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杨一清的献宝
若是其他皇帝碰到这种事情,心中难免有所猜测,甚至会派人秘密地调查一下金氏家族,看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阴谋,毕竟事情出现的太过巧合。 不过朱厚照在听了金木兰的一席话之后,却是将金木兰扶了起来。 “你们金氏一族原本出生于西凉一地,后因你父亲军工的升迁,所以一家来到了京城,不过你们经视家族的家教甚严,从小你的父亲就对你的几个弟弟严加管教,并且告诉他们金氏家族以武立功,身为男儿,当血战沙场,以身报国,故而你的那位胞弟金逸信在战场上才奋勇杀敌,有了今日的出头之日!” 当金木兰听着朱厚照说出这番话之时,整个人震惊的无以复加,他的嘴唇甚至都在颤抖。 “陛,陛下,这是我们家的家规……” 金木兰似乎有一些不敢相信朱厚照,连他父亲说过什么话都知道,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朱厚照便是呵呵一笑,脸上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神情。 “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是朕不能知道的吗!” 听到这话,金木兰脸上的神情更加惶恐,此刻的金木兰已经没有了,在外面的那一种大小姐脾气,取而代之的是冷静与刚毅。 看着金木兰低头不语的样子,朱厚照拍了拍金木兰的肩膀。 “爱妃不用太过于在意,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的心中自有定数,只要你的胞弟能够恪守你们家的家规,遵守我帝国之国法,就没人能够在朕的面前诋毁你们家族,同时若是你的胞弟能够再立奇功,朕同样是不吝赏赐!” 听到这里金木兰赶紧欠身一礼。眼前的这个男人,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魄力,已经深深的征服了金木兰的内心。 接下来的几天算得上是比较清闲的,军队的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至于说朝堂意义方面的事物,只要没有大事,全部都可交给内阁处理。 这一日,朱厚照正在养心殿中淡淡的品着香茗,然而近侍太监却是迈着小碎步走了上来,随后躬身说道。 “陛下,礼部尚书杨大人求见!” 听到这话,朱厚照不由得放下了杯中的茶水,眉宇间思索了一下,最后还是摆了摆手,让近侍太监把杨一清领进来吧。 看着躬身站在自己面前的杨一清,朱厚照也是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后说道。 “杨爱卿来找朕,莫不是因为乌金国一事遇到了麻烦!” 由于乌金国才刚刚归附于帝国,所以内部还有许多问题在处理,不过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交由杨一清一人处理即可。 而杨一清也非常负责,在这段时间中,不断的派人前来乌金府。 然而面对朱厚照的话,杨一清却是抬头看了朱厚照一眼,神情显得有一些犹豫,又有几分畏惧,最终竟然还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 “陛下,乌金府一事微臣已处理妥当,只是近些时日,微臣安顿乌金国全朝的那一些贵族之时,曾经到民间游访,发现了一样宝物,想要献于陛下!” 如今乌金国的玉漱公主,已经带着他们以前的皇室族人全部归附了帝国,但是。玉漱公主和他们家族的人,肯定不适合再留在乌金府,因此全部接到京城来,至于说到了京城,会给他们安排什么样的职位,这全部都是礼部和户部的事情。 不过乌金国的那些皇族,毕竟远道而来。他们现在已经身为帝国的臣子,没有资格见到正德皇帝,所以说都是由杨一清去安排。 据说在这一群人中,以小孩居多,为了安顿他们。杨一清走一点人事,这个事情朱厚照可以理解,只是让朱厚照有一些好奇的是,杨一清是一个忠臣,不像曹正淳那样阿谀奉承之辈。 他居然也会给自己献礼,所以说这让朱厚照的心中微微好奇。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别人杨一清的一片心意,所以朱厚照也是笑了笑,挥了挥手说道。 “哦,杨爱卿究竟在民间寻得了何种宝物,不妨拿出来给朕瞧一瞧!” 听到这里,杨一清不敢怠慢,向门口看了一眼,而旁边的近侍太监小喜子也是心领神会,立刻让门口的两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只见两个小太监中间放着一个托盘,托盘上面盖着一块金色的布帛。 眼看朱厚照走上前去,杨一清也不敢怠慢,连忙在前面为朱厚照引路,随后用手轻轻地掀开了那块布脖。当掀开布帛之时,朱厚照的第一感觉是一股沁人的芬芳涌入了鼻尖。 这股芬芳,朱厚照还是比较熟悉,在御花园中就种植了许多花草,那些花草散发出来的香味,和这种香味如出一辙,但是这种香味出现至此,显然有一些不应该因为朱厚照入眼即见一个矩形的方块,呈现那黄色摆放在那里。 “陛下,说来惭愧,还是乌金国前朝皇室的小孩,出于好奇之下才发现此物,微臣发现此物可以用来清洗衣物,并且有淡淡的芳香,用来沐浴也是可以的!” 看到这里,朱厚照用手指了指杨一清,而杨一清赶紧躬身低下了头,准备聆听朱厚照的训斥,然而朱厚照却是放声大笑。 杨一清所找到的宝贝,不是其他东西,正是肥皂。 想要制造出肥皂这种东西其实并不难,主要用材就是脂和碱。 油脂和盐碱这两样东西在民间都有售卖,所以一帝国现在的能力,想要造出肥皂,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朱厚照坐回龙椅之上,饶有兴趣地看着杨一清,随后说道。 “杨爱卿,这民间工艺甚是神奇,你此次去民间走访,可还发现了什么新奇之物!” 听到皇帝对自己线上的东西感兴趣,杨一清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面对皇帝的雷霆之怒了,随后杨一清开始思索朱厚照的话,片刻之后他便有了答案。 “自陛下掀起工业革命之时,微臣便有所察觉,民间的那些手工作坊似乎也开始活跃了起来,而这块肥皂,也正是出自一农户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