【你们怎么证明是假的呢,与妻行节目组的澄清别太好笑,护照丢失他们还能回来吗?如果是找到了,为什么不继续录制,反倒是回国?动动脑子吧,一群被人玩弄的蠢货。】   【呵呵呵呵,众人皆醉你独醒啊,反正我相信林夏宁的为人。】   网上坚持三个观点:   一,爆料是真的,乐以秋个人行为,与林夏宁无关。   二,爆料是真的,林夏宁包庇乐以秋做的这些事。   三,爆料是假的。   显然,信一的有一半,主要是林夏宁有粉丝辩解,在事件有可能波及到林夏宁的情况下,粉丝们宁愿把所有问题都推到乐以秋的身上。   只有部分清醒的粉丝认为,两人一体,一个被锤,另一个也跑不掉。   然后是信二的,他们觉得,乐以秋敢耍大牌,是因为有林夏宁撑腰。   觉得爆料是假的,只有少数,这些人,大多也是林夏宁的粉丝。   营销号的爆料不断,每一个爆料都把丁穆塑造成了弱者。   大众天生同情弱者,觉得丁穆是被欺负的一方。   当然,这与于曼多年来温和的形象有关,于曼在大家的心里是白月光,还提携过很多后辈,圈内口碑很好。   所以大家偏向丁穆,主要是因为于曼。   于曼确实是个好人没错,但这不是丁穆作妖的理由。   事情发展到现在,节目组已经调查出了前因后果。   林夏宁留给方图的只有一句话,“不要解释,我只看结果。”   节目组的身后是三大台,调查这件事是很容易的。   而丁穆身后的背景很硬,否则不可能在节目组那么横。   足以说明,丁穆认为,以自己的背景,哪怕耍大牌,节目组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万万没想到,节目组最后选择了林夏宁跟乐以秋。   一个艺人而已,就算是影后,为了一个艺人得罪一个导演不值得,何况他不是普通的导演。   他是有背景的,不然怎么可能在圈内横行霸道。   丁穆回家后,越想越气愤,怎么都咽不下这口气,就找了人策划了这件事。   他特意选择节目录制结束回国这天,从他不在的话题切入,然后让网友发现,他是被节目组赶出去的。   这个是事实,他就是被赶出去的。   看着网上的争论,很多人都在骂乐以秋,他心里的那口气顺了些。   但还不够,想起林夏宁泼他的那杯酒,他还要加把火,让林夏宁同样被骂才行。   他不知道,方图已经查到是他做的了。   乐以秋收到消息,没有觉得意外,看到网上这件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丁穆。   眼看脏水开始往林夏宁身上泼,她决定不再坐以待毙。   既然战斗开始了,那就没有停止的道理。   乐以秋的身上第一次出现了戾气这种东西,那么多骂她的声音,她是不想给林夏宁添麻烦才忍下来的。   这不代表她是个好脾气,更不代表她会一直忍。   她的性格很直接,遭受了委屈,她会选择当场怼回去,不然就会在心里憋着,越憋越气。   全网黑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拿起手机就暴躁。   她觉得自己不在乎,只是自己觉得而已。   其实那些言论,已化作风刃在她的身上划了一刀又一刀。   只是风刃的速度太快,让人感觉不到疼痛,她才觉得不在意。   还好这段时间,她跟林夏宁的感情很好,林夏宁的存在,让她的伤口愈合,抚慰了她内心的不爽。   愈合了的伤口,哪怕表面看不到痕迹,痛感还是遗留在了身上。   这些风刃再把这些伤口依次划开,痛的感觉又加深了呢。   被划破的伤痕在不断的流血,血流不止的感觉,她忽然明白了《孤城》表达的意思。   原以自己看懂了《孤城》,可就算看懂了电影的要表达出来的意思,但她也做不到感同身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