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臣们傻眼了!
“陛下!” “万万不可开海啊!” “太祖有训!片板不得下海!” “纲纪不可乱啊!臣附议!” “……” 面对大臣们的纷纷抗议,堵胤锡露出了一抹深意的笑容。 而后转身看向了他们,义正词严地高声斥责道:“不开海?” “难道你们是想杏山之战的悲剧重演?” “如今征辽军队,连温饱都成问题,你们是要赶着他们去送死吗?? “我相信,若是太祖在此也不愿看到他们,在辽东因为吃不饱而无力从战,而白白牺牲!“ “你们意欲何为?” 他此话一出。 那些言官立刻支支吾吾地,反驳道:“你,你怎可歪曲我等意思?” “陛下明鉴,臣等绝无此心,臣等…” 说着说着。 整个朝堂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堵胤锡这话确实不好接。 如今他们征辽军队确实没有吃饱。 若他们反对。 不就成了叛国通奴的汉奸? 若他们一旦失言。 可能就遭殃了。 堵胤锡见言官们哑口无言,便继续上奏道:“此外,为确保征辽大军粮草充足,臣恳请陛下重新丈量全国田地,以确保税收来源丰盈!” 朱由检注视着堵胤锡,目光深邃。 然后环视了一圈周围的文武官员,语带深意地问道:“诸位爱卿,对堵爱卿的提议,有谁支持,有谁反对的吗?”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 丝毫不敢说话。 堵胤锡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 要是他们说反对。 一顶汉奸的帽子扣下来。 哪怕是太祖爷也都受不了。 而正当朱由检心满意足,准备批准堵胤锡的请奏时, 堵胤锡却再次取出了一卷奏章。 正义凛然地朝堂上宣读起来: “为确保征辽大军兵器完备,臣建议统筹全国铁矿….” “为确保征辽兵力充足,臣建议审查各地卫所的空缺。” “为让征辽大军无后顾之忧,臣建议朝廷从士绅手中购买田地,赐予无地的军属!” “....” 堵胤锡宣读完毕。 朝中官员面面相觑,面色凝重。 堵胤锡的提议广泛而详尽。 几乎将每一件事,都与征辽战争联系起来。 百官心中雪亮。 却对堵胤锡的提议无从指摘。 这种情况下。 要是谁反对,谁便自承是秦桧,是国贼、是汉奸!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听到这里。 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堵卿所奏,朕批了!” “辽东战事,关乎我大汉子民的江山社稷,刻不容缓!” “一切政策,务必迅速而权宜!” “臣遵命!“ ..... 盛京。 大政殿内。 皇太极紧盯着各县呈上的奏章,怒火中烧。 他看到了郑森亲率部队。 在他的眼皮底下,将汉民接引回了关内。 也看到了大明火器在不断的升级。 看着瞬息万变的辽东战场。 皇太极越看越慌了,“明人要战便战!“ “他们现在不战是什么图谋?“ 多尔衮面带阴云,低声说道:“陛下!” “近期朱由检以杏山之耻为由,朝中大兴牢狱,拘捕百官。“ “现又以征战之名,重新丈量全国土地。” “若继续拖延,杏山之战恐怕真要助朱由检,彻底翻耕大明朝了。“ 看着各种情报。 皇太极一脸沉重瘫坐在了龙椅上。 不久他们才与明军交战。 发现明军的火力愈发猛烈了。 炮火射程也越来越远, 甲胄也更坚固了。 最重要的是。 李自成的西北军日渐衰减。 明军士气却在高涨,人数也不停增多。 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朱由检想要将关宁军,打造成京师的精英部队。 以能迅速应对内乱或辽东战事。 想到这里。 皇太极都想马上带领八旗子弟,搬家到后金都城的赫图阿拉去,坐等大明内乱。 但明军却始终按兵不动。 让他怎么送对方大胜?!等他大乱? 正当皇太极愁眉不展之际,尼堪急匆匆地跑进大政殿,气喘吁吁地报告:“陛下,不好了,明军已经渡河了!” 他的话。 顿时让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可原本陷入绝望的皇太极,却像被弹簧弹起一样,从龙椅上一跃而起,眼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大清有救了,大清有救了!” “朱由检,你终究还是犯了糊涂!” 随即。 皇太极紧盯着尼堪,急切地追问:“明军来了多少人?现在何处?” 尼堪低头回答:“回陛下,具体数目不明,似乎是从大凌河上游渡河而来!” “夜不收在城外五十里处,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皇太极连连点头,面露喜色,“好,好极了!” “他们来了就好,就怕他们不来!” 说着。 皇太极看向了一旁的范文程,问道:“范先生,您是我们现在是迎战,还是撤退?” 听到这么一问。 范文程额头上细汗涔涔,带着一丝尴尬的回道:“陛下,我们还是迎战吧!” “至少得给大清的八旗子弟一个说法。” 毕竟不能明军一来。 清军就望风而逃。 皇太极脸色阴沉,当即命令道:“多尔衮、济尔哈朗,你们随朕出城迎战明军。” “多铎、阿济格,你们负责护送城中的妇孺返回兴京。” “遵命!” 由于皇太极早有准备。 盛京城内已做好了坚壁清野的安排。 一旦明军有侵犯迹象,城内仅存的八旗士兵便会立刻放弃田地,带着多年积累的财富撤往赫图阿拉,准备东山再起。 想到这里。 皇太极随即率领正黄旗、镶黄旗的士兵。 气势汹汹地冲出了盛京。 而在盛京八十里外。 明军的轻骑兵正紧张地注视着盛京的动向。 走在前面的卢象升眉头紧锁,向身后的士兵们严肃地提醒:“一旦遭遇敌军,务必听从我的指挥。” “务必听清楚我的命令!” 他不厌其烦地向周围的士兵们强调。 可他的几名亲兵,却是一脸疑惑的问道:“但是我们就这点人能做什么?” “我们也不是怕死!” “但能让我们杀多几个建奴,我们才死得甘心!” “没错,那些建奴杀了我们这么多兄弟,我一定要多少几个建奴为他们报仇!” “.....” 杏山之战后。 整个大明对建奴充满了仇恨。 都想出关杀敌报仇。 卢象升和他们的部下就是其中之一。 可卢象升写了十几封请战奏章送往京师,都被兵部驳回了。 理由始终是“准备不足”。 可如今粮仓已堆满了粮食,兵马也足。 怎么就不足了? 直到他接到命令,继续出战这里的时候。 他才反应过来。 朝廷不是准备不足,而是压根就不想打! 卢象升面沉如水,低声警告:“别再胡说八道!” “待会听从我的指挥,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遵命!” 他话音刚落, 一名斥候骑马飞奔而来。