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耽美百合 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

第524章

   相反,孟晚宁在程小花的芯子从穿越者变成凌一之后,对凌一只有朋友的欣赏,并无情爱,可见,或许只有孟晚宁是真心喜欢穿越者。   不管穿越者怎么破防,凌一都把她屏蔽在空间里,没空搭理。   如今既然贤王送来药了,傅玉容另外两个把柄也没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脱离太后掌控。   林漾建议傅家跟她迁往阳州或江源,如今林漾在江源的势力很大,还有县令作为盟友,至少在江源境内,太后的爪牙伸不进来,但如果想要激进点,傅家可以迁到阳州,因为阳州将会是林漾下一步占领的地方。   当然,这些计划中不能为贤王所知的内容,都是林漾单独和傅玉容说的。   之所以要尽快拿下阳州,是因为北边全乱套了。战事蔓延比原剧情里更快,凌一猜测可能是因为她没有按照原剧情辅佐赵麟,助赵麟立下赫赫战功,导致赵麟挣扎几年,也只能在丁章手下混到一个百长的位置,不像原剧情里,赵麟这时候已经在北边对抗北梁了。   那时候他可以在北边立下军功,收揽无数可靠的弟兄和手下,也正因为有他的光环庇护,北边的战事曾一度打回北梁去。   眼下赵麟一直困在阳州,北边没有他带去主角光环,大燕被北梁打得节节败退。   朝廷已经开始割地赔款,即便如此,去年割了地赔了钱,今年北梁翻脸又打过来了。   甚至,由于去年大燕赔的钱粮太多,还给北梁充盈了国库,人家大力提升军事力量,今年打过来的架势十分可怕,北边短短半年,已经连失三座城。   据不可靠的消息称,北梁军队很快就要打到京城了。   大燕开国皇帝推翻前朝统治后,在中原偏北建都,本意是想将整个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力量都往北边靠,这样以来,北边有国家的都城镇守,军事力量强大,能守得住两国边界。   最初几十年确实是有用的,但随着大燕皇帝换了一代又一代,到了小皇帝这一代,军事力量羸弱,京城建在北边,那妥妥的挨打呀。   于是便有了极其好笑的一幕,当傅家跟随林漾举家迁往阳州时,大燕小皇帝和太后竟然抛弃了京城,迁都南方荃州。而荃州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阳州的东边,中间可能也就隔了大概三个州。   就在小皇帝迁都荃州不足两个月,北梁攻破了北边防线,打到了大燕旧都,这时候留在旧都的平民百姓和普通贵族就惨了,一夜之间成了敌军俘虏。   北梁并非等闲之辈,她们对待俘虏,女人孩子留下,老人全杀掉,男人听话的会招进军队,不听话的全杀了。而杀掉的人,也不会就地掩埋,而是经过烹煮、烘烤,当作军粮。   没错,北梁也在闹饥荒,不然她们怎么会着急打大燕,还不是因为快饿死了。北梁闹饥荒,国家动荡,北梁人凶悍,一旦统治不稳,北梁朝廷的做法就是发起对外的战争,引导百姓一致对外。对大燕发起战争,既能抢夺食物和兵马,又能俘虏奴隶,还能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一箭双雕。   此时的北梁人已经饿到失去人性,开始同类相食,不过她们不吃自己人,专抓大燕人来吃。   小皇帝抛弃百姓和都城的做法自然招致了不少人的不满,有封地的皇亲贵族纷纷要求打回去,小皇帝不敢,躲在荃州不出声。   而镇守北边的武将世家陆家,因为贪官克扣了运送给她们的粮草,不敌凶残的北梁,陆家全家一百五十口人,只有陆老将军的孙女和孙子在副将的保护下逃往南方,其余人无一幸免,要么被俘虏,要么被串成“烤肉”。   值得庆幸的是,陆家小辈带走了一万兵力,算是保留了陆家最后一点血脉。   陆家小辈带着陆家的漠狼军也抵达了荃州东边,不知道是不是赶来保护小皇帝了。   小皇帝的逃窜行径和大燕朝廷的不作为,再加上北梁入侵,占据了大燕北部的大半土地。许多还在强撑的州城,纷纷奋起反抗,将地区内所有可招的兵丁纳入地方军营,并且无视小皇帝的征招,只顾守着自己的一方土地。   小皇帝征招各地军营来荃州保护他,回应他的只有陆家的漠狼军,其他州城像是独立了一般,只听从地方领头人的命令。   而这些地方领头人,有的是封地的王侯,有的是当地的霸主。最令林漾觉得好笑的是,在“群雄”之中,竟然还多出来好几个先皇的私生子。   太后千防万防,害死了她舅舅和表弟,结果先皇在外还有别的私生子。这么多私生子,根本杀不完,大燕一乱,不管是不是先皇子嗣,都敢跳出来宣称自己是。   这些人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有的是光复大燕,有的是创立新王朝,还有的甚至以新的宗教起义。   林漾在江源收到各路传来的消息,与凌一、祖母商议后,决定先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因为此时她们所在*之地,还有两个慕容家的,林漾冒然出头,指不定这俩人就先调转矛头合伙攻击她。   现在最要紧的,是联合贤王先把赵麟拿下。   赵麟的身份在小皇帝南迁都城,大燕彻底陷入战乱后,他和丁章终于敢宣布自己的身份,以虎啸营为中心,四处招兵买马。   赵麟把当年小皇帝和太后陷害他的事大肆宣扬,同时把太后这么多年干的坏事全部曝光出来,其中真真假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燕朝廷的威信全无,各地百姓归顺她们所在地区的霸主,看这些霸主是否能真的一统大燕,赶走北梁。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