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防御工事的布置
当众人纷纷落坐之后,一场关于当下局势的商议正式拉开序幕。 这两拨人马乃是此刻冲在最前沿的劲旅,承受着来自敌方全部的凶猛火力。 然而要想仅凭他们两支队伍一直苦苦支撑下去显然不太现实。 因此每隔两天便会有另一支驻防部队前来轮岗替换。 就在此时只见高大祥环视一圈,确认所有人均已到场后。 他当即朗声道:“既然大家都已经到齐了,那咱们现在就抓紧时间开个短会!” 话音刚落原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的众人瞬间齐刷刷地抬起头来,将目光尽数汇聚到高大祥身前。 高大祥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其实咱们这次所肩负的任务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要在这条长达五公里的防线上稳稳地坚守住四十八个小时!由于我们是首轮遭受攻击的对象,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必将面临来自联军炮兵的狂轰滥炸、装甲坦克的横冲直撞以及空军的猛烈空袭!所以呢,我们当前最为紧要之事便是全力深挖战壕、精心布置散兵线和构筑坚固的防炮洞。而且,一旦逮到任何空闲时机,就得毫不犹豫地进一步加固我们的防线。总之记住这么一句话只要你们把防御工事修筑得足够牢固扎实,那么任凭敌人使出何种手段,也休想轻易突破咱们的防线!” 高大祥这番话语虽然听起来简洁明了。 但其中蕴含的策略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且切合实际的。 毕竟以目前他们所处的境况而言,确实也找不出其他更为精妙绝伦的应对法门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激烈讨论之后,一份相对简单但却实用的战略方案终于得以敲定。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紧接着便是更为细致且关键的战术方案的制定工作。 众多参会人员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倾听着指挥官对于战术方案的详细阐述。 随着讲解的深入,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不得不说在这场会议中,张立宪表现得相当出色。 他凭借着自己那还算不错的文化素养,竟然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并跟上指挥官的思路。 相比之下其他许多与会者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尤其是那些来自蜀州的军官们。 由于大部分蜀州军官都处于文盲状态。 他们在面对如此复杂而专业的军事术语和作战计划时。 一个个都是满脸茫然、不知所措。 按照既定的战术部署,此次行动将会采取沪海驻军一个班与蜀州一个排相互搭配合作的方式来共同执行任务。 具体而言,高大祥的七连是一个完整的连队通常会包含九个步兵班,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九个步兵排。 这些兵力将被分配到长达 5 公里的阵地上进行防御,以确保这片区域的安全无虞。 在实际布置防线的时候,考虑到人力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每 50 名士兵之间的间隔约为 8 米。 这样一来短短 400 米的距离便迅速被划分完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防线两端的连接处。 由于可以与其他连队的防区形成一定程度的重叠。 因此并不需要像中间部分那样投入过多的兵力。 当所有的战术安排都明确之后,这次重要的会议也随之宣告结束。 然而时间紧迫,留给双方的准备时间仅有短短的三个小时。 于是会议一结束,大家立刻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 其中蜀州士兵作为辅助力量,全力协助沪海士兵主导的防线抢修工作。 在防线前方不远处,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正严阵以待。 时刻准备抵御可能来袭的敌人攻击。 而在后方士兵们则争分夺秒地挖掘着散兵坑。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这项基础性防御工事。 只见他们手持工兵铲,在各自间隔八米且呈错开平行线状的位置上奋力挥动着手臂。 一下又一下地将泥土挖出,汗水早已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动作 眼前的蜀州战士们正奋力地挥舞着手中那硕大的铁锹。 没错,就是平日里铲煤干活时所用的那种铁锹! 虽说这种工具在战场上略显简陋,但聊胜于无吧。 相比之下,沪海士兵手中的工兵铲可就精巧得多了。 它们属于可拆卸式设计,工兵铲的头子和两截钢棍分别包装存放,需要使用时可以迅速取出并进行组装。 而且这工兵铲的铲子头更是独具匠心。 左边被打磨成锋利的刀刃,右边则布满了细密的锯齿。 既能够用于猛力挥砍敌人,又能轻松锯断木材。 此外如果将其折叠 90 度,还能摇身一变成为一把实用的锄头。 经过半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散兵坑已基本挖掘完成。 然而蜀州兵团这边的进度却明显落后了不少。 只见他们手持的那些大号铁锹显得十分笨拙,加之自身身体素质相对较弱。 即使拼尽全力,速度也难以提升。 张立宪心急如焚,不停地在各个散兵坑之间穿梭往返,大声催促着士兵们加快速度。 要知道沪海兵团的士兵动作之迅捷令人咋舌,而自己这边的速度确实太慢了。 其实这倒也不能完全责怪蜀州兵团的战士们。 毕竟他们所配备的铁锹只是普通材质制成。 不仅前端并非尖锐的尖头形状,反倒是平平的钝头。 如此一来,这种铁锹更适合平整土地、铲运泥土等工作。 而对于挖掘散兵坑这类任务而言,则着实有些勉为其难了。 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机枪阵地和迫击炮阵地正紧张地挖掘着。 战士们奋力挥动手中的铁锹和铲子,将挖出的沙土迅速装进一个个大麻袋里。 这些装满沙土的麻袋被整齐地堆叠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掩体,为后续的战斗提供可靠的防御。 整个机枪阵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足足有一米深的大坑洞终于出现在眼前。 在坑洞的前方,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扒开一个狭窄的射击孔。 确保机枪手能够拥有良好的视野和射击角度。 在坑洞的边缘,一圈厚实的沙袋高高堆起,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沙袋上方,则铺着一根根粗壮的原木,原木之上又再次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沙袋。 这样层层叠加的防护措施,虽然整体高度最多只有 40 厘米。 但从远处望去却显得十分隐蔽。即便是在 300 米之外。 敌人想要发现这个精心构筑的机枪阵地也并非易事。 更为关键的是,这座机枪阵地与战线前方的最前沿位置相距整整 150 米之远。 对于敌方来说,要想成功跨越这段充满死亡威胁的距离绝非易事。 因为一旦踏入这 150 米的范围,便意味着置身于极度危险之中。 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我方神枪手的子弹瞬间夺去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若让敌人抬起头拿着望远镜去观察对面的机枪阵地,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毕竟谁也不敢轻易将自己暴露在如此巨大的风险之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敌方的机枪装备能够靠前部署的大多只是一些轻型机枪。 而且就算是这些轻型机枪,它们所能到达的最前线距离也至少要在阵地 200 米开外。 所谓的“火力掩护”,实际上不过是不需要精确瞄准目标。 只需朝着大致的方向持续不断地射击罢了。 然而即便如此,这样的火力压制依然给我方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